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61#

我认为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无信而不立,所以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许你为了诚信会失去很多东西,但是你得到的是人们的信任,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它将为你以后的道路打下基石。
TOP
62#

诚信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诚信有助于企业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可以加强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一个讲诚信的企业能够得到其它企业更多的支持,因为他们放心跟这样的企业合作。一个讲诚信的企业还能在本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这样能够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豪感,员工能发挥得更好。

TOP
63#

提到诚信的价值,我觉得它是人立足天地间的根本。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丧失了他的所有,不会再获取他人的信任,也不会再有朋友在他的身边,它的价值也自然无从体现。所以,我们凡事要讲诚信,守诚信。
TOP
64#

讲诚信不能危及社会整体的利益通观《论语》一书,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孔子提倡世人要“主忠信,行笃敬”;另一方面,孔子又反对做子女的告发亲人的罪行。既提倡人们守信用、说实话,又鼓励人们为长者讳。《论语,述而》有这样一段记载:

  鲁与吴均为姬姓诸侯,而鲁昭公娶吴女为妻,按照西周礼制规定,鲁昭公之举明显越礼。孔子对陈司败毫不犹豫地隐瞒真情,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所以陈司败质问他“君子亦党乎?”“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值得注意的是孔子面对陈氏质问时的态度,竟然是相当坦然:“丘也喜,苟有过,人必知之”。透过这一史实,我们可以知道,孔子是认为应该为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国">国ersonName>君避讳的。即所谓为尊者讳,但同时又不认为这种隐瞒是非之行是对的。所以只好“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姓为知礼,故受以为过而不辞”。实际上,这正是孔子在面对宗教性私德与社会性公德产生矛盾时的复杂心态的一种反映。作为宗教性私德的“信”,在社会实践中,必须让位于社会性公德。所以孔子认为,为尊者讳即使背离了宗教性私德的信,也没有违背诚信的最高原则。这表明,孔子所提倡的诚实守信是有条件的。作为一种宗教性私德,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地诚实守信;但作为一种社会性公德,诚实守信不能危及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如果使用不诚实的手段可以使天下安宁、家国昌盛,这个选择并非必须摒弃。任何道德规范都必须服务于社会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诚实守信也不例外。

TOP
65#

[em19]

为人之道信不可缺,缺信之事不可成,缺信之人无己人。诚信是无价的,但一个人想要做到一生诚信是很困难的。如果你拥有一颗诚信的心,你就会万事顺心,诚信也会让你交上很多良友。因为我诚信,所以我快乐!!!!!

TOP
66#

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行业、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

TOP
67#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修身立国之本.诚信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关系到国家甚至整个社会的风气。让我们以诚为本,以诚待人,以诚处事,不说空话、大话,携手共进建立一种诚信之风,让这种优良传统美德得以发扬!
TOP
68#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真诚和信义;人类社会需要真诚和信义;真诚和信义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原动力;是人性化的基本体现。中华民族从远古时候起,就把真诚做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基本标准。做人要诚实,这是流传几千年的古训。
TOP
69#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TOP
70#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ersonName ProductID="陶行知" w:st="on">陶行知ersonName>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布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迅速发达的市场经济熏陶下,摒弃了人类最基本的传统和优秀的东西,真是可悲可叹!

现实生活中诚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尤其是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五是骗贷逃贷。六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七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和事业单位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诚信精神能够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我们可以说,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四有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诚信。

TOP
71#

诚信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诚信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诚信待人的人总是能为自己赢得尊重,自然也会被别人以诚相待。诚信可以提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如果说虚伪,欺诈是社会的病毒,那诚信就是是无懈可击的防火墙。

TOP
72#

信,人之言也,只有人之言后按时实现的才为信,其是人之本,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人只有遵守它,才会换来真心朋友,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能和谐发展。信大多只取决以你与他人的一次交往或某事,有人有言没果,是失信;有人谎言满天,是无信;有人利己不顾他,是缺信······。信有真心而生,守信的人才能结出友谊之花,赢得他人的敬重!

TOP
73#

信,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TOP
74#

信,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TOP
75#

我们要做到恪守诚信,就要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同他人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上学或参加各种活动,一定要准时赶到。要知道,许诺是非常慎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兑现。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了自己。如果我们在履行诺言过程中情况有变,以至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就要向对方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这与言而无信是完全不同两件事,所以说树立诚信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恪守诚信的传统美德,还要把“江湖义气”与恪守诚信区别开来,认清“江湖义气”的实质和危害,不被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习俗所污染,做到恪守诚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