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436#

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不少人对父母发脾气,发牢骚,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这样的子女是不合格的。我们对父母要尊敬,为父母解忧。有一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一是让子女应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二是说不要让父母担忧牵挂我们。很多人觉得给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即可,但是父母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陪伴。“空巢老人”是十分孤单的,一个老人独居,没有子女的陪伴,不能享受天伦之乐,是十分可怜的。孝顺父母,天经地义。
TOP
437#

孝在孔子那里仅是一种对父母的敬爱的伦理意识,而曾子将孝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使其成为道德的总和,天经地义的原则。曾子说:“民之本教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义此者也;忠者,忠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礼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在传统的儒家中,仁义忠信礼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曾子将这些内容都和孝联系在一起,认为讲求仁爱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体现仁爱;讲求仁义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掌握适宜的程度;讲求忠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合乎忠的要求;讲求信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合乎真正的信实;讲求礼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对礼有真正的体会;讲求强大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表现出坚强。在这里,孝完全统摄了一切社会准则,是一切高尚品行的内在依据,是实现一切善行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曾子还说:“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曾子认为孝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将孝置于至尊的地位。这样,孝已经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成为永恒的命题,是人类社会一切领域的终极法则。
TOP
438#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他们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细心地呵护照顾着我们,不让我们受到一点伤害。乌鸦尚能反哺,同样作为孩子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尽最大的能力对父母好,孝敬他们吗?
TOP
439#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不能养。”但是,看看如今的社会,有多少儿女们连最基本的赡养父母都做不到,大孝尊亲又从何谈起?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爷,从小就娇生惯养,逆反心理总会让他们根本不听父母的话,和父母起冲突,顶撞父母,甚至打自己的父母,这真是作为子女万万不能做的。其实,尊重父母,不一定非要给他们多好的物质享受,也不一定非要像古代《弟子规》那样,平时多帮父母分担一点家务,帮父母捶捶背,少惹父母生气,就是最大的尊敬。父母是你最亲的人,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父母。

TOP
440#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人们把赡养父母当作孝,但是在赡养父母时,却不尊重父母,那么这便不是孝了。“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因而我们在遵循孝道时,要赡养父母的同时尊敬父母,使父母长久安乐,在父母去世后,不危害父母的声誉,倡导孝的精神,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TOP
441#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孝道。古代选拔官员就曾实行过举孝廉制,由各地选出推举孝顺廉洁的人。孝敬父母不仅是赡养父母,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爱护他们,这样才能称之为孝。

TOP
442#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对父母的尊敬才是最大的孝敬。逐渐成熟的我们在很多方面会和父母有许多分歧,这时我们总想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难免会和父母发生争吵。可是在争吵时谁又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伤心,我们不一定要全听从父母,但一定要尊重父母才行,和他们好好沟通。体会父母的心情,听取父母的意见,理解他们的言行都是对父母的尊敬。

TOP
443#

小时候听二十四孝的故事总感觉那如天方夜谭,长大后无意中再次看到二十四孝,童年的回忆如潮涌出,父母的背影逐渐弯曲,老去,但是他们的爱却从未变过,此时翻书,看古之孝子,方感其心意,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从《汉·韩婴·韩诗外传》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人一直在抒写着孝之重要,父母生养我们,给我们生命,培育我们长大,他们用自己的苍老换来我们的成长,同样我们也要回报这份养育之恩,去尊重他们,关心照顾他们。

TOP
44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记得小时候,姥爷就对我说过“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如果失去了孝心,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孝的理解也是越来越透彻。以前肆无忌惮的玩耍,完全不懂得家长们是多么的含辛茹苦。长大后,慢慢地觉得亏欠他们的太多。如果把这种亏欠定义为债,可以说,我们这辈子都还不清这个债。

    有一首诗是这么说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体现了母亲的辛劳,母亲从生下我们一直抚养我们到现在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没有他们,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教育好他们如何尽孝,如何尊敬长辈。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一直发扬下去。

TOP
445#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就必须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哪怕是多回家看看,对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幸福。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人性的闪光点。

       《孟子·惠梁王上》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在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同时,也不忘尊敬其他的老人,所有的老人都应该是弱势群体,毋庸置疑。但之前出现了类似于“彭宇案件”之后,很多人都将帮助老人这个善良的举动拒之于千里之外,让人不禁寒心。在中国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发展实力,更加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关爱自己父母的同时,请记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TOP
446#

  孝,是中华美德的重中之重,古人有云,万事孝为先。不管你多么有才华,不管多么有前途,不管现在的成就有多大,都不应忘记培养你的父母。有人长大之后或许会感到父母的拖累,而基于自己的成就基础上,为她们做了一些事就算报恩了,这种事情真是滑稽。父母之恩无以为报,即使说你的一切都归功于父母也不为过。
  孝,更不需要虚情假意的孝,这样的孝令人心痛,更令人纠结。孝,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有了爱,即使是一点点的回报也让人倍感温暖。违心的孝,本质上或许算是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施舍罢了,让人寒心。
TOP
447#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从保持自己身体完整开始到当官光宗耀祖结束。所以说西方没有汉传统文化意义里面的“孝”。从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从社会意义上看,“孝”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绝对服从。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 《论语·学而》。即一个人如果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从来没有。由于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谓:“孝者,所以事君也”。小孝是敬、顺父母;大孝则是忠于主子,对于主子个人意志制定的方针政策若有所叛逆即为“不忠”,对统治者的“不忠”是灭门大罪,株连九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都是不孝,更何况人头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儿子女都要共赴黄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说“孝”的范围比忠大,更重要的是对君父的忠,“忠”、“孝”是统一并不矛盾的,为君父利益服务是其共同点。“孝”就是这样完成了从人伦感情出发达到其“和谐”社会的政治目的。
TOP
448#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

古往今来,孝以一种传统,以一种道德在我们之间流行。所谓百德孝为先,足以明了孝的地位,孝的意义。行孝本就是天经地义,本就是行之本,立之足也。不论社会地位,不论名利名声,孝在我们心中都该是行之本。

到底什么才是孝呢?                                                                                                                                                                                                                     就我个人而言:

孝是宽容
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
宽容老人的唠叨
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
孝是报答
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
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
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
孝是耐心
耐心听取老人的话
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
耐心说服老人
孝是善意的欺骗
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诉老人只花了几十元
孝是常回家看看
回家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不知现在的你是否还记得以前春晚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曾轰动一时,如今回头再听,更有一番滋味。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多做大贡献,只要常回家看看便好,便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
[em01]
TOP
449#

孝足以感天动地。

儿时的我们在爸妈的关爱中成长。可曾记得冬日里爸妈用他们温暖的胸膛温暖我们的小脚?可曾记得每次总会有那么两个人在你玩耍时守候一旁?

如今的我们早已展开双翅去追求属于我们的天空,可是不管我们身在何方,总会有那么两个人在默默守候,在默默等待,那两个人我们称之为爸妈。他们的守候只为让我们快快乐乐,让我们平安幸福;他们的等待只为我们的常回家看看,只为平时的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便足已。

以后的我们也会为人父为人母,那时的我们在辛勤奉献时是否还会想起曾经有那么两个人也如此默默奉献呢?世上没有一种药叫做后悔,让我们着手尽孝吧,孝不分年龄的,现在的我们就已经可以了。

常回家看看吧。带着我们的孝回家吧!

TOP
450#

让父母觉得欣慰满足的不是以后你能给他们什么样的好生活,而是你能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让他们舒心,经常挂念着他们,常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自己的事不让父母操心,这样就难得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