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406#

在我看来,父母最希望得到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充裕,而是儿女的爱。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就是常要把他们挂在心间,多打打电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和他们聊聊天,带着他们出去游玩,为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总之,用最直接的方式,让父母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
TOP
407#


孔子的孝道,第一是”事生,最基本的是奉养,首先要保证父母的吃和穿。 孔子认为,为人子者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事生,还应该使兄弟之间互爱互助。弟妹尊敬兄长,兄长要友爱弟妹,这种兄友弟恭的场面,才能使家庭和谐,让父母高兴。


第二是”事死,有两个方面:一个葬之以礼,一个祭之以礼。孔子主张三年之丧,认为三年之丧,是天下之通丧也。孔子把祭祀作为治理国家的四件大事之一,祭祀十分重要的。祭祀要按照的规定。如果自己不能亲自进行祭祀,不能让别人代替


“慎终”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即装殓.埋葬必须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不要有后悔。


 孔子强调,作为人子,不但要奉养父母、尊敬父母,还不要忘记父母的年龄。孔子认为,继承父志是一个重要内容。

TOP
408#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我们在父母的手中长大,父母牵着我们的手送我们去幼儿园,直到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老去,请永远记着父母的恩情,在父母老时握住父母的双手。

TOP
409#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机会看看这缤纷的世界,同时,是父母见那个我们养育成人,使我们更加的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孝敬我们的父母。有多少人承受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中,所以,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父母享受子女绕膝的快乐。

TOP
410#

       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TOP
411#

    孝,并不是仅仅单纯的赡养便是可以的。我们也可以养宠物,但是却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孝顺父母,更多的是要对父母的尊重。当他们年迈后说话不利索,手脚不灵便,还忘东忘西的时候,我们不可以不耐烦,不可以烦躁。因为此时的父母需要的是理解。有时候就会对爸妈感到很抱歉,有时候因为一些事很忙,可是爸爸一直打电话一直打电话,然后便有点烦的说:“知道了知道了。”挂掉电话的我,却突然觉得好内疚,于是,在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告诉自己理解一点,因为他们爱我。

TOP
412#

人生在世,莫以善小而不为,而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我想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父母和子女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当然会有所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这一点是做子女的应该体谅的。我们讲求的快乐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现在大多数的子女都能够满足父母的物质消费,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如果不顺从父母的意愿做事使他们开心,又怎么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呢?喂饱小猫小狗之后还知道给它们一些线团皮球之类的东西让它们自得其乐,难道生我养我的“哀哀父母”还不如它们么?其实父母会对子女提出什么非份要求吗?只不过是子女因为各种各样的不愿去做罢了。只要稍微用一点自制力,就可以做到“孝”了。孝,其实很简单。
TOP
413#

孝,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越来越自私,连自己的父母都可以舍弃。古人给我们留下多少孝的佳话,确实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从中汲取营养

TOP
414#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对我们掏心掏肺不离不弃的只有父母。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误,他们总是能包容我们一切的坏脾气;不管你处境如何艰难,别人对你的评价怎样,心疼我们的依然只有父母。爸爸妈妈赋予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机会,这已是他们对我们最伟大的爱了。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刻起,我们就成了父母生活的全部,慢慢的抚养我们到现在,在平淡的流年里却沉淀了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而现在的我们渐渐长大,对父母的爱是否早已习以为常了?是不是甚至还向父母发脾气,可是我们都忘了,如果离开了父母,我们一无所有!这辈子最对不起最应该好好疼爱的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我们的生命有了意义,因为他们的教育,我们一步步迈向了更好的人生未来。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义务更是责任!想想爸妈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理由放由自己的父母对他们不管不问。那样你也不配拥有他们最完整无私的哎,更不配拥有生命!所以,孝敬自己的父母吧,他们等不起,孝顺等不起。

TOP
415#

我想每个人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他的父母了。妈妈常说,看一个人好坏应该看他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若他对待自己的父母都不好那他还能对谁好,父母是给予他最多的人。这就是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而我想孝敬父母要以尊重为基础,顺遂父母的意愿,听从父母的指示我想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TOP
416#

今天搭乘公交,对面坐着一对中年夫妇,那位大姐说:“xx(她的儿子),以前和他说话总是非常冲,和爷爷奶奶说话也是爱答不理,这两年长大了,开始懂事了”。一句懂事了,大姐脸上露出笑意了。想想自己也有不懂事的年纪,让父母担心!作为儿女,明事理、知善恶、尊老爱幼、懂礼貌、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让父母安心就是最大的孝心! 今天搭乘公交,对面坐着一对中年夫妇,那位大姐说:“xx(她的儿子),以前和他说话总是非常冲,和爷爷奶奶说话也是爱答不理,这两年长大了,开始懂事了”。一句懂事了,大姐脸上露出笑意了。想想自己也有不懂事的年纪,让父母担心!作为儿女,明事理、知善恶、尊老爱幼、懂礼貌、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让父母安心就是最大的孝心!

TOP
417#

尊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它是为人儿女必须做的事。但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社会问题: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拖住了太多原本孝顺或者应该孝顺的儿女的后腿。他们外出打工,成年累月不回家看看老人,并且还美其名曰:我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老人能理解你们打工赚钱的辛苦,但是你们能理解甚至想过老人挂念你们的心吗?若选其一,我想他们肯定选择跟你们在一起,即使生活苦点。所以我特别不能理解把自己的父母送去养老院或者敬老院的子女是怎么想的,也许你们有苦衷,但是你能理解在围墙内那种望眼欲穿的眼神吗?他们期待着什么?记得看过一幅漫画:小的时候妈妈拿大碗给自己盛饭,让小孩多吃点,等小孩长大了,却拿小碗给妈妈盛饭。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的时候父母再苦再累,也要尽力让孩子吃的好穿的暖,我们吃面父母喝汤,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不让我们受委屈。那我们长大了是不是也能做到如此呢,未必吧。我还是想说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每个做子女的一定要及时行孝,不要等到双亲不在了追悔莫及。我们需要明白,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一定是你给予的丰厚的物质生活,而是儿孙绕膝的愉快的精神慰藉。但是请我们记住,不要只是心里想着我要如何如何孝敬父母,而是要实际的做到,用行动来证明,让父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我有兄弟姐妹五个,可能你们听到后会感到吃惊:哇,怎么会这么多?我同学听到都觉得挺惊讶的。在爸妈那个年代,可能这么多是挺正常的吧(那时的计划生育还没现在这么严格)。爸妈都是普通农民,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就竭尽所能、再苦再累让我们五个都上大学,没有说偏袒哪个让谁上不让谁上。单凭这点,不是哪个父母都能做到的。我就想着好好学习和工作,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每一条皱纹、每一滴汗水,不辜负他们,身体力行,真正做到孝敬父母。


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也会成为父母,不要等到那时才觉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14 22:24:39编辑过]

TOP
418#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尊敬老人、关爱幼童这是我们青年学子应该或者说必须做的,要想如果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印记,所以我们要把孝当做一种责任来看待。我们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亲为我们做出了很多很多恐怕不能用金钱来计数的,我们要带着感激之心,孝心来善待自己的父母,哪怕只帮他们扫扫地、刷刷碗,这已经足够了!

TOP
419#

美德培养的社会臆想:疯狂量产孝子计划

日前,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中国儿童中心启动。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6岁的中华小孝子,并倡议天下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有孝心,为孩子做孝道榜样。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刻引发网友热议。

客观而言,道德确实无法被简单地量化,但我们不能据此就简单否定孝子工程的积极意义。其实,孝子工程最大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的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带动更多人的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虽然孝心作为人类的美好品德之一,无法被简单量化,但是却能够被人为培养。不管是通过学校,还是通过家庭,当孩子们从小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孝的教育,受到孝的熏陶,那么这种品质就会在他们的心底扎根,成为伴随他们终生的一种道德品质。

孝是最具中华特质的精神品质。中国的语言中有孝的概念而美国的语言中没有,所以中国的小孩子懂孝,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就知道孝顺是怎么回事,只是做不到,或者被父母的溺爱所取代。我认为培养真正的孝子,要多一些行胜于言的道德激励,少一些浮夸炫耀的形象工程,在社会福利、公共设施等方面更关爱老人,发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宣传那些真心尽孝的道德楷模。如此,随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转变,青少年经过耳濡目染,自然会激发出感恩父母、尊敬父母的孝心。

TOP
420#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