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孔颜之乐,我想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空明和豁达。虽箪食瓢饮,而自得其乐。所谓其中有真意,欲辨以忘言。那是一种自然而然,从心里显现的一种生命的本初的快乐。是一种自然地,不加以造作的与天地同乐的一种大乐,所谓至乐无乐,吾身即是天地,天地即是吾身,何来人,我,众生,寿者相?!
孔子是想当官,他主张积极入仕。而他做官不是为了钱,不是为地位,不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
阳货用逼才让他出来做官。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真正高贵的该是人的内心才对。
真正内心高贵的人,不忧不惧,正如孔子困于陈蔡,却能安静地弹琴。
孔颜之乐,乐为何事?显然他们所乐者正是人生之正道,这种道也就是合乎正义、利于社会的生活准则和精神境界。在这里,孔子和颜回所乐的“道”,它的核心精神就是孔子常说的仁。“仁者爱人”,如果一个人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行仁德,以仁爱的原则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处处以仁爱、宽厚的心态和情感关爱他人,善待社会,并且不断反省自身是否时时做到了仁,这样就会如宋代另一位大儒朱熹所说的“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也就是抬头无愧于上天,俯首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便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这个世界,这其中的快乐可想而知。不过,“乐道”并不是要拒绝财富,甘于贫穷,而是说,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也不能改变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操守。在孔子、颜回看来,人生境遇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遭遇到何种不幸或烦忧,君子都要严于操守,不改变实践仁爱道义的初衷,相反还将从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摘自百度)
2012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朱之文一展歌喉,郑惊四座。如果没有了解过他,你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歌唱家,但是恰恰相反,他是一位来自山东的普通农民。或许大家会认为从此以后他就踏上了演艺圈的道路,但是他却还是选择了自己曾经的职业-农民,朱志文除了偶尔上一下节目,其余时间都呆在自己的老家种田,当记者问他为何还要继续种田,他直爽地回答了提问,他说:“我的本业就是农民,每天浇菜园,喂猪,种地让我的日子很踏实,唱歌不过是我的爱好。这样的生活我很满意!”朴实的语言里却透露着孔子一直所倡导的“孔颜之乐”一词,或许他并不知道这就是孔颜之乐,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安于自己该有的生活,即使物质条件很艰苦,但精神却很充实。现代人像一个填充玩具被金钱,欲望,权利填充得满满的,并不懂知足常乐。我们不要为了追求答案而忽视了题目,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道题目需要亲自去追寻,至于答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追寻的过程提升自己的道德精神层次,享受孔颜之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之乐,大概如此。从这一点不难发现儒家的一种价值观,即精神境界的修养远远重于物质追求。颜回为什么能够在世人看来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自得其乐呢?那是因为在他看来,所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只是为了精神追求而服务,它们最终指向人的精神。既然如此,我跳出物质的桎梏,直指精神,那么我的快乐获得的不是更加直接吗?众所周知,颜回是孔子的爱徒,整日手捧经典,废寝忘食,却乐在其中。他的快乐建立在对知识的不断追求上,他的满足建立于精神食粮的富裕中。世人敬他安贫乐道,他却从不觉得自己贫穷。也许正是这样一种高境界,才令无数后人为之动容。
当我今天再来看这句话时,我认为这也可以被理解为知足常乐的一种表现。宋濂在《送东阳马升序》中也表露出类似的理想:“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诚然,人体的基本物质需要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不然人就没法活,可能颜回英年早逝与此有关。我们要达到他那样的境界确实困难。可是,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如果我们仍然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修养,人就很容易被物化。任其发展,终会沦为与物无异。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我深表赞同。人与草一样,都是脆弱的;人与草又不一样,人有思想,而草没有。为了让我们“人”的特征永葆鲜明,千万不要忽视精神修养。这就是“孔颜之乐”对我的启示。
人生在世应活的潇洒,活的快乐,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总会有让人找到寄托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会让自身与环境相互融合,让自己能够去适应自然,让自身得到快乐。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出身和际遇,这让每个人的命运都会有异,但无论是富,是贫,是高贵,亦或平凡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快乐之处,不同的人都有让各自快乐的活法。
我们也许会有沮丧或困难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去抱怨,这不会对我们有帮助,我们应该身处困境而坦然面对,笑面困难,当我们不惧之时,便可以在心灵上称之为通达了,也就领悟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