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生取义 [复制链接]

91#

毅力代表一个人的韧劲。古来成大事者都有令人折服大的毅力。有毅力的人不但会在自己想做的事上坚持到底,更会忍。他们可以忍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所以他们成了伟人、圣人。有时候,我们离伟人也许只差毅这个字的距离。
TOP
92#

毅力是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各个领域的成功都需要毅力的支持。例如创业者要有毅力,没有毅力做不好。每个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都有一个美好设想的过程,而现实却并不会那么美好,所以每个创业者都要让自己明白,一时的失败千万不要气馁,应该照着自己的理想一路走下去。成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努力并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
TOP
93#

人生问题包罗万象,总括起来,不外“生死”二字。世人关心生活,其实,生活只是生的一部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古往今来,东西方各种哲学、宗教都在努力探讨生的来源及死的归宿。佛教作为人生智慧及生命科学,不仅对于有情生死问题有着深入探究,更为我们指出了解决之道。无明至老死,揭示了有情生命延续的十二个过程,又名十二缘起。具体内容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而在菩萨境界中,以般若智慧观照无明乃至老死,皆是无自性空。换言之,无明乃至老死不过是因缘假相,如梦幻泡影。因此,菩萨不灭除生死,也不必厌离生死。菩萨的修行,正是在生死中通达生死的了不可得,在生死中超越生死。

TOP
94#

在这里想谈谈两点:“一、朝闻道,夕死可矣”;二义在于生,则舍死而取生;义在于死,则舍生而取死。”对于“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个人觉得很敬佩,就像是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突然顿悟了一样,人生似乎到了精神追求的制高点了,所以,死亡又有何惧呢。死亡之所以让人恐惧,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牵挂,牵挂着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一切世俗的东西。而对于后者而言的话,如果我们对于义,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那么这样实在是很不对,生命始终是我们存在的最为重要的东西,珍惜生命我们才会有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的创造。

TOP
95#

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超过生命的,那么可以凭借来保全生命的做法为什么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那么有办法求生但是却有人不采用这个做法,那么可以借此来躲避灾祸却有人不这样做。因此,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就是不义)。不仅仅有才能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可以活下去,不吃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都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轻视它。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高位俸禄对我有什么增益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得到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让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舍生取义无疑是值得令所有人尊敬的,但只这样要求自已,而不能用舍生取义去要求别人。孔子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切不可以认为,“已所欲”就可以“施于人”。你要舍生取义,是你的事,但你不能强迫别人也去舍生取义。
TOP
96#

一.鱼我所欲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通“德”感激)我与(通"欤"语气助词)?乡(xiàng通:向"过去,从前.下同)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TOP
97#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通感激)我与(通""语气助词)?乡(xiàng通:向"过去,从前.下同)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TOP
98#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TOP
99#

     舍生取义一直都是古人所推崇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亦也。这句话虽不错,但是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更何况是生命了。我认为义和生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以前都是宣扬见义勇为,舍生取义,许多榜样都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值得我们尊敬,但是不适合我们学习这种方式。在面对许多的违法事情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去硬碰硬,可以智取,即使不能成功也不要命换命,或是别的什么东西,生命是无价的,我们在做义事的时候要义保障生命为前提。
TOP
100#

舍生取义,同舍利取义一样,我认为这并不一定冲突。当它实实在在发生冲突的时候,舍生取义或许是对的,可是当可以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有其他选项呢?生命是时间最珍贵的东西,尊重“义”,同样也要尊重你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生命,身体发肤,授之父母。
TOP
101#

学院名称: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    别:文史系

专    业:文秘

年    级:2011级

姓    名:杨乾

学    号:11111016

时    间:2012年5月25日

电    话:13529423533

——舍生取义

世俗以形骸为生死,圣贤以道德为生死。赫赫与日月争光,生固生也,死亦生也。碌碌与草木同腐,死固死也,生亦死也。

在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神洲大地上,曾哺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也曾培养了无数的脊梁式的人物。他们中有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昇,李时珍;有不怕流血牺牲,起来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抵御外侮的英雄,如陈涉,李自成等;有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苦难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更有主张仁义道德,舍生取义,以和为贵的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亚圣”孟子就曾写过这样一篇古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要讲述的就是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从古到今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前仆后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艰苦奋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就大业。

有一年齐国连连旱灾,导致粮食欠收,全国上下闹大饥荒,许多无粮可食的人纷纷饿死,于是有个叫乾傲的人在路上施舍粥,路上的行人纷纷接过粥来狼吞虎咽,连声谢谢都顾不上说,而这时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着脸走了过来,乾傲吆喝着让他喝粥,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会落到这个地步的啊。最终那人因为长久没有进食而饿死了。这就是舍生取义的一个典型范例,人虽很饥饿但却仍将“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可以宁死不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像任长霞,为了国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为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不惜牺牲生命,她置身死于度外,积极打击社会黑暗势力,消灭犯罪团伙,匡扶社会正义,体恤人民民情,她为中国的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惜的是,她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死,惊动了开封,惊动了中国,惊动了天地,成为了人民心中永远的痛。还有就是像闻一多,张志新等等,他们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典范。

对,生活就是奉献,生活就是奋斗,生活就是重义轻利,生活就是舍生取义。所以我们要明辨是非,保持善良的本性,所以我们要由为国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要有置生命于度外,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

TOP
102#

[em01][经典学习] 国学基金会 卷九:毅坛

1.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

   士可杀不可辱,这是君子的气节,更应该是一个民族的气节,在卑躬屈膝的环境下苟且偷生,这是小人行径而并非君子所为。狼在捕猎时,从不会救助受伤的同伴,它们会一口咬断伤者的脖子,给伤者留下最后的尊严,免去了如弱者一般的的苟延残喘,这或许听起来十分残忍,但是生命的尊严永远是不容侵犯的。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即使不免陷入困境,也从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凭借自己的信念冲破阻碍,那么他的思想,他的灵魂并在也无人可以阻挡。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才是一个君子,一个圣人的写照。

--------------------------------走进经典,领悟人生!  

TOP
10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卷三十一《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可是她的《乌江》却能表现出诗人如此刚烈豪放的一面,我想诗的内涵真的是诗人情感迸发的最强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历史上关于项羽的乌江自刎历来是意见众多,当多数人抨击他没有做到所谓的“大丈夫能屈能伸”时,李清照却毅然决然的做了这首《乌江》,高度赞扬了项羽的自尊与傲骨。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为项羽感到惋惜,如果他能渡江回乡重整军队,至少还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但历史就是历史,现实容不得如果的存在,纵然他再有才能,再精通战术,可他仍放弃了这次逃生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脸面去面对江东的父老乡亲,因为他的身上背负着八千多条人命!试想,就算项羽忍辱存活了下来,那八千多条人命的重担岂是说承担就能承担的了的?正如他而言,“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项羽本性还是比较善良的,因为他绝不像那些为了达到自己统一江山的目的而让战士枉死殉国的帝王一样。或许他隐忍不了耻辱,或许他脾气暴躁,或许他优柔寡断,可这一切的一切却也不过是他性格上的一小块污点,人无完人,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的完美无缺呢?况且最重要的,他的人性是好的,根是善的,他可以与士兵同生死,共赴难,试想,古来又有几个圣贤君王能够做到这样?我认为李清照评价的项羽真的很到位,因为她把项羽的品性与男人的骨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荆轲刺秦王,这种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完成国家所赋予的使命,真可谓是“生固生也,死亦生也”!如果历史得以重写,项羽得权,荆轲获生,那中国被千古传颂的英雄人物恐怕又要少了两位,因为,正是他们的悲剧才成就了他们的名垂千古!

TOP
104#

《孟子·告子上》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晋书·梁王彤传》:也曾说:“而临大节,无不可夺之志;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中国历史上曾留下了无数这样舍生取义的英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的苏武,“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都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TOP
105#

历史上有许多舍生取义的例子。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