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4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信的定义 [复制链接]

241#

信”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说文》解释:“信,诚也。” “信”即是“诚”,“忠”即是“诚”,因此在“忠”和“信”都包含着“诚”。

孔子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始终用“文、行、忠、信”四个方面的内容来教育他的学生,“信”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一个人必须具备一种德行。可见孔子把“信”作为五德之一,并且认为,诚信就能得到任用,“信则人任焉”。

孔子还提倡为政者、国家的管理者要取信于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治理一个有千乘兵车的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要信实无欺。要使“民信之”(《论语•颜渊》),“不信民不从也。”管理者必须先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后再去号召百姓,不然百姓会认为你在折磨他们。孔子还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管理者讲信用,你所管理下的人们没有敢不说真话的。可见,在儒家看来,诚信在人际交往和国家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TOP
242#

子曰:人无信而不立。做人要诚实,厚道,不可说谎话欺骗他人。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诚信待人。

让我想到前些天发生的一件事,某地违规生产发上矿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国务院派下调查组去调查,该县的某一官员汇报情况的时候说自己是怎样的及时处理应对,怎样的正确的指挥抢救被调查组的人员喊停,该官员只会说官话假话套话,试图欺骗调查人员,隐瞒真相,此种行为是多么的可耻。 以及最近又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火锅底料化学添加剂,使人们更加担忧,此种现象的发生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的缺失,人们良心的丧失,诚信社会的建立任务任重而道远。

TOP
243#

“信”是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中重要范畴之一,真实无妄是其基本内涵,循物无违是它的基本道德要求,恪守“义”是它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准则。“信”以其特殊的道德功用,在先秦时期为儒家所重视,并在汉代被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TOP
244#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TOP
245#

“信”: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TOP
246#

        诚者,真诚、真实;信者,诚实、不欺。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儒家以“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诚信,社会发展,人们生存之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和其它优秀文化传统一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都会为它打上政治、经济和阶级的烙印。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现代诚信既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又是对传统诚信的发展和超越。诚信表现在现代社会的商业发展,人们相处中!诚信绽放着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对企业而言,诚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城市而言,诚信等同于它发展的机遇;对国家民族而言,诚信是其繁荣昌盛、自强自立的基础。

TOP
24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此语出于《论语》,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论语》记,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诚信,乃为人之本,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着做人要诚实守信,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为我们树立起诚信的榜样。像西汉时的季布,做人守信,答应他人的事总是尽自己的全力去做。故有人说:“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还有“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都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做人要诚信。诚信二字重千斤。当然 信任又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孔子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孔子又说,为政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他解释“信”时说:“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

  我觉得在现在的社会当中,诚信依然对我们很重要,大到治国兴邦,小到为人处事的言行点滴,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办事才能成功;只有自己讲信用,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也就是说,只有人人讲信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社会生活才能正常地运行、发展。这大概就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

TOP
24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精诚之心去做,金石也会被打开。真诚是为人之道,是修身养性之道。诚信是试金石,是一个人成为得道者的一个前提条件;诚信是社会得以井然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

TOP
249#

“诚信”,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这个词人们讲了几千年,我们也算是耳熟能详了;但是现实中却又存在许许多多
不讲诚信的事,让我们对这一词顿感陌生。人无信则不立,做人需要诚信,做事需要诚信,我们的确应该好好反省
自己的行为,生活中我们是否讲诚信了呢?无论答案是肯是否,我们都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诚信。
TOP
250#

    “诚信”,一个自古说到今的词,在儒家为人处事原则里便有“信”一字。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大的传统文化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一个人,如果做到了诚信,那么,他也就做到了一个人的基本准则。
TOP
251#

信即是信用,诚信,不欺诈,不虚伪。但是讲到诚信和不虚伪,就不自觉的想到了另外两个词,一个是善意的谎言,一个是圆滑。如果是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说了谎话,但目的是好的,这算不算不够诚信?为了生存,为人处世,敷衍应酬,免不了圆滑,说一些违心的话,这算不算不够诚信?所以,有些定义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不能太过死板。我所理解的信就是彼此相信,不怀疑,即使一方欺骗了另一方,但只要不让其知道,在那一方心里还是信的。可以欺骗我,但不要让我知道。
TOP
252#

信为不欺诈、不虚伪


所谓相信也才能存在,因为没有欺诈虚伪,所以相信。看似简单,但是因为存在太多不安全感,怀疑,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祟,让“相信”变得郑重其事,变得需要配合用力握手,鉴定眼神和紧紧拥抱才看起来足够可“信”。

TOP
253#

人类社会进化了几千年,金钱,因为人的信,显示出它在这个世界毋庸置疑的统治者地位。
   破产,是打击人信心的一个最常见原因。去股市,看那些被熊市折磨了多年的人的眼睛。
   金钱得失、宦海沉浮、世道炎凉,大多数男人还能坚强面对,无非人到中年,少几分锐气。曾有一个女人减肥失败后精神崩溃,她的眼神我忘不了,那是来自地狱的绝望。每当回想起那个眼神,我就祈祷,人类信心的多米诺骨牌,上帝不要轻易推倒。
   信金钱、信权势、信来世,是捕风。
TOP
254#

诚信大矣

诚信不仅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古人的世界观里,更是将诚信上升到与世界本源相同的地位。“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荀子·不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中庸》第二十五章),这些观点反映出古人把诚信视为与天地万物起源至关重要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是故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TOP
255#

  诚信,是我们生存的一大准则,没有了信,社会就不可能得以存在,因为如果人人都无信,那么猜疑便会一点一点的侵蚀我们。每日只是生活在算计之中,得不到安生。因此,信应当是我们生活得最大准则,信自己,信他人,才能共建和谐社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