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24252627282930»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391#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TOP
39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作为人最应该具有的品质。记得高中时,老师曾说过,要交一个朋友,你首先得看他是否是一个孝顺的人,如果他是个不孝的人,那么他也是不值得交往的人。因为他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你还指望他会和你成为掏心掏肺的朋友吗?

老师的话我非常认同,不把自己父母放在眼里的人,还指望他会把谁放在眼里?还指望他会对谁感恩?

除了父母,不会再有谁会像他们一样爱我们,他们无私的付出,深沉的爱,值得我们去尊敬!

TOP
393#

我认为尊敬父母不仅仅是赡养父母,关于赡养和尊敬的区别,孟子讲了这样一件事。曾子侍奉父亲曾皙吃饭,每餐都有酒肉,饭后曾子一定要请示剩下的给谁。曾子的儿子就不同了,他侍奉曾子吃饭,虽然也一样有酒有肉,但饭后不问吃剩下的给谁。一句话无足轻重,但体现的意义大不相同,曾子的请示包含的是敬重,一切听从父亲吩咐,而曾子的儿子对父亲的话已经无所谓了,所以根本不问,这就是赡养和尊敬的区别。而当今社会许多人认为尊敬父母就是让父母吃好穿好,并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TOP
394#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这句话说得是要有孝心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现今社会有好多子女给父母很多物质上的享受,却忽略了精神上的给予,他们认为让父母过好富足的日子就是“孝”,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他们完全颠倒了,精神上的给予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人热衷于养宠物呢,老人们养宠物就跟养自己的孩子似的,跟它们说话,给它们穿漂亮的衣服?有些人都感到奇怪,甚至嘲笑老人的行为。其实这都是因为老人在精神上需要得到关心,可是子女们往往很容易因工作等问题忽略这个问题,于是老人就把这种情感都倾注到宠物的身上,以此得到精神上的安慰。所以这启示我们一定要多多关心父母。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


孝子对待父母,平时要表现得恭敬,赡养父母要表现得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很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现得很悲哀,祭祀父母要表现得很庄重。、


这所体现的是一种态度问题,如何对待父母,要从心底里恭敬父母、诚心诚意的爱护父母。

TOP
395#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说:“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尊奉双亲的极点,没有超过用天下来奉养父母的。”孝的最高境界就是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学生,我们虽然不能在物质上满足父母,但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让他们感受到作为子女对父母的爱与关怀。一个很有钱的人,有足够的能力时不时的给父母钱,可是他不尊敬他们,这不能算孝敬父母。相反,如果一个穷人或许在物质上给父母的不是很多,但是他尊敬他们,知道如何真正关心照顾父母,这才是孝敬父母。在当今社会,孝与不孝,不在于儿女给予父母物质的多少,而在于对父母内心的尊敬、行动的证明。那种认为能养活双亲就算尽孝了的真是大错特错。动物也可以养,如果不尊敬我们的父母,又该怎么区别呢?如果我们直接问父母:“你们需要什么?”他们十有八九会回答:“你们过得好就行,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可作为子女,你必须懂得,与金钱相比,对父母的尊重和耐心更加重要。所以,请尊敬我们的父母,不要随便朝他们发脾气,哪怕有时候他们确实会很唠叨,但那些唠叨都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我们要懂得珍惜,从心里尊敬父母,不要伤他们的心。

TOP
396#

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去经历必须去理解的。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

在当下的社会中,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就会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因为父母懂得他们小时候受过的苦,不希望下一代再跟着他们受苦,正是这种爱让很多孩子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对自己百依百顺,自己对父母都没有起码的尊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当我们长大之后,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外面打拼,去求学,身在异乡,最牵挂最担心自己的是父母。而当我们成功之后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的借口来搪塞父母,总想着我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我会好好孝敬父母,父母真的能等到那一天么?他们其实需要的不是你多有能力,多有钱,而是希望你能够健健康康的,常回家陪陪他们,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行孝要及时,人在做,天在看,总有一天我们都会为人父,为人母,如果那时候我们的子女是这样对我们,我们会多心寒。用我们仅有的能力和爱,多些时间去陪伴我们的父母,人生就几十年,没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去后悔。所以不要给自己留遗憾,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

TOP
397#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要尊重和孝敬父母。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父母辛苦把我们拉扯成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行动来回报父母,让父母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TOP
398#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TOP
399#

人生在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他们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几十年辛苦的养育之恩,我们难以报答。所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有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谁又相信他能够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呢?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孝顺父母,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TOP
400#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从我们出生父母就开始被他们爱护着长大,他们老了,行动不方便了,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照顾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嫌弃他们,这样和畜生也没有分别了。
      尊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人的本分,是随着我们长大一起形成的一种美德。我们长大了,父母也老了,赡养父母更是作为儿女的一种孝心。只有一个真正懂得尊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嫌弃的人,必然这个人的心里是不健康的,也是不能被称为有道德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应该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而不是被强迫的。
TOP
401#

    “孝敬”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人人如果没有孝心,那么这个人绝对不会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与这样的相处最好保持一定距离和一颗防范之心,因为他随时都有可能抛弃你,背叛你,甚至会害你陷害你于不义,你不知道他何时会变卦。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孝敬,那么他不会有多大的作为,因为一个缺乏爱的人是得不到身边的人的支持的,没有人支持你,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那也是徒劳,因为没人赏识你,没人敢和你合作,这样的人最终要么碌碌无为,要么被社会所遗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4 21:17:44编辑过]

TOP
402#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诗句了。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实属不易,我们成为父母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在父母心目中,我们比他们的生命都还重要,舍命救子的佳话已是屡见不鲜不足为奇。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是无法回报完的,岁月不饶人,父母老了,而当我们想着等有能力的时候再好好回报父母时,也许他们早已享受不了了,因此,我们对于父母的恩情就是一个永远换不清的闲账,只有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给父母送去我们温暖的祝福,减少他们对我们的担心和忧虑,给他们一个健康向上有希望的自我,这样我们也能够尽我们的绵薄之力,给父母以好心情,给他们阳光,这才是当下最好的孝敬之道。
TOP
403#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亲情,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是一片黑暗。尊敬我们的父母,要怀有一个感恩的心。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TOP
404#

      高速发展的经济让我们的物质生活节节提高,可精神的底色却愈发黯淡。这很容易使人性中自私、暴力、冷漠等负面情绪压住理性,让人成为一台台真真正正的逐利机器,掩盖住亲人的翘首期盼,掩盖住报答父母恩情的点滴良知。高速时代省下的时间,被我们自私自利的惰性耗去了大半,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时代在变化,但孝心不可磨灭。
TOP
405#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所自觉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人人皆知父母养育儿女之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一个人只有对父母有了这份知恩报恩的心后,他才能进一步把这份爱心扩展到周边的一切人。当他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后,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长辈及一切人;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所以,圣人提倡以孝治理天下,以孝治天下必定能得到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