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忠于正道 [复制链接]

271#

要忠于正道,首先要从“正身”做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正”之人才能对社会起正面的引导作用。如何才能“身正”?古人常把“仁义”当成立身之本,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日益增多,忠于正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需要有忠于正道的勇气,用自己对正道约忠贞来匡正自我。
TOP
272#

“忠于正道”,是心灵的指南针,引领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坚定。它教导我们,无论面对何种诱惑与挑战,都要坚守内心的信念与原则,不偏离正义的轨道。在忠于正道的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孤独与误解,但正是这些考验,让我们更加珍惜内心的纯净与坚定。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品质,让正道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TOP
273#

坚守正道,一定不会迷路,譬如在前行途中,肯定会有各种糖衣炮弹般的险境,内心没有正道,一下就被带偏了,谁都喜欢好东西,但内心足够笃定,就知道,它不是自己道路上的人事物,敬而远之。
一个人开始很正大,很光明,后来因各种诱惑浸染迷失初心,即使获得再多,终究也有流离失所的迷路感,因为心的路被堵住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有所动摇时,一定要去分辨,这是否符合内心的正道,有无背离己心,有一丝违心,都要果断割舍,否则走着走着就自我迷失了。
正道者,可能会有高低起伏,但一定一定不会迷路,这是要坚信的。
TOP
274#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上》)

译:天下有道,大道随着身体的活动而得以施行;天下无道,就为道而献身。没有听说可以牺牲大道来迁就于人的。

正道,在现代社会来说应该就是法律与道德,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都必须遵守,要有自己的操守,但是,很多的贪官就是因为没有忠于正道,而是忠于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一次次地向正义发起挑战,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终有一天这些不忠于正道的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会遭到道德的批判。整个社会也是有正道维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忠于正道,这样,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才会有和谐的生活。
TOP
275#

回复 4楼尤开思的帖子

“论是非不论利害”意味着在大丈夫行事时,应当以是否符合道德和正义的标准来评判,而不是以个人的得失为考量。这句话强调,在面对选择时,应该坚持正确的道德立场,即使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利。

“论逆顺不论成败”则是说,在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时,应该看其是否顺应了道德和正义,而不是仅仅看其是否成功。即使一个人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他的行为仍然是值得尊敬的。

“论万世不论一生”强调了大丈夫应该有长远的视野,考虑到自己行为对后世的影响,而不仅仅关注一生的荣辱。这句话要求人们要有历史责任感,为了人类的福祉和长远的利益而努力,即使这些努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无法完全实现。

整体而言,这段话强调了道德理想主义和长远的历史观,要求人们在行动时超越个人的短期利益,坚持道德和正义,并为人类的未来和千秋大业着想。这种观念在儒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TOP
276#

《诗经》中的诗歌还体现了古代人的家国情怀。许多诗歌以国家兴亡、人民疾苦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这种情怀体现了古代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感,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忠”是一个丰富的道德观念,涵盖了忠诚于君主、国家和职责等多个方面。这一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体现,展现了古人对于忠诚品质的崇尚和追求。通过对《诗经》中“忠”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