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智: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6#

“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大家熟悉的《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这里讲的“是知也”就是指“这才是智慧、这才是聪明、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TOP
17#

智慧和知识自然不是一回事情。有知识的人未必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却要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智慧颇有佛家的味道,其中的空灵似乎也很难用明白的语言表达。如果勉强的一定要说出智慧的含义,那就是:智慧是一种内在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恰当的判断力、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恰当的行为,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智慧的人。还必须指出,这种能力的内涵中,也应该包含人类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必须由人类的价值理性渗透其中。世界是极其的复杂,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个性,如何判断、理解和行为,当然是很智慧的事情。由此可见,智慧是“活”的东西,而知识是“死”的东西,智慧是对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恰当判断;知识只是对特定场景的描述和概括,离开了知识所赖以存在的特定时空和人物,知识也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知识。尽管智慧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个问题,反过来说,因为智慧有知识的层面,有能力的层面,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的层面,还有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微妙的领会的层面,但是在玄妙之外,还是可有操作的层面。其一,智慧总的特点:“无可无不可”。不可教条、拘泥。其二,对人类的行为,首先要明确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论语·述而》中讲“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须做,在道义上必须做的事情,既要有智慧,也要有“不可为而为之”的道义责任。其三,方法方面,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还有,“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其四,智慧的境界是中庸。即思考问题或者做事情都能恰到好处。
TOP
18#

窗体底端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更大一点说就是明白历史上经验教训,以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的学习,不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吗!你只有知道了其中的道理,你就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了!从小的来说呢,就是俗话说的听人劝,吃饱饭!你只有能听别人的意见,我指的好的意见,坏的那叫偏听偏信,你才会不犯错误,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快乐!而一个能听懂先人话的人,再加上他能听进身边人的好的意见的话,那着个人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窗体顶端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TOP
19#

世间智慧,用在世间法上,往往会获得世间上的成功,也会受到世间人的称赞与羡慕。然而,世间智慧,只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甚至会不择手段以达到目的。这样一来,造下不少罪业。

   如果世间上的智慧,是用在造福百姓上的,这就与出世间的智慧,有着融洽之处。虽然如此,世间智慧,还是不能成为解脱之因。

    贪、嗔、痴垢障深重之众生,往往会使用世间智慧,来做不明智之事情。

    在他们看来,不被别人欺负,自己利益不受损害,不吃亏,就是智慧。这也是世人误用世间智慧的最突出之处!

读书智慧,将来能找一份好的工作;
处事智慧,能平步青云一路升迁;
凡此种种,皆离不开世间法,既离不开世间法,当然,也就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长时受苦,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就是世间智慧的最好对照。

TOP
20#

       智,“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TOP
21#

智,就是知识,智商和智慧。

不同的岗位都有与之匹配的岗位要求,要求你得具备与之相应的知识,这当中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往往有人会把聪明和智慧混淆一体,实际上二者是不等。

智慧就是人生前进的方向,因为“树的方向是由风决定,但人的方向是由自己决定的!”聪明的人,不是他有很多智慧,而是他用了最多的智慧;生命就像是一次飞翔,唯有飞得更高,才能搏出一片光明的天空。

TOP
22#

[原创]

  人天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我一直不认为我自己是个聪明的人,因为我接受新事物往往要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但这并不代表我就此止步。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智是在人声不断的经历磨练中逐步成长的,经历的越多,积累的越多,自己以前所明白的一个一个的片段就可以穿连到一起,穿的越多,通达的就越多,人的智就可以不断提升。
TOP
23#

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因此,“大智若愚”也体现出自己的智慧,智的精神。
TOP
24#

智,有大智与小智,大智利国,小智利身。
TOP
25#

“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TOP
26#

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歇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智慧不夠卻謀劃大事的人只能失敗,智計不知停止卻謀求長遠的人很難如願。對有智慧的人說智慧,對愚蠢的人說愚蠢,用愚蠢來掩飾智慧,用智慧來停止智計,這是真正的智慧。
TOP
27#

知者、明智、智慧、机智。。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以丰富的道德内涵。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大家熟悉的《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这里讲的“是知也”就是指“这才是智慧、这才是聪明、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TOP
28#

真正的智者,眼光不会只着眼于一个方面,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的智者要有求实精神,要有实践精神,要有批判精神,要有创新的精神,要坚持真理,要有学习的目的。综上所述,智能使人明辨是非,能使人有自知之明,能指导我们的行为,成就我们的美德。
TOP
29#

智坛

“智”它包含了教育,科技,理性,科学,等精神。自古以来,智就受到了众人的重视,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的重视“智

智,包含的意思很广泛,它既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智慧,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知识。

在现实是生活中,无处不体现出智的力量。所以。我们要以智处事,要坚持“仁智统一“提倡智的精神,用智慧的理念生活,学习。
TOP
30#

智,你让人类走出混沌,你将大自然的奥妙一点一点向人类阐述,当然你必须依靠人类自身的发展,以人类这个群体为载体。历史写满了你的痕迹,你徜徉于天文地理,绵延于人类历史。智,你带给人类琼楼玉宇,也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今天,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不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与修行合为一体的精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