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忠于正道 [复制链接]

181#

“正道”其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被赋予不同含义的,《论语》中的“正道”多是仁道,《史记》中的“正道”多是忠君之道,那我们现代的“正道”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被浮华世故蒙蔽的时代,可以说正与邪的界限已经模糊不分了,“正道”的含义其实是被扩展了。爱国,敬业,自立,节俭都可以被解释为正道,一点点善的行为也可以被称赞为“这个人走正道啊!”,那么,这种含义的扩展是好是坏呢,我们不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缺失后的弥补,当一个时代严重缺乏某种东西的时候,它就会迫切的去找寻,去寻找更多的东西来安慰自己。我们的社会迫于竞争压力,很多事情都被无可奈何的扭曲,人们热衷于投机取巧而逐渐忽略了我们传统的“正道”精神,这或许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必然要经历的时期吧。我们应该重拾“正道”精神,遵循传统美德,做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
TOP
182#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道不远人”(《中庸章句》)历史上“道之不行”的时期屡见不鲜,但志士仁人从未离弃过匡扶天下的志向,反而是愈挫愈勇。
文天祥在其《正气歌》中道“时穷节乃见”,正是在国家离乱时才可得忠诚义士。正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TOP
183#

“遵循那错望的道途,我踩到荆棘,才晓得它们不是花朵。”忠正之道,看似光彩鲜丽,万人瞩目,而只有走在路上的人才知道它是多么的艰险曲折,荆棘满地。他们放弃的远远超过所得到的,只为了心中的信仰。行正事,走正途,才能无愧于心。但行其事,不问前程。不管世事名利多么纷繁迷眼,护心中的一方净土周全,听凭自己内心的召唤足矣。人间正道是沧桑,吾将上下而求索。
TOP
184#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正道,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该做的,区别只在于你有没有去做。谈到忠于心,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憧憬向往,谁的心中没有想过当一个英雄呢?可是我们往往被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条件所限制,实际上是被自己的心所限制,我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思考它的正确与否,而是思考自己的利害得失。看到有人掉了东西和看到有老人摔倒,两者正确的做法都应该是上前帮助,可是前者可以轻松进行,因为不会涉及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也会带来心灵的愉悦,后者则要进行思考,被讹诈的可能性和助人的愉悦则要进行比较。我们无法批判这种行为,批判别人,那只有更高的要求自己,做事之前不要想太多,忠于心就好。
TOP
185#

看了忠坛的帖子,我实在无法认同这些观点,什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对我来说只会忠于正道,忠于真理,忠是坚定,是坚持,不是从众
TOP
186#

“大道”是正确的价值观。从认识道理的深刻程度来说,人也分等级。面对积极向上的观念:下等人永远是娱乐的心态,对其嗤之以鼻;中等人徘徊在信与不信之间;上等人能辨清,并努力去实践它,从而修养自身,处事时运用自如,自己变得更好。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得不明显,但一遇事情,便能看出其内心的想法与道德的高下。
TOP
187#

      人间正道是沧桑,忠字的定义,或者说是我们忠于的对象,从古到今不断在变。古代要求士人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当代要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但效忠的对象无论如何改变,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要忠于正道。当代也有很多人,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都是没有忠于正道。甚至某些官员,他们本要为人榜样,却走上犯罪的不归路,都是没有坚持正道所致。
TOP
188#

忠于正道。这里的道在我看来是价值观和信念的结合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和独特的愿意为之奋斗拼命的信念。有的人的信念是国家兴盛百姓幸福,有的人的信念是在某一领域登上顶峰,有的人的信念是改变世界,有的人的信念是平凡幸福的生活......无论怎样的信念,在一个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价值观的指引下去践行的就是正道。而追寻这条正道就要上下求索以修其远,忠于正道的实现愿望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忠于正道以圆梦,这就是最最完美的人生经历。这也是我所期望的。
TOP
189#

忠于正道,从小处看来,我认为是一个人要坚持内心为人处事的准则,在任何时候都不动摇。
孟子说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忠于正道,就是要面对诱惑的时候不贪婪,面对困境的时候不退缩,面对压迫不平的时候勇于反抗。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TOP
190#

何为正道?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仁”即正道。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仁德之人必有大善之心。这就是正道。子路有言“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是孔子为何是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子路为何追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既然正道是沧桑的,道是不行的,我们就不再向往道了吗?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唯有人能弘扬道,只有那些身处困境仍然坚守正道,仍然践行正道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忠”的君子。
TOP
191#

    我想大概所有人都会认为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吧?可是以他的智慧,却仍然去做像周游列国传扬周礼,传扬“仁”道。难道他不知道其中的艰难或是说不可能性吗?当然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是在执着地追求自己心里的美好的品德与社会,忠诚于正道。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概括出自己理解的“正道”,最后却只能哑笑一声,然后说,“正道”就是人们都向往的方法与做法吧?天子虽然在许昌,可是天下诸侯与百姓遵从曹操政令的似乎并没有理想中那样多,反而宁愿舍弃安土重迁的传统,千里追随一个兵败远窜的皇叔。因为刘备所行的在他们看来是正道,是让更多的人生活更好的方法。我听说孟子回答齐宣王的时候,说自己只听说过武王诛杀了一个叫纣的独夫,没听说过他弑君。可见正道是人人向往的,没有坚持正道,不忠于正道,即便是万人之上的君王,也势必会被拉下王座。而那些忠于这样的人的人,只能说是愚忠。我虽然不敢说他们的做法不正确,私下里却也认为不足以效法。像那些困顿而不改其乐,穷途而不移其志,依旧坚守正道的人,才是真正忠诚的人。
TOP
192#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TOP
19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时候我们不能简单的根据年龄来判断知识或者真理的正确性,而是要看清事实的本质!古语有云“当仁不让于师”就是告诉我们,和老师一起探究真理也是一种忠,因为这样的我们是一直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或许有人说,我们这样做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理性的,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犯错误,我们的老师也不例外啊!自然在此,我们强调的是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不足,而不是粗暴地忤逆老师!我想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我想,这才是一个学生对于老师真正的忠,因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以此共勉。
TOP
194#

忠于正道,而非忠于名利,忠于权势,忠于权贵,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始终保持对事物的纯洁之心。
TOP
195#

忠有很多表现,古有“为人谋而不忠乎”之问,现在有忠于国家,忠于老板的说法……然而,究其根源,忠是要忠于正道。古人有许多言论表现了这一观点。“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从于道。”(《老子》第二十一章《河上公注》)“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唐]韩愈《伯夷颂》)“君子居必仁,行必义。反仁义而福,君子不有也;由仁义而祸,君子不屑也。”([宋]王安石《推命对》)道德高尚的人不为世、为己所迫。不会因为个人祸福而做不正义之事,也不会因世人胁迫做不应该做的事。唯一遵从的只是正道、正义。这样之后,“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 (《孟子•离娄下》)即得到内心的安稳。因为忠于正道,即遵从天理,每个人的心中本身都有着天理,遵从天理即遵从自己的内心。如此,内心的安稳。忠于正道是为人之义,亦同时意味着为己之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