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节制欲望 [复制链接]

406#

我曾看过一个十分可笑的新闻:一男子当街抢人钱财,问其理由,竟答:钱勾引我。这名男子就是典型的不能克制自己对金钱的渴望,欲求没有尺度,没有界限,便犯下了罪。所以说说我们要知足常乐、以勤制欲。
TOP
407#

陈道明说:“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
生命是一场有节制的修行。一个人如果缺乏节制,就会沉迷于一时的舒服与快乐,失去成为更好的人、得到更好生活的机会。
世间事物过犹不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阈值,也就是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与最高值。超过这个最高值,效应反而降低或消失。
一个人幸福的阈值越高,就越难感到幸福。一个人满足的阈值越低,就越容易获得满足。而节制,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这个阈值。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有节制的满足。的确,没有节制的满足,就像难填的欲壑,永远填不满,永远不知疲倦,却以为是在追求真正的幸福。有节制,保持适度的欲望,哪怕能力不够,自由也更多了。
TOP
408#

欲望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也可以让我们变得面目全非,就如二战时期日本入侵中国,他们的贪心和欲望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把我国人们置于水深火热中,这样的欲望已经让他们失去人性,失去理性和判断,所以欲望也要分是非对错,不用被欲望侵占的只剩一具躯壳。
TOP
409#

如果有一种生物,欲望越强,越能获取更多的资源,经过反馈,这种生物就吞噬了世界,世界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能在进化中留存,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产生了需要节制欲望的思想。
TOP
410#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如此,但是物质条件比起以前来真是好了太多太多。有时候不仅是温饱,奢侈的东西也可以唾手可得。但是我们也要节制自己的欲望。要知道居安思危,要知道见贤思齐。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方得始终,才能在危险的时候有底气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或许有人说“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是我觉得我们始终要把控好自己,不让自己沉迷于一种事物之中国。不仅是节省,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忠诚。经受住欲望的磨炼,才能让我们变成一个更纯粹的人。
TOP
411#

节制,是对于以前的我来说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生活费总是不够用,常常没有耐到月底就得找我妈寻求支援。喜欢的东西也总是想买就买。但是作为家庭中的一员,生活负担应该每个人都要一起分担,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不仅的金钱方面,还有许多物质方面。作为一个女孩子,消费欲望真的很大,但是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欲望。
TOP
412#

    人要快乐,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要有欲望。比如人有食欲,就能让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很快乐。眼目,耳朵,肉体的情欲都是好的,欲望,求知欲,食欲,各样的欲望得到满足,是一种喜悦,如果没有欲望,根本活的不喜悦,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恩典。若是人们离开了真理的教导,离开了上帝,欲望就是许多罪恶之源。当人忘记上帝,没有依靠上帝,没有向上帝求时,他的知识,智能,舌头,一切,所造成的就是痛苦。忘记上帝靠自己打算是张狂夸口。
    以德制欲是一个很好的提法,德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密切相关,欲望的不节制会导致人掉进到自我专注的里面,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当一个人如此的时候他的心就不在纯正,他的心成了专顾自己封闭的心,正确的声音就进不到他的心中,心不对,做什么都是错的。然而德就是引导人的心的,防止人进入到专营自我的里面。要思考的就是谁能保证德的教育在社会中是有力量的?若是单单依靠人自身的知觉我想那仅仅是不够的。当德对我们教育的力量不够时,欲望就不能有效被节制。导致欲望被满足时人会快乐也依旧会同时痛苦。也不要认为人除去各种多余的欲望会快乐,也不要认为人除去不好的欲望心里剩下的就一定是好的东西,或许除掉不好的心里就什么也不剩了呢?他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又如何剩下好的呢,这样的观点有些肤浅的乐观了。
    知足常乐是好的,能吃饱穿暖就知足这固然是好的,人可以活的不用那么累,心情也舒畅。但人天生就渴望可以过的更好这是全人类的愿望不可否定,而且人和人是不同的,你的能力匹配了你能拥有多少的财富。你的现实处境决定了你需要为生存付出什么样的努力。知足常乐应是作为一种好的心态来提倡,这个只能是个人方面的,不应要求全部人都这样。也不应像上面写的动物一样,我们和动物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可比性是有各种限制的。
    欲望这种东西并不是通过勤可以简单解决的。
    顺应自然举的是圣人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圣人是很少的,但可以给我们效法,需要指出是圣人不是神,人是有限的,要承认自己的有限认识自己才是智慧。圣人辅佐上天,把没有欲望做为自己的追求这是可笑的。人生来就有这些,前面讲了欲望不一定都是坏的,圣人要是把没有欲望作为人生追求这一定是反上帝的。又何来辅佐上天呢?像是是自我感动加夸大自己并且完美的包装自己已达到利用圣人统一民众思想罢了。这也说明了看似听着很有道理的道理不一定是对的,道理会错真永远不会。这也反映出当时的人思想是有限的。
欲望要适度我是非常认同的。然而要做到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影响心的东西太多,人有时还会不理智。所以节制欲望还是需要上帝的帮助,靠人自己很难也很痛苦的,当上帝的帮助来了,你会快乐的做到它。
TOP
413#

生命,就是一个满足欲望的过程,欲望是人之本性。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圣人,都有欲望。面对欲望,我们必须要正确看待它,适当的运用它,不要做欲望的奴隶。
正确面对欲望,只需遵照两个原则:
一、不能过度或者纵欲,过度强调的是超过了自身和他人的承受能力之外,而这种过度往往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己垮掉,二是容易造成他人反击,最终得不偿失。
从另外方面讲,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更是人的本能,所以,人们会喜欢自己中意的东西,但是,若是能够把这种“喜欢”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那就会体现出有利的一面。
二、不能住于欲望所带来的感受如上所说,欲望本身并不是罪恶。换句话说,真正有罪恶的是人心,而不是欲望本身,即人们由于无法控制被暂时满足的欲望所带来的感受,才会让欲望无限膨胀,最终导致损人害己。
所以,正视欲望,不受到它的牵引与影响,才是正确的应对之法。
TOP
414#

欲望每个人都有,但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我们要学会运用自身理性来克制过多的欲望,摆脱欲望对我们的操控。如何节制欲望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人生课程,首先,以德制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克制内心的邪欲,知道什么是该要的什么是不该要的,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东西,哪怕诱惑再大,也要紧紧恪守心中崇高的道德信仰,牢牢守住底线;其次,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的人很容易满足,没有过多的欲望也就不会产生恶的念头,从根源上遏制,我们要多想想自己有的东西、少想自己没有的东西,知足常乐也是容易做到的;以勤制欲,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能总是想着不劳而获;顺应自然,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限的资源是满足不了无止境欲望的,要节制自身欲望取之有度;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欲望适度上才能节制欲望,何为适度的欲望?肚子饿了吃饱就可以了,不要吃撑。
TOP
415#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认为人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受内心欲望的诱惑而出现偏弊而不得其中正,因此他提倡要读书穷理、格物致知、主敬存心等修养工夫来节制个人过度的、会破坏封建道德伦常的贪欲。王阳明也赞同这种观点,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传习录•门人薛侃录》)”意思就是说,他觉得“人欲”是“有道之士”实现天理良知的阻碍,因为对这些世俗欲望的过度追求会蒙蔽人的聪明智慧,扼制良知的发用,这一“去得人欲,便识天理”的思想在修养工夫论层面倡导节制、循礼等美德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西方也倡导节制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人之所以作恶是由于不能节制欲望,所以说不懂得节制,无限放纵自己的欲望,恰恰是人们之所以痛苦的根源,因此,做好自我规划,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有意识地节制自己的过分的贪婪欲望,那么在人生路上将会多些从容,少些痛苦。

        当然,面对欲望,我们也不应将其视为洪水野兽。人对生存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诸如此类的欲望都是作为人之个体的合理需求,因此也不要过分苛刻地去过那种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更不要为了“节制欲望”之名去损伤自己的身体健康。况且合理的、恰当的需要,反倒会成为激励我们人生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至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保持这个天平两端的平衡,那就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理性和智慧了。
TOP
416#

老子对欲望的处理是借助圣人修养的说明来完成的,在老子的思想中,欲望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承认了欲望存在的合理性。老子的圣人既要处理自身的欲望,以“欲不欲“来处理欲望的何以存在,也要处理他人的不足,以”学不学“来弥补他人的缺陷,在面对万物时则要以自然为辅而不妄为,其中也表现出老子对欲望所进行的改造,以没有欲望为欲望,这是欲望内在的矛盾性,所以对欲望的处理最终还是发展为以自然为根本,不再涉及主观行为的存在。
TOP
417#

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七情指的是七种不同的情感,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享、食、睡、觉、坐、行,它们都是人们日常活动中最基本的需求。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就是一团欲望。每个人都有欲望,因为知识人的本能和本性。有的人成了欲望的奴隶,有的人成了欲望的主人,还有的人把欲望变成了永不止步的希望。你的欲望在哪一个层次,你的人生就在哪一个阶层。低级的欲望靠放纵,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纵容本性,就会在不断满足自我享受的过程中,慢慢毁掉自己的前途。一旦我们放纵自己,就会无形之中被欲望操纵。当代年轻人喜欢熬夜、蹦迪、喝酒、享乐,明明才20多岁的身体却早早的出现了老年病,肝硬化、失眠、癌症等大大小小的病都在逐渐变得年轻化。《娱乐至死》里曾说过:“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一味放纵自己得到的只是短暂的快感,但换来的却是无尽的悔恨。高级的欲望靠自律,欲望也是一把双刃剑,只看我们怎么去运用它。在生活中,一个人越自律,越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想变瘦,就去运动、早睡早起、饮食规律;想变美,就坚持不饮酒不吸烟、杜绝不良嗜好,积极锻炼;想变优秀,就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自律,是一个人超越自我,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的必由之路。
TOP
41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在道德方面要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较才会知道廉耻,欲望方面要和比自己低的人相比较才会知道满足。但是在通过很多人的做法看来,有些人经常会把自己的道德与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较,这样会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高别人一等,或者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别人,不懂得谦虚谦卑;而在欲望方面,又会和那些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相比较,因为看见了别人的优秀和成功,而越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或者是获得了一点小成功之后不懂得满足变本加厉,开始走上不正当的道路。
TOP
419#

儒家主张以德制欲,即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使人们能够自律和克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规范个人的欲望,实现欲望的适度和和谐。儒家强调知足常乐,即满足于已有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要贪心不足,以实现欲望的适当满足,不至于过度追求。儒家主张以勤制欲,通过勤奋努力来追求个人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更加专注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被欲望所左右。儒家强调顺应自然,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和享受,以使欲望得到适当的调节和满足。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儒家的节制欲望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TOP
42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首先,“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意味着在年轻的时候,人的欲望和冲动可能较为旺盛,因此需要警惕和控制自己对外界的感官刺激和诱惑。这是提醒年轻人要慎重对待情欲和物质诱惑,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力。
其次,“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指的是在壮年时,人的血气方刚、意气风发,容易出现好斗的倾向。这里的"斗"可以理解为争斗、争权或竞争。孔子告诫人们要谨防过于咄咄逼人的行为,要注重修身养性、和平相处,避免将斗争作为唯一的手段。 最后,“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味着在老年时,人的体力和精力逐渐衰退,需要警惕贪得无厌的心态。要懂得知足常乐,适应年龄的变化,珍惜所拥有的,不追求无止境的欲望。
这三戒的含义是关于个人修身养性和道德行为的指导,让人们在不同阶段都持有正确的心态和行为准则。它们需要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控制内心的欲望,以及在生活中保持适度和谨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