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道德传统,诚信一直是由诚与信两个规范组成,二者意义相通,而又不尽相同。儒学思想对“诚”有4种界定:
一是人的道德品性,把诚看作是完善的人格所必备的品质。
二是把“诚”看作是一种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是一种较高修养的人才能达到的道德价值追求。
三是把“诚”看作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通过“诚”而致道。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王夫之讲的“以诚立教”,都是把“诚”看作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四是把“诚”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范缜认为“诚”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状态,是“五常之本”。
“信”也有四种看法:
一是“信”即“诚”,古代人们对君主、神灵的诚敬,都称作是“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二是朋友之间的交往准则,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不仅把“信”当做朋友之间的交往准则,并且把“信”看作道德目标。
三是把“信”看作礼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既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五常”之一。
总之,诚是信的基础和保证,信是诚的表现和目的。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言而有信,只有有了诚信,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使他人信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言而有信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诚信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一、人际交往中的准则,诚实可信。二、道德品质修养的主要内容,即:表里如一,真实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