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真诚孝亲 [复制链接]

331#

        …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不是对后天之后三年研究生生活的如何新奇与想象,也是,最痛苦时最明晰,最近在家的这些日子里,很累很苦,但还是假装很轻松的样子,只为他们还能相信,还能看到希望…“去那边之后,心大些,不要太记挂家里,要对自己好些”,四年之后的今天,我还是当初上大学时离家时的样子,尽量控制住,但还是哭了一路,在从镇上到县城的车上,有对一个人一座城的恐怕,但更多的是对爸妈的心疼,不放心,不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和我一样,你们也要对自己好些,这样我们都会好好的,因为踏实,因为依赖…昨天无意间浪空间时,看到了这条说说,记得是去年开学时在去往学校的火车上半夜写的,是啊,离家的不舍,对爸妈的放心不下,只有独自一人去远方时最明显,岁月带给我们的是一天天的长大与成长,然而,对于他们,我们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却是一天天的年长与老去。都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确,好好待父母,须臾不可待。
       还记得几年前那条公益广告,“妈妈洗脚”,是的,我们予父母的无需太多,真心就好。是啊,“你们过得好就好”,父母总是这样对我们说,自始至终都是如此默默无闻,他们要的并不多,这样就好。因为懂得,所以懂得,于父母,我们也应该是这样,质朴但却真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在家的日子里,要记得常给家里去个电话,听听爸妈的声音,告诉他们你很好,一定要让他们照顾好自己,时不时给爸妈买件衣服买点好吃的寄回去,看似没什么,可是对于他们,这样就很安心很满足。在家的日子里,珍惜和爸妈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亲自下厨给他们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帮他们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屋子,晚上依偎在他们的身旁,就像小时候的样子,听听妈妈的唠叨,感受感受爸爸的叮咛,然会会心一笑。
        “最长情的表白莫过于陪伴”,不止是爱情,亲情也是如此,自然,对父母的爱,安静而又真心地去做,一点一滴,这样就好。
TOP
332#

除了真诚孝敬父母外,更应该及时行孝。《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夫子给孔子给后人的告诫。行孝道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因而,在夫子看来,祭祀先人再隆重,供品再多,也未必就是真孝。
TOP
333#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辛苦养育了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给他们带去多大的利益,而是,只要我们幸福就好。最近有一则公益广告比较火热“孩子长大了她就享福了,后来说,等你上大学了她就享福了后来,等你娶媳妇了她就享福了。再后来等你有了孩子她就享福了,再再后来,等孩子的孩子长大了,就让她享福”我觉得父母在他们能自理的年纪是为了服务我们的,父母的付出怎么能让我们不去好好孝敬好好陪伴。
TOP
334#

真诚孝亲,说来容易做起难。每个人都会说我对父母的孝敬是真诚实意的,然而我们真的理解了真诚孝意的内涵了吗?不,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好。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真诚孝敬,最难的就是“和颜悦色”了,我们经常会因为自己的心情不满而对父母面漏难色,这就是违背了真诚孝敬。我们应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都对父母和颜悦色、笑容满面、真诚相对。
TOP
335#

社会发展的现状要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由于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实施,我国目前已有5000多万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产生的特殊群体,受到来自家庭的过分爱护与保护。越来越多的长辈把孩子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过多地讲究孩子的营养、打扮、排常这些“过度”的爱,使大部分孩子变得骄奢任性,缺乏自理能力,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责任心,他们不知父母工作之艰辛,不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之意,就遭到孩子的斥责,甚至是漫骂。一些孩子还认为父母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是顺理成章的孩子的这些言行。使我们惊呼:现在该是猛醒的时候了!
TOP
336#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因为我妈妈工作的原因,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自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TOP
337#

正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少人不了解孝道文化的意义和内涵,致使有的人孝亲敬老不自觉、不主动、不诚心;有的不知道怎样孝亲敬老,往往在赡养敬老进程中,有些事做对了,有些事做错了,有些事做反了,有些该做的却没做,造成终生悔恨。而在我看来,最最终能够要的也是真诚深厚,多一点关心,关怀,便会跟好的做到孝亲。
TOP
33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人,对我们付出了很多,所以我们要时刻关心父母,一孝敬他们为自己的责任。
TOP
339#

    养亲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报恩意识,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TOP
340#

说起孝,最令我感动的莫过于芦衣顺母的故事了。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闵子骞的孩子,母亲早逝,继母偏爱亲生的二子,对他百般虐待。寒冷的冬天,继母为亲生的孩子缝制棉衣,给闵子骞的却是用芦花做的袄,冬日里子骞冻得瑟瑟发抖,父亲不知情,以为是他偷懒,便狠狠地抽打他,把棉衣打破了,才看见里面都是芦花,而另外两个孩子穿的却是棉衣,父亲后悔不已,当即要休掉继母,可是,子骞却扯住父亲的衣角,恳求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这才饶恕继母,继母从此对闵子骞视如己出。每每读之令人感动,闵子骞的孝超越了对自己的爱,他的孝是真诚的,感天动地!
TOP
341#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动天地,感鬼神。”我很喜欢这句话,孝道最基本的是真诚深厚,而不在于繁复的礼节。古时候的孝很多时候强调了顺从,父母之命不可违,要尊重父母的决定。而在现今社会,我认为陪伴更加重要。我们能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能找出的不回家的理由却越来越多。很多时候父母需要的往往不是物质上的要求,而是精神上的陪伴。当我们小的时候,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不停地问为什么,父母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慢慢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理想,也有了自己的方向。我们总是匆忙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忽略了站在我们身后默默提供支持的父母。我们以为的“孝”总是可以轻松地用金钱解决。买了先进的养生仪器,寄到父母家中,就以为尽到了儿女的责任并且心安理得。父母拿着繁杂的说明书心里想的全都是见孩子一面。多花些时间陪伴父母,和他们聊聊天,这就是孝顺的体现了。
TOP
342#

说到“孝”,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谈到“孝顺”,一般人的心中,“孝”是针对父母的,“孝”是“顺”,顺从父母是“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关于“孝”的佳话。《二十四孝》的故事,从上古时期孝感天地的舜,汉朝卖身 葬 父的董永,到北宋的黄庭坚。不同的境遇,但都尽心行孝的故事,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传诵。是啊,生身者父母,对父母亲的孝顺是为人的基本品德。没有这个孝,其他道德都是空话了。
其实啊,孝顺除了,对于父母的孝顺的涵义之外,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是更广义的做人的品德。它并不仅仅是针对父母,对父母的“孝”只是其内涵中的一部分。
儒家经典中有一部书叫《孝经》,非常详细的记载了孔子对“孝”的内涵的解释。
孔子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意是说,孝,在小处体现在同亲人的关系上,中体现在同君主的关系上,在大处体现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上。换句话说,对父母的孝,是孝在小处的体现,孝是一个更广义的人的品德。
因为一个人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孝”的具体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对于天子来说,爱自己的亲人,就不敢对别人不好,尊敬自己的亲人,就不会怠慢他人。将对自己亲人的爱敬应用于天下人身上,百姓就会深受其惠,这是天子的“孝”。对于士大夫来说,用对自己父母的爱敬来对待君主和年长于自己的人,不失忠顺,是士大夫的“孝”。而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遵从天地之道,勤俭节约,供养父母,就是寻常百姓的“孝”。也就是说,真正的“孝”是指一个人能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身边的一切人,“孝”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的更广意义上的博爱。“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无私博爱的胸怀是对父母亲人爱的基础,而对父母亲人的爱是这种更宽广的博爱在亲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所以孔子说,先教导百姓懂得博爱,就不会有人遗弃自己的亲人。
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孝”,就想起“光宗耀祖”。我想这大概来源于孔子在《孝经》中也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是孝的开始;修身遵从道义,名扬后世,使父母荣耀,是孝的终极。可是大家看到了“扬名于后世”,却忽视了“立身行道”。要知道,“立身行道”在前,“扬名于后世”在后。在人类普遍道德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扬名后世的都是有德之士,“扬名于后世”是“立身行道” 的必然结果,却不是做人的目地。“孝”是通过“立身行道”达到的。其实真正的“孝”是通过修身养德实现的。
那么,到了具体的行为上,“孝”体现在哪里呢?是不是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孝呢?不是的。当然作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应该的,但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一个修身养德的人,会给父母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安宁。而一个骄傲妒嫉的人,哪怕他得到了一时的利益,时间久了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 灾 难。所以孔子在《孝*经》中认为,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荣辱不惊(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哪怕他每天用丰厚的饮食供养父母,也说不上“孝”。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远比表面上的行为表现重要。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顺从父母的要求就是孝。其实这是将“孝”片面理解的结果。做臣子的“孝”是不要 陷 君王于不义,做子女的“孝”是不要陷父母于不义。所以如果君主或者父母做的不对,做臣 子或者子女的一定要争。也就是说,对父母的孝顺不能以牺 牲是非为代价。如果以孝顺父母为名做了不对的事情,其实也是陷父母于不义,那就更谈不上“孝”了。
TOP
343#

孝敬父母理所当然,这不是应该挂在嘴边的,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表现。对于社会上的某一类人不敢苟同,他们对于自己的宠物小猫小狗都关怀备至,不舒服了着急送去医院,而对于自己的父母则显得不屑一顾,总是认为只要每个月拿出赡养费就尽到了孝的责任,对于父母,更多的是陪伴,而不是那冰凉的一张张所谓的孝心。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报道,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穿着破烂的衣裳背着竹篓去苹果商店给孙子买手机,看到照片,更多的是讽刺,,这也是一种不敬的表现,为了自己的攀比的心态,而不顾年事已高的老人,社会上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孝敬父母要发自内心,从心里面感激,感激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感激亲人的关怀,由内而外。
TOP
344#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只给父母吃好点、穿好的、不受累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顺,而只是表面的做法。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发自内心的尊敬父母。这一点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一心忙于工作,以为只要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就是孝顺父母,有时甚至因一些小事与父母争吵,其实不知父母最需要的其实是子女的陪伴和关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讲的也正是此意。因此,学习了这一篇文章后,我们应该真诚孝亲,多多地陪伴关心父母。
TOP
345#

孔子曰:“百善孝为先”,对于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在所有的善事中孝是最基本、最起码要做到的事;第二,一个人想做善事的话要先从孝顺做起。这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也是告诉我们,”孝“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事。
人要先懂得孝顺,学会孝顺后就知道了怎么更好的爱自己和爱他人。一个人如果连爱自己父母、对自己父母好的能力都没有,又有什么完成别的事情的能力呢?
提起“孝”,我们就回想起一篇耳熟能详的文章——李密的《陈情表》,这篇文章充分讲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没有任何事情会大过赡养自己的父母,不要因为亏欠过父母而留有遗憾,这种遗憾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弭,只会使人忆起是分外痛苦。
《孝经》中有云:”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身体的一丝一毫都是父母赠予我们的,我们此生无以为报,唯以将更多的心思放到父母身上,考虑怎么能让他们更幸福,多体谅他们,让他们在垂暮之年能无忧静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