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习]十、孔颜之乐
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快乐,是人通过修养,进入了与道同在的境界,进入了物我为一的境界,心灵得以滋养、充实、慰藉、安顿,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而精神却处于无限的悦乐之中,这就是孔颜之乐。惟有乐道,才能安贫。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译:孔子说:“颜回是贤人啊!一箪饭,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小巷里,人们都无法忍受这样的困顿,颜回并不因此而改变他的快乐心态。颜回是贤人啊!”(回:孔子弟子颜回。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译:吃粗粮,喝淡水,曲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这当中了。不合义理的富裕和高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肱:胳膊)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译:内心反省,不感到内疚,那还有什么忧愁和畏惧的呢?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君子的心胸坦荡;小人的心中常常感到忧愁。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译: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译:父母健在,兄弟无病无灾,是第一乐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乐事;得到天下的人才而教育他们,是第三乐事。
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庄子?达生》)
译:忘却脚,什么样的鞋子都适合;忘却腰,什么样的带子都适合;忘却是非之争,心里就感到舒畅;内心不变,不屈从外物,遇到什么事情都舒适。开始时舒适,而且一直处于舒适之中,这是忘掉舒适的舒适。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译:太阳出来便劳作,太阳落山便休息,在天地之间逍遥自在,并且心安理得。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
译:与人和谐,这是人乐;与自然和谐,这是天乐。
孔子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译:孔子说:“……君子能够通达道理,叫通;君子不能通达道理,叫穷。今天我抱负着仁义之道,遭逢乱世,这怎么可以叫“穷”!所以,内心反省而通达道理,面临灾难而不丧失品德。天气寒冷,霜雪降落,我此时才知道松柏的生命力。”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宋] 周敦颐《通书?颜子》)
译:人人都爱富贵,颜回却不爱富贵,不追求富贵,却是在贫困中自得其乐,这是什么心理呢?天地之间有至高无上的尊贵和至高无上的爱,可以去追求,这些都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富贵。颜回看到大的,忘却了小的。看到了大的,心灵就安宁,心中安宁就不会感到不满足。不感到不满足,那么,处在富贵或是贫贱中,就是一样的了。
这道理在天地间,须是直穷到底,至纤至悉,十分透彻,无有不尽,则于万物为一,无所窒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朱子语类》卷三十一)
译:在天地之间的道理,应当探索到底,那便在最细微之处,也要了解得十分透彻,没有不穷尽的,那么,万物之中没有一物会形成心灵的障碍。心中安宁,哪有不快乐的? 朱子曰:穷须是忍,忍到熟处,自无戚戚之念矣。([宋]朱熹《续近思录》卷十二)
译:朱子说:贫困中要忍耐,忍耐到了熟透之处,自然就没有忧愁的心态了。
有志于道者,必透得富贵、功名两关,然后可得而入。不然,则身在此,道在彼,重藩密障以间乎其中,其相去日益远矣。([明]罗钦顺《困知记》卷上)
译:有志于道义的人,必须穿透富贵关、功名关,然后才能进入道中。不然,就是自身在这里,道在另外一处,两者之间有重重屏障,自己同道相分开,而且愈来愈远。
圣贤胼手胝足,劳心焦思,惟天下之安而后乐。是乐者,乐其所苦者也。众人快欲适情,身尊家润,惟富贵之得而后乐。是乐者,乐其所乐也。([明]吕坤《呻吟语?治道》)
译:圣贤手脚磨出老茧,到处奔忙,身心疲惫,只待天下安宁了才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是将自己的辛劳作为快乐。一般人满足自己的需要,放纵自己的情欲,自身尊贵,家庭荣耀,只有得到了富贵,才感到快乐。这种乐,是将自己的安乐作为快乐。(胼手胝足:手脚磨出老茧。胼胝,指手脚上的硬厚皮。)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在宁静的环境中保持着的宁静,不是真正的宁静,在喧闹的环境中能够静下来,才是善性本来清净的真正境界。在欢乐的场合中欢乐,不是真正的欢乐,从苦难中得来的快乐,才是心灵本体的真正显现。
君子终身是乐,虽贫贱、患难时,中有自得,毕竟忧他不倒。小人终身是忧,纵富贵已极后,患得患失,究竟乐亦非真。([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译:君子终生都有快乐,虽然在贫贱、患难之时,心中自得其乐,忧愁毕竟不能使他倒下。小人一生都是忧愁的,即使富贵到了极点,仍然是患得患失,这样的快乐终究不是真的。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译:贫贱是苦境,能够善处的人自然得到快乐;富贵是乐境,不能善处的人更是痛苦。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