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436#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院: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田维美

学号:11311010

时间st1:chsdate w:st="on" Year="2012" Month="5" Day="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2012-5-2

电话:15025126218

卷二

信的价值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身、立业之道。

诚信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仁者伍德:恭宽信敏惠。

信就是诚信,非常重要,信为道源功德母,如果一个人没信用,那么就算一时能名利收,那么最终也将失去。

不过,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不讲诚信,却都似乎活得很自在。难道,诚信竟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念吗?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诚信?

   作为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论语》提出了“信”的原则。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怎么度过一生?这就好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一样,它靠什么走起来呢?

古人们同意这样说法的似乎大有人在,子路和子贡讨论何人为士时说:“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诚信成了最后的底线。宋朝的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里则写到:“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竟是拿诚信和代表天下的九鼎对比,把诚信推到一个何其高的位置。

国儒家的文人们,总是有那么点书生意气,有时到了现代人眼中就成了傻气。可曹操在白门楼捉住吕布时,刘备却说:“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便杀了吕布。曹操、刘备,都是乱世枭雄,要把书生意气按到他们两个头上,就过于牵强了,可他们怎么也做了好像子路、邵博那样的人干的事情?用挑剔的眼光分析,刘备很可能是怕曹操得了那么一个人才,一员猛将,故意要害死吕布,但曹操也不是庸人,一方面是问着刘备的意见,一方面对大耳儿的防备从来也没断过,这次却偏偏同意了对方。以至于吕布纵然骁勇之名冠绝当世,还是逃不过绞杀的命运,原因无他,三姓家奴,毫无信义而已。

不管从我们个人的人生道路来说,还是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展来说,只有守住诚信才有未来。我想,对于诚信,每个时代可能有每一个时代的解读。

让我们保有内心的诚意,从当下的生活出发,接受现实,朴素面对,并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守住信誉……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我们应该《论语》出发,结合今天的现实,以《论语》中的诚信来引导我们今天的生活,走好我们人生的路。

有道德的人一定不会孤单。从我们每一个内心的真诚出发,建立和守住信誉,就一定会建立起一个诚信的社会。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

TOP
43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

姓名:王硕

学好:11311022

时间:201254
手机:13629484098

              卷五

   信的价值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是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了 。倡导“信”得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风格。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要心胸宽广。说话做事要适可而止,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这样是不道德的,要做到言而有信,答应他人的事情要尽力去办。

TOP
438#

    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TOP
439#

我们常常把诚信挂在嘴边,但也许没下细考虑过何谓诚何谓信。所谓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所谓信,《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TOP
440#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TOP
441#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资治通鉴》卷二

道者,德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汉] 贾谊《新书》卷八《道徳说》)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TOP
442#

我不知道诚实与真诚具体有什么样的区别,人们都是说现在的社会,人们都是利欲熏心,没有几个人是用真心在对待别人,我们很多时候心里的话只是对我们自己说说而已,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都变成了不可信任的人,这样的世界确实很让人恐惧。大众不诚信,从而出现了贷款不还的现象,出现了路边的老人摔倒没人敢去搀扶,我们从不诚信变成了没有基本的道德,我们的人格被怀疑了;国家不诚信,所以,很多的政策法规都是冠冕堂皇的,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国家不相信我们的大众,我们的人民也开始怀疑我们的国家,怀疑我们的社会,我们陷入了危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5 22:24:39编辑过]

TOP
443#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应该怎么办了。诚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应该还是知道的,不论是在那个领域。正所谓是“人无信不立”。诚信成为了我们的信仰一样的对象。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信是一个人与别人交往之本,或许骗了这一次,别人可能不会追究什么,如果次数多了,你认为还有人会相信你吗!没有了诚信,你就关闭了与外界联系的门, 所以说诚信才是人一生最大的精神财富,高于物质财富的宝藏。

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是通往成功和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是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只有诚信才能使我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诚信表现在方方面面。生活中、学习中、社会交往中都需要诚信。

TOP
444#

信的价值

1、信有很多层面的意思:相信;诚信;讲信用等等。对合作伙伴的信任,能够使你们很好的完成共同的任务;答应过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尽自己的力量不会变卦,这里的“信”是诚信,讲信用。

2、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人们的道德还是这个社会本身就有了问题,“信”在这个社会占有多大的地位,在人们的心中能够占有多大的位置,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如果我们都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信”,不能很肯定的说一定会有多大的成就,这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吧。

TOP
445#

“人无信,则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而且这也是一种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行为处事方面都要遵从着诚信办事。这样既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别人。不要想着坑蒙拐骗,即使在短期内你会得到一点蝇头小利,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东窗事发的。讲信用的人说话才有分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坦诚和真诚。这样你才会拥有真正的友情、爱情、亲情。生活离。不开信,为政为民也离不开信。古人为了将信有这么一个例子:“尾生与好,期于梁下,好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个故事说的是,尾生与爱人约于梁下,直至洪水淹来都不肯走。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虽然在某方面我们会说,他太笨了。但是他确实做到了守信,试问当今,真正能够做到信的人有多少呢,这个真值得我们反思。

TOP
446#

诚信是金,的确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人云: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诗人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些都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但是诚信的价值真的是远远的超过了金。诚信是我们通行于社会各个方面的通行证,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信”就是诚信,守信。人们常说老实人会吃亏,但是不会长久的 吃亏。在这里,我认为就是讲究信用的人,信誉办事的人。虽然我们会吃点亏,但是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总会原来光明的一天,这样的人更受人欢迎。虽然说有时会有善意的谎言,但是并不是都是真实的。 在朱自清的《论诚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在这里,朱自清区分了小人和君子。我们要做君子,不做小人。

TOP
447#

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具备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承诺的行为品质,它要求人们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狼来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淘气的放羊娃,他在放羊的时候对着村民多次大喊狼来了,结果村民去帮助他的时候发现是他欺骗了他们,当狼真的来的时候,他再喊就没有村民相信他,这一次狼来真的将他的羊吃掉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讲诚信,随时都可能变卦,他就会失去自己的朋友,甚至是毁了自己的前途,不会得到别人和社会的帮助。诚信是要坚决的履行自己的承诺,要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我们要谨慎地对待学术,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每一个承诺。无论是那个时代,我们都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以诚做事。不论是学习、生活、做人、做事,都要诚信。
TOP
448#

诚信是重复博弈的结果诚信,并非人们自觉自愿的选择,而是出自自身利益的需要,是人们在交易中重复博弈的结果。有人发现,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乡村,人们守信的程度和履约的能力相对较高。为什么?因为大家生活在一起,谁守信,谁不守信,信息的识别和传递相对较快。如果有人信誉不好,大家很快就知道了,那么这个人在这个村庄里就很难获得其他人的信任,他可能因为失信而中断同村庄其他人的交易,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对不守信的人是非常不利的,他不仅丧失了许多交易的机会,而且个人的名声以及对整个家庭甚至后代都会受到损害。一个老农民临终前叫来儿子,告诉他欠邻居的钱没有还,要儿子替他还债,儿子不得不还,因为父债子还是讲诚信的表现,如果儿子不替父亲还债,那样他的家庭就会失信于人。所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由于受到交易范围的局限,人们需要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反复打交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选择守信。然而,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城市,不守信的人反而很多。为什么?因为城市不同乡村,城市人口众多,流动性大,交易频繁,信息的识别和传递困难,尤其是一次性交易,失信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交易中失信的获利大于守信的成本,且是一次性交易,那么人们极有可能选择失信。如果交易是重复进行,那么他可能选择守信,因为守信能给他带来长期利益。所以,在开放的社会中,如果缺乏信息披露和显示机制,当失信获利大于守信成本时,人们有可能选择失信。为了证明上述判断源于个人利益驱动机制,这里引用博弈思想简单分析诚信是怎样确立的。假定有两个人进行一项交易(甲方与乙方),经过讨价还价,他们达成了协议。在履约中,乙方因新投资机会的获利大于该项目,于是抽走资金,导致与甲方合作的项目无法进行。对此,甲方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诉诸法律,结果造成双方不合作,导致两败俱伤。后来这两人在与其他人交易中,记取了不合作的教训,选择合作的策略,双方都获利,导致“双赢”的结果。从这两次博弈中,他们懂得选择不合作策略,会导致利益受损;选择合作策略,对双方都有利,于是守信的利益大于失信的利益。上述博弈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你选择不合作,我也选择不合作,如果你不合作,我合作,我就会吃亏。只有你不合作,我也不合作,双方才会达成不合作均衡。你选择合作,我也选择合作。只有双方都选择合作,才会达成合作均衡。通过重复博弈,人们最终会选择诚信。所以,诚信是重复博弈的结果。既然诚信是自身利益所然,那么人们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诚信的?一般来看,诚信是有很强的预期性特征,这种预期性主要来自信息。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往往在一次性买卖当中容易欺骗对方。例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就是因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生产者知道自己生产的是假货,而消费者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不知道这是假货而购买了生产者的假货,结果生产者因生产假货而大获其利,而消费者的利益却因此而受损。如果有人披露生产者生产假货的信息,消费者就不会上当受骗。然而,社会还不能做到向人们提供完全的信息,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预期作出选择。生产者预期生产的假货不会被人们识破,因此作出生产假货的决策;消费者预期自己购买的产品不会有假,所以作出购买的决定。于是双方根据自己的预期终于成交。这里,信息的多寡与真假,对交易双方的预期起决定性的作用。事实证明,拥有信息优势的生产者对信息缺乏的消费者,容易不讲诚信。因为生产者不讲诚信,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所以,信息不对称是不讲诚信的深层原因。要讲诚信,就要公开信息,建立社会信息识别和传递机制。只有公开完全、真实的信息,人们在交易中才会权衡利弊,最终作出守信的选择。
TOP
449#

在故事“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信态度回答了两小儿的问

题,虽然当时遭到讥讽,但孔子就连小毛孩也不欺骗的故事也被大家当做佳话流传至今。孔子

也以这种诚信态度打动着身边的每个人,深深地影响着后来人。现在大家都在忙,有事开个小

会,让主持会议的人等上个十几分钟早已不足为奇;有时我们在约好的时间,地点浪费着我们

的青春与生命;有时,你以成为即将付出惨痛代价的人,为你的不诚信。信是无形的资产,也

是昂贵的资产,好好的把握它,身边的朋友便如流水般向你靠拢,因为你很富有。

TOP
450#

在故事“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信态度回答了两小儿的问

题,虽然当时遭到讥讽,但孔子就连小毛孩也不欺骗的故事也被大家当做佳话流传至今。孔子

也以这种诚信态度打动着身边的每个人,深深地影响着后来人。现在大家都在忙,有事开个小

会,让主持会议的人等上个十几分钟早已不足为奇;有时我们在约好的时间,地点浪费着我们

的青春与生命;有时,你以成为即将付出惨痛代价的人,为你的不诚信。信是无形的资产,也

是昂贵的资产,好好的把握它,身边的朋友便如流水般向你靠拢,因为你很“富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