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信的定义 [复制链接]

541#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TOP
542#

我最爱一句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句话出自((老子.八十一章)),意思是说真实的话往往不是人们爱听的,人们爱听的往往又不是真实的。在与人进行交往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强调要真实,因为欺诈与虚伪不道德,但是有时候人又会自我矛盾,忠实的话往往刺耳,人会反感、会不快,可是,正是因为如此,“信”才显得更加重要,如若不想生活在一个假象的世界中,就得用如尖刀一般的真实来戳破蒙蔽人心的所谓假象与虚幻。世界五光十色,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其中,我们需要真实时时警醒那些即将被假象迷惑的人,同时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用真实去唤醒陷于假象世界的迷途者,因此,“信”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存在,能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知我们的存在,信,不可缺失。
任它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TOP
543#

       信,不仅有真实、不欺诈、不虚伪的意思,还有佛教中“信心”之内涵。
       “信”还有信心的意思。佛教著作《信心铭》中提出了“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的观点。“不二信心”是说万法皆空,要有不二法门的信心;“信心不二”,是指参禅的人如若没有坚定的信心,便不能达到证悟的彼岸。信心之“心”,是建立在万法空的基础上,故而能够具足一切,包含广大。《信心铭》中讲道:“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虚不毕。”《信心铭》中还讲到:“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心与境平等一体,生命的境界是广大的,不要局限于某处。简单地可以理解为,信心即心之所信、所念如若发生一种转换,便能达到另一种状态。生命是在不停地流动之中的,我们不能执着于生命中的某种状态,如不沉溺与喜乐中,也不陷于苦痛中让自己无法自拔。
TOP
544#

所谓“信”,即诚信。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诚之”是“人之道”。这等于是把“诚”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源头来看待。要取信于人,根本在于“反身而诚”。《大学》也以“正心诚意”作为“修身”的前提。“信”的道德要求,内涵很丰富,包括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等等。与“信”相反的便是表里不一,背信弃义,虚伪欺诈,不守信用,不负责任。如果一个社会缺失了诚信,人与人之间相互尔虞我诈,这个社会就将是个丑恶而可怕的社会。
TOP
545#

“信”的解释大体上即诚信、信任。我国古代也对信有多种解释,大体上可总结为《说文》中所讲的,“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导学生时同样非常重视“信”的教育,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并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而在当代,“信”同样十分为大家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在人的层面就提到了“诚信”,“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更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的中华名族传统美德。
TOP
546#

所谓与人诚,就是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涉及一个言行一致的问题,与人交若是一味许下承诺,而不知践行,不可谓其是有信之人。如若是与人交往对于自己所许下的承诺负责任,并且努力的去践行,但是没有什么取得很好的结果,那就不是诚信的问题了
TOP
547#

一般都是将诚与信放在一起来谈,要想有“信”,我觉得要想做到两点:一是对己诚,二是对人诚。对己诚,就是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能做到问心无愧。而对人诚,是言必行行必果,也就是所谓的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也涉及一个言行一致的问题
TOP
548#

        “信”除了有“真实”、“不欺诈、不虚伪”的意思,我觉得还有“信心”之意。在佛学净土宗那里,“信、愿、行”是其三资粮,智旭在《弥陀要解》中说到:“非愿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对想做的事有真正十分迫切的希望以及能够做到的信心,我们便能够很好地践行。心之所向,行才会启。在三祖僧璨的《信心铭》中提到了“信心不二”,并借此说明禅者需要有不断向前的决心和努力。可见,信在心,心怀此信,才能够真实不欺,能够尽心而为。“信”常常还和“诚”字连用,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来表示要遵守承诺、不违背自己初心之意。信与诚不仅可以连用,二者在表达实之意时是有区别的。如《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便是诚。若“诚之者,人之道也”便是信。信不足以尽诚,犹爱不足以尽仁。可见,诚是个人自然之实,是天赋的本然;而信是个人所为之实,是人们在行动中所呈现出的品质。
TOP
549#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个诚实不撒谎的孩子。可是随着人的成长和社会的打磨,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立”,可现今不守信的社会现象随处可见。和朋友爽约,上课迟到,考试作弊,不良商贩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现象如果我们都是被承受者,内心都是不舒服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孔子讲“民无信而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为天下至诚为能化”。“诚信,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TOP
550#

在我看来,放眼世界,“信”这一精神品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信是什么?是真实、诚信,不欺诈。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难以坚守自己的本心。诸多商贩们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早已丢失本心,以欺瞒与虚假伤透了消费者的心。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因为太多的谎言借口充满了不信任,越来越多的人害怕交际,不肯交付出自己的真心。再看看美国政府的窃听丑闻,他们的人民对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感到失望与不满,更别提对他们的信任。总而言之,在今天,“信”是日益稀缺的精神品质。大概是因为这样,人们对于这一品质的呼吁与号召,才来的更加热切吧。
TOP
551#

古语就有“人无信不立”,在《论语.为政》中孔子也谈到了“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从这句话中足以见信的重要性,没有诚信就像车没有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无法行驶,信是人立天下的根本。孔子的诚信观具有较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强调讲诚信不能危及社会整体的利益,且更多地强调“信”的价值。批判地继承孔子的诚信观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TOP
552#

信,是真实,是不欺诈不虚伪。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和诚实守信的人一起交往合作。信任别人,且被别人信任,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要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TOP
55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信”是一种人际关系,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衡量“信”的价值;“信”是人际联系的纽带,没有了“信”谈不上有效的合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守住内心的守则,用实践来践行“信”。
TOP
554#

诚信就是要求人们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诚信自古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诚信是中华民族长期提倡和颂扬的传统美德。
TOP
555#

信为“真实,不欺诈,不虚假”,做人必须讲诚信,这是我们从小就接受到的教育。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