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求实精神 [复制链接]

196#

做学问不是一种潮流,也不是时尚,而是个人所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不去学习就意味着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但是也有不少人学习是为了短暂的利益,不如说拿到文凭,或者说得到某个职位。这样的话就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不断的出现。只有静下心,勤勤苦苦的学习,才能有所得。
TOP
197#

要成为一个智者,首先要有求实精神,天行有常,不为桀亡,不为尧顺。求实要遵循事物的原理,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具有求实精神,要认清自己,从实际出发,真正成为一个智者。
TOP
198#

实,即承认、尊重、探索实际,进而正确认识、能动改造客观实际。求实精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对人生和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是科学世界观的反映。具有求实精神的人,都是事业的勤奋耕耘者,理想的执着实践者,人生的积极开拓者,人类的佼佼者。无论是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国家的兴旺和发达,还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具有求实精神的人。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一项科学发明不源于求实,没有一个国家富强不赖于求实,没有一个企业发展不益于求实,也没有一个伟人、名人不精于求实。只有愈来愈多的人发扬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才能拯救国家和民族、拯救事业和人生
TOP
199#

        儒家之“智”尚“实”不尚“巧”。因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故而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反观“求实”者,作风严谨,与之不同,不耍小聪明,却有大智慧,正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也。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故学习贵在求实较真,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交流起来才能持之有故、有的放矢,否则就是拾人牙慧、夸夸其谈,甚至是浮文妨要、空谈误事。历览前贤,成大事者,无不有求实之精神,认真之态度,禁受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后,走得更高、更远。
        例如北宋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等等,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又如现代钱钟书先生在写《围城》一书时,亦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的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
        再如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先生在写《战争与和平》时改过七遍,在写《安娜•卡列尼娜》时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而海明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时,也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39次才算满意。
        由此可见,不论古今中外,大家及其著作都是“求实”的产物,没有丝毫的弄虚作假和敷衍塞责,今人当深以为鉴焉。
TOP
200#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大学生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不是空想家,父母也不会养我们一辈子。他们提供给我们最好的机会,让我们丰满羽翼,让我们能够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来到这里立足点是学习知识、技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脚踏实地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脚踏实地也就是以实事为依据,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对我们来说,实事求是始终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切事物都额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在学习中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实事求是,把握一切事物的内在规律。当我们做到了实事求是,把握了客观规律时,我们将会发现,走向成功并不那么困难。

大丈夫志在四方,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
TOP
201#

  都说知者为智, 一个能被称为智的人,他一定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智者用知识坚守真理。知者为智,要做一个智者,一定要不断学习,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向知者,智者不断靠近。要做一个智者,还要有求实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知识的真理,终有一天定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
TOP
202#

[转]1936年,竺可桢 (藕舫) (1890.3.7—1974.2.7) 先生就任浙大校长。1938年11月,竺校长在广西宜山主持召开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校训,作为探求高深知识,培养健全人格的准绳。何谓“求是”,竺先生在题为《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讲演中这样阐述:“何谓求是(英文是Faith of Truth)?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在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究是非得失。”竺先生还说过:“校训为求是,实事求是,自易了然,然而言易行难,一旦利害冲突,甚难实行‘求是’精神。近世科学始祖首推哥白尼、伽利略以及布鲁诺三氏,除前一人著书外,后二人一秉求是精神,历险如夷,视死如归,以身殉科学。……壮哉求是精神!此固非有血气毅力大勇者不足与言。”
TOP
203#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追名逐利,很少有时候回头看看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而且我们很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忘了名利是伴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到来的,我们想要的名利前提的就是有坚实的基础,而这坚实的基础,需要我们有求实精神,我们要努力的探究事物的本质,原理才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才能将别人的东西消化,才能正真的提升自己。
TOP
204#

求真务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每一个人在人生中的作用就是让它充实、多彩、绚烂,所以我们会通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但是如果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不是脚踏实地的去做,我们便会忽视许多细节,让我们体会不到应有的乐趣和成功,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充实自己
TOP
205#

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判断一句话的真伪,那就用其所对应的事件是否真的发生来确定;判断一个人的真伪,只需要探究其言行是否言行相符。
TOP
206#

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判断一句话的真伪,那就用其所对应的事件是否真的发生来确定;判断一个人的真伪,只需要探究其言行是否言行相符。
TOP
207#

何为“求实”?我认为求实精神与邓小平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个道理,即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古代考察一个时代是否有求实精神,就要看那个时代君王的事迹,是否他深入百姓之中,听取百姓的实际需要,然后再落实到自己的政务上去。在当代社会,我们国家也很重视求实精神,从国家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作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就可以看出。求实精神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事情没有比有效验更明确的了,言论没有比有证据更确实的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即求实。最后,要想真正做到求实,还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希望我们都能以求实的精神去探索每一件事物。
TOP
208#

求实,就是追求客观现实,就是追求一种真理,就是探索真理与客观实在相符合的认知成果。求实,于老百姓,就是用自己辛劳的汗水,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于统治者,则是要务实,干实事,为百姓谋取切实的利益,于工作者,就是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取得进步,于学生,便是不断汲取知识,提高自己。求实,是名与实相统一。所谓“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名誉不是随意捏造,必需有依据。你所得到的“名”,没有自己的努力过的汗水为奠基,那你最后的“名”,像一座危楼,将不堪一击。所以,求实精神,就是做任何事都不能脱离现实,要做到“能必副其所”。
TOP
209#

真理是与客观实在相符的认知成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如果不知道却装作知道,到头来却一塌糊涂,
反而惹人耻笑,因此,做人应该实事求是。
TOP
210#

智,汉语汉字,矢口日,矢,即是箭。口即是口。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内义为,知日,知太阳也。知太阳之阴阳也。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如日夜,日出后见日光为日,日没(mo)后不见日光为夜,而太阳本身自古至今从未有未无,未生未灭,未阴未阳。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