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35363738394041» / 4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信的定义 [复制链接]

556#

古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由此可见,古人自我反省时,“信”是重要的标准,“真实”“不欺诈、不虚伪”是对每个人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从小就接受诚信的教育,强调诚信做人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真诚地与人交往,收获人间真情。
TOP
557#

信是儒家五常之一。《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
TOP
558#

“信”往往着眼于人际交往中的重诺守信。《尚书》说:“尔无不信,朕不食言。”《诗经》说:“慎尔言也,谓尔不信。”这两句都是说言而有信,取信于人。
孔子教授学生,有“文、行、忠、信”四教,要求“与朋友交则信”。《论语》中多次提到关于“信”的教诲,比如“敬事而信”“谨而信”“主忠信”“朋友信之”“信以成之”“信则人任焉”“信则民任焉”等。董仲舒认为:“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既是行为规范,又是道德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TOP
559#

“信”就是诚信、信任。诚信自古以来就是衡量一个人人品的最基础的标准,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诚信,不能欺骗别人。信任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存有信任,才可能进一步发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必须具备的品质。
TOP
56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信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可能心里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信就是不欺诈、不虚伪。现在的社会,虚伪欺诈之人并不少。我们要学习讲诚信,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发扬传承。
TOP
561#

信者,诚信,不诈伪。而在如今,我们对它的释义往往会在之前加上一个诚字。
诚,可以是真诚,忠诚,虔诚......我想,之所以在信之前加一个诚字,是在告诉我们,人在讲究信之前,我们应怀有一颗赤诚的心,同时信也是相互的,正是因为从心而发,才更加使人信任自己。诚信诚信,在于诚,也在于信。
在《诚信的概念》中将诚信分为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主体分别是个人行为以及社会规范,而在中华经典中强调的应该是对个人行为的诚信。法度是冰冷的,它所规定的社会规范一定程度来说会损坏部分人的利益,这就告诉我们应该重视个人诚信美德的培养。
TOP
562#

信,即诚信,诚实,不欺诈不虚伪。信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
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小的时候,就有曾子杀猪、商鞅立木建信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信,怎样守信。
诚信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信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诚信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与人交往、买卖东西等等等等,信遍布生活,不仅是经济生活,还有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都需要我们讲求诚信,法律甚至对于一些特定主体的失信行为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以惩戒失信之人。
总之,诚信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也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TOP
563#

(a)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b)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c) 崇奉:~仰。~徒。
(d) 消息:~息。杳无音~。早知潮有~,嫁与弄潮儿。
(e) 指函件:~件。~笺。~鸽。~访。信的别称有书、札、简、笺、缄、尺牍、尺索、鲤鱼、鸿雁、朵云、华翰等等
(f)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g) 同“芯2”。(h) 姓。
TOP
564#

“君子言出必行,一诺千金,怎可言而无信!”守住一份诺言,守住一份诚信,就守住了自己的一生幸福。
信,是重诺守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之道,是求真务实之道,是人、集体与国家尊严的体现,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TOP
565#

学习了这一章,我感触很深。古人重信,而如今,物质在发展,道德却在沦丧。
现今社会,失信现象司空见惯,信用危机快速曼延。一些官员背叛信仰,违背誓言,欺上瞒下,致使公信力严重下降;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短斤少两屡见不鲜,毁约欺诈屡教不改;人际之间尔虞我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真诚坦率地交流几成梦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最可怕的是,诚信者往往吃亏上当,而以自私和贪婪玩弄诚信者,却往往能够获取利益。
我很疑问:现在的中国人还有诚信吗?又或者中国人压根就没曾有过诚信呢?
转念一想,当然不是。“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五常”,是华人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是中华伦理的发展主线。诚信一向视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中国曾倍受推崇,一度成为男子汉甚至大英雄的标志,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关羽重义守信等等故事化为传奇,千百年来在华人圈广为传颂。《狼来了》,是民间口口相传、儿时几乎每天都要听的枕边寓言小故事。在故事结尾,父母一定会告诫孩子:做人要有诚信,不能撒谎。父母的耳提面命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使诚信已经成为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TOP
56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信"的道德要求,内涵很丰富,包括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等等。与“信”相反的便是表里不一,背信弃义,虚伪欺诈,不守信用,不负责任。如果一个社会缺失了诚信,人与人之间相互尔虞我诈,这个社会就将是一个秩序混乱、内耗极大、效率极低、丑恶而可怕的社会。
TOP
567#

“人无信不立”,所以立人当有信。我认为“信”乃坦坦荡荡,无愧于心。善意的谎言不算违背信,但是狡猾欺诈,考试作弊,是人品的缺陷,是不能正视自己未付出的努力,着实不可取。
TOP
568#

   信者有二,一曰实,而曰诚。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大志向的人处身于淳厚之中,不处身于轻薄之中;处身于实在之中,不处身于虚妄之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智者若愚,返璞归真!心里怀着星空,行为如大地般淳厚,如此可谓大丈夫。
   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之上,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则是建立在诚信之上。若无诚信,则立崩。怀疑与猜忌在诚信的盲点滋生,唯有以诚待人,方能遇诚人。
   故曰:以诚待人,行居以实。
TOP
56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诚信(chéng xìn),汉语词语,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出自《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我国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基本准则。
TOP
570#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布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迅速发达的市场经济熏陶下,摒弃了人类最基本的传统和优秀的东西,真是可悲可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