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信与众德 [复制链接]

256#

我们讲信用,可以不是每句话都办到,每件事都能成功,但求能对得起自己,坦坦荡荡地做人,光明正大地做事。我们讲求信用,可以不为国家不为集体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但也要倾尽自己的所有能力,表里如一。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修身之本,道义之源。我们做人做事都须问心无愧,诚信待人。
TOP
257#

《周易》有言:人之所助者,信也。无独有偶,《论语.颜渊》中也有“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诚信在古代先贤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他们的话无不在劝人坚守诚信,并以诚信为立人之本,而今虽已步入一个新时代,但诚信的重要却丝毫没有削减,反而犹有甚之于古代,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诚信二字便是最好的体现。
TOP
258#

儒家的信与众德的关联是深刻而紧密的,这一关系在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将详细分析信与仁义礼智等德性的联系:

1. 信与仁的关联
信是仁的体现:在儒家思想中,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体现在对他人的诚实和守信上。孔子认为,信是实现仁的必要条件,没有诚信,仁爱无法真正体现。

信增强仁的实践:信通过诚实守信的行为,增强了仁的道德实践。在人际交往中,信让仁爱的道德观念得以具体化和落实。

2. 信与义的关联
信体现义的精神:义是指行为的恰当性和公正性。信通过履行承诺和责任,体现了义的精神。在儒家看来,信守承诺是行为公正的重要体现。

信增强社会正义:信通过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的正义和和谐。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义治的基础。

3. 信与礼的关联
信是礼的前提:礼是规范行为的外在表现,而信则是礼能够实施的前提。没有诚信,礼仪失去其意义,变成虚伪的形式。

信促进礼的实践:通过诚信交往,人们能够更好地遵守和传承社会礼仪,使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遵循,而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4. 信与智的关联
信提升智慧:智是对事物正确理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信通过诚实和清晰的沟通,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智慧。

信促进明智决策:诚信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基于真实信息做出决策,避免了欺诈和误解带来的负面影响。

5. 信与诚的关联
信与诚互为表里:“诚则信矣,信则诚也”。诚是信的灵魂,信是诚的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儒家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强化道德自觉:通过诚心诚意的行为,信强化了个人的道德自觉和社会的道德环境,促进了诚信文化的建设。

综上所述,信与仁义礼智诚等儒家核心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不仅提升了个体的道德品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应重视信的培养和实践,以诚信为本,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TOP
259#

穷尽(自己的力)作用于事物便是“信”,能作用于事物的一定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要能实实在在做事,就不能有任何保留和虚假。给别人办事要讲究信用,既然答应了别人,那就要踏踏实实做好。
TOP
260#

阅读朱熹的的文字,我深感“信”与“忠”的深刻内涵。它们不仅仅是道德行为的规范,更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和态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常常为名利所动,忘记了内心的本真和初心。而“信”与“忠”正是提醒我们,要坚守内心的真实,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他人,这样的人生才会充满意义和价值。
TOP
261#

回复 2楼何飞蝶的帖子

信与众德之间地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信是众德的桥梁。
人无信无以立,如果没有信,那很多的事情我们并不会完成的很便利。
在传统文化忠,信与众德的关系是:“德”是“信”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同时,“信”也是“德”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展示了个人品德的诚实和正直。“信”与“义”常常并提,如“信义”一词就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一个人如果讲信用、守承诺,那么他的行为往往也是符合道义和正义的。同时,“义”也要求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能够坚守诚信原则,不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信”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人如果讲信用、守承诺,那么他在与人交往时就会更加尊重他人、注重礼节和规矩。同时,“礼”也要求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保持诚信和谦逊的态度,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信”与“廉”同样密不可分。一个廉洁自律的人往往也是诚实守信的人,因为他不会为了私利而违背承诺或欺骗他人。同时,“信”也要求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信”与“耻”相辅相成。一个人如果讲信用、守承诺,那么他就会有强烈的羞耻心和道德感,不会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同时,“耻”也要求人们在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时能够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以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和人格尊严。
TOP
262#

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 忠者,德之正也。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而信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基础,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诚实是取信于人的基本方式,是安身立命,成就事业的基石。信也是一个人生活的准则。“言必信,行必果”,是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
TOP
263#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逐渐领悟到孟子所言“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的深意。这并非倡导背信弃义,而是强调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君子应坚守正义的原则,灵活应变,不拘泥于形式。

曾有一次,我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坚守对朋友的承诺,还是遵循内心的正义感去做一件可能让朋友失望但对更多人有益的事。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后者。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诚信与果敢,并非盲目地信守每一个承诺、追求每一个结果的实现,而是在权衡利弊后,坚持做正确的事,即使这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或牺牲个人的利益。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信,作为有道德的个体,我们应当以正义为指引,勇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正如孟子所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坚定,成为真正的大人。
TOP
264#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意思是说君子修身养性最好莫过于诚信。达到诚信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是恪守着仁爱,实行正义。诚心恪守仁爱,就能显现出行为来,显现出行为来就能达到神妙的境界,达到神妙的境界就能感化万民;诚心推行正义,办事就有条理,有条理就能 明智,明智就能变通。

由此可见,诚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诚信可以让我们养心,诚信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诚信有利于办事情的成功,诚信可以让我们头脑变得更清醒、思路变得更清晰,可以让我们在变化中求得生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做一个诚信之人,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诚信不仅仅有利于个人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如果人人讲诚信、人人守诚信,那么相信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就指日可待了!
TOP
265#

“信”在道德范畴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众德之一。
“信”主要指的是诚实守信,即言出必行,信守承诺。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人际交往中,“信”是建立稳固关系的基石。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合作伙伴坚守信用,社会的各项交易和合作才能顺利进行。
从与其他众德的关系来看,“信”与其他美德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信”是“仁”的具体表现之一,怀有仁爱之心的人必然会在言行上守信用,不欺骗、不辜负他人。“信”也是“义”的一部分,讲义气的人必定重信守诺。同时,“信”的践行需要“智”的支撑,要能够明智地判断何时、如何守信,以及在复杂的情境中权衡守信的方式和程度。
在社会层面,“信”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障。当大多数人都遵守信用原则,社会的运行成本会降低,效率会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相反,如果缺乏“信”,社会将充满欺诈和背叛,人们会陷入相互猜疑和不信任的困境。
对于个人而言,“信”是塑造良好品德和声誉的关键。一个始终守信的人,会在社会中树立起正直、可靠的形象,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坚守“信”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因为遵守自己的承诺会让人感到问心无愧。
总之,“信”作为众德之一,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TOP
26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在儒家哲学中,“信”被视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即说话要诚实可靠,做事要有始有终。孟子则认为“信”是人的本心,是内在的道德情感。“信”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信”与“仁”、“义”、“礼”、“智”等德行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仁”强调爱人、关心他人,而“信”则是实现“仁”的手段之一,因为只有通过守信,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关系。“义”涉及到公正和正当的行为,“信”则是确保“义”得以实现的保障,“信”作为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就是诚实不欺,讲究信誉,信守诺言,“信”于“义”就是对自己真实本性的忠诚,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和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性和一往无前坚定性的保证。
TOP
267#

在孟子看来,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大人)在言行上不必拘泥于每一句话都必须守信,每一个行动都必须有结果,而是应当以是否符合道义作为其言行的最终依据。孟子强调“惟义所在”,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义都是行为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果坚守小信而违背了大义,那么这种信就失去了道德的价值。孟子的这一观点深刻地阐述了信与义的关系,即在儒家伦理中,义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信是实现义的手段,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当舍信取义。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儒家道德的灵活性,也强调了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杨娜 最后编辑于 2024-12-11 19:57:50
TOP
268#

“信”即诚信,指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表里如一。在儒家看来,信是立人之本,是其他美德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其他美德难以真正实现,如同树无根无法生长一样。与“仁”相辅相成:“仁”意味着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信则是实现仁的桥梁,让人际关系得以稳固。 “义”要求做正当之事,信则是执行这些行为的保障,确保行为符合正义的标准。“礼”规范行为,信使得礼仪不仅仅是表面文章,而是出于真心实意的尊重。“智”关乎明智决策,信保证了智者不会出于私欲歪曲事实或背离道义。众德之间相互联结,信犹如纽带,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种美德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共同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