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事亲以礼 [复制链接]

136#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事,当躬行。当给父母以礼遇,不损其心。
TOP
137#

对待父母要有礼貌,就像孔子说的,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的侍奉他们;父母逝世的时候,我们要按照礼的规定来安排其身后事,让他们心安。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事,当躬行。当给父母以礼遇,不损其心。
TOP
138#

        礼仪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是很有必要的,在家庭、社会等社会交往过程中,“礼”可以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说,我们在面对同学、朋友,哪怕是陌生人时,都会时刻做到恭敬谦让,行为有礼有节。但是回到家里,面对家人时却把最负面、最糟糕的情绪毫无顾忌地宣泄出来。加上很多子女习惯了当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对于父母也缺乏应有的尊敬与礼貌,动辄出言不逊,顶撞父母,总以为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他们必须包容自己,所以就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其实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不但有违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影响了自己的人格和能力的健全发展。

        此外,人们常在恋爱关系中提倡要多注重“仪式感”,但我认为,在孝敬父母时,我们也应该多营造一些“仪式感”,“事亲以礼”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父亲节、母亲节、春节、中秋节之类的节日也应该重视起来,多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哪怕是打打电话,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慰藉。

        《论语•为政篇》的“孟懿子问孝”一章的论述很好地揭示了这个道理: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中的“无违”就是指不要违背礼节,孝敬父母也要做到以礼相待。可惜现代社会上,不赡养父母的新闻都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的青少年为了买手机、买游戏装备、给主播刷礼物等原因顶撞父母,逼迫父母为自己买单,更有甚者还责打父母,所以说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也需要多提倡这种“事亲以礼”的仪式感,同时对于加强青少年的孝道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TOP
139#

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死了,按照礼的规定来安葬,按照礼的规定来祭祀。”那便是事亲以礼。事亲以礼,是通过注重礼仪细节的周到来昭显亲情的可贵。物质奉养与精神慰问两者有机结合,并且凸显精神层次的重要性,这便是礼。
礼乐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在,可以说得上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人类社会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社会的规范,而这便是礼,我们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礼来维护,而维护礼的顺利运行则需要我们能够有乐的修养,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是亲缘关系重的社会,我们需要履行孝道,这是社会规范的要求,也是礼乐文化的要求,更是我们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
礼乐文化在要求我们对父母进行孝顺的同时,也在对我们孝顺的方式进行着严格的要求,不是为了达到孝顺这一个目的就什么都可以去做,孝顺也不是我们去满足孝顺对象一切无礼要求,甚至做出违法乱纪之事的理由,事亲以礼是我们达成更好状态的一种方式,我们需要用礼来规范我们的行为,让孝在礼的归顺之下达到更好的境界和状态,通过礼来约束我们规范我们,使我们不至于陷入到迷茫的境界之中,陷入到了愚孝的状态之中,并且沉浸在这种虚假的满足之中欺骗自己和父母,彻底的迷失掉了自己失去本心,这个社会也会因此走向混乱之中。因此我们需要事亲以礼。
TOP
140#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事亲以礼”是孝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子女以恰当的礼仪对待父母。探讨“事亲以礼”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对我们来说很有必要。
“事亲以礼”强调在尊敬和奉养父母的同时,遵循一定的礼节和规范。这包括日常的问候、节日的庆祝、父母的健康照顾等方面,都应体现出适当的尊重和礼貌。这种礼仪不仅是对父母的敬爱,也是对家庭秩序的维护。
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事亲以礼”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代际间的沟通和理解,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同时,它也体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的程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最后,“事亲以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其价值不仅未因时代变迁而减弱,反而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更加独特的光彩。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将“事亲以礼”的理念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以促进个人品德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通过实践“事亲以礼”,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TOP
141#

“事亲以礼”,这一传统观念强调了在侍奉父母时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对待父母时,我们不仅要心怀敬爱与感激,更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举止来体现这种情感,而这些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公认的礼仪标准。
我始终将“事亲以礼”作为自己行为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做到恭敬、谦逊、有礼。在与父母交流时,我会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与想法,尊重他们的决定与选择。同时,我也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与情绪状态,适时地给予关心与照顾。此外,我还会在节日或特殊场合为父母准备礼物或惊喜,以表达我的感激与爱意。我相信,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我能够更好地践行“事亲以礼”的理念,让父母感受到我的关爱与尊重。
TOP
142#

曾子是这样将忠孝合一的:孝—为德之本,与生俱来。

人生孝道的全过程:幼年奉侍父母,爱护父母给予的身体,这便是行孝的第一步;中年移孝于忠,奉文君王,服务社稷;老来顶天立地,扬名后世。忠孝合一,天下常道
TOP
143#

回复 76楼青大何和平的帖子

孔子倡导“孝敬”的另一含义就是“无违”,即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尽力事亲,让父母高兴,但他反对盲从性的“愚孝”,从子女与父母双向角度,对“孝”进行了内容上的引申和扩展。“孝敬”父母,作为子女所需努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听从、顺从父母的意志,维护父母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孔子把“无违”、“不违”视为“孝敬”的内容。所谓“无违”、“不违”,是指不违背礼节。
TOP
144#

回复 91楼杜文文的帖子

,从“慎终,追远”、“亲亲”、“感恩”的角度,对“孝”行的动机和必要性进行了崭新的诠释,阐明“神道设教”的重要性,为其孝论奠定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孔子反对事鬼,主张“敬鬼神而远之”(《雍也》),但他讲究祭祀,视祭祀为“孝”的内容并加以倡导。孔子主张“孝敬”父母的内容之一,就是死后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孔子具有无神论和泛神论的色彩,依他的解释,祭祀仅仅是后人为思念祖先的一种纪念方式和教化的手段,也就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