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


译:多听,保留疑问,谨慎地谈论其他未听到的事,就会减少错误;多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做其他未曾见过的事,就能减少后悔。(尤:过错。)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译:完全相信《尚书》,那就不如没有《尚书》。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汉]王充《论衡?案书》) /FONT>两把刀互相切割,是利是钝就可知道;两种见解相互比较,是非就会分明。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译:学习就怕没有怀疑,有了怀疑,就会有进步。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王守仁《传习录》中) 译:学习贵在得到自己心灵的认可,向自己心灵寻求,发觉它是错的,虽然它是来自于孔子之言,我不能认为它就是正确的,更何况是来自于那些不如孔子的人。在自己的心灵中验证,发觉它是正确的,即使它是来自于平庸之人,我也不能认为它是错误的,更何况是来自于孔子。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故言之而是,虽异于己也,乃益于己也;言之而非,虽同于己,适损于己也。益于己者,己必喜之;损于己者,己必恶之。(《传习录》中) 译:道,是天下公有的道;学,是天下公有的学,并不是朱熹个人私有的,也不是孔子个人私有的。对天下公有的东西,只能秉公而论。所以,正确的言论,即便与自己的意见不同,也对自己有益;错误的言论,即便与自己的意见相同,也对自己有损害。对自己有益的,一定会喜欢它;对自己有害的,一定会厌恶它。


师其意,不泥其迹。([明]戚继光《练兵纪要?练将》)


译:学习其内在精神,不拘泥于具体方法。(泥:拘泥。)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9: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学习上没有疑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前人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但是我们应该抱着批判的精神去学习,因为经验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一些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用老眼光来看现在。我们要与时俱进,再者,怀疑的,批判的看问题,有助于我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很有必要的修养。
TOP
3#

面对汲汲于富国强兵、攻战杀伐的各国执政者,孟子作为政统的局外人、作为自由知识分子,对现实政治而采取了批判态度,以维护士人的自主人格、文化理想以及社会源远流长的道义价值。
孟子对待传统西周政治的观点与孔子有不同。孔子所处的时代,尽管西周礼乐文化的秩序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孔子从维持社会的和平安定出发,他大体上是表示维护态度的,但到了孟子时代,诸侯相继称王,周王室已经不可能重振威权,同时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天下重新走向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孟子就提出了民本思想,把着眼点从一切为贵族而设的转向了一切为民而设,具有了民主政治的新思维。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TOP
4#

疑问到怀疑是在求知路上的一大突破,在那时候,人才能真正正确的获得知识。

只有抱有批判的态度,人才能在怀疑中,审视中获得正确的知识,我们不能否认古人的成就,但也不能尽信古人的话语,有的知识在当时是正确的,再过个几十年,那些知识可能就不再完全正确了。

TOP
5#

批判精神

一切认识的进步和创新发展都必然地源于对旧有认识的批判。只有对旧的事物、旧的习惯、旧的观念进行批判,发现其不足,发现其谬误,才为创新提供了机会。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否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精神,就成为能否真正地鼓励创新、鼓励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那种永不满足、永不封闭、怀疑剖析一切固有认识,推动人类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的批判意识。由于这种批判精神是建立在对思维过程的反思层面上的、不依赖具体事实的、纯粹的剖析事物本质的认识方法,因此,它也才能是永不满足、永不封闭的认识方法。批判精神的建立不直接地产生于对旧有认识不足的认识。发现不足或者缺陷只能产生具体的批判,而不能直接地产生批判精神。实践的批判、武器的批判似乎更有力一些,但这种批判如果没有理性的指导时常会变成狭隘的、间歇的或者具有某种破坏性的批判。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的实践批判、武器批判才有意义,才能推进社会和技术进步。而真正意义的理性批判则必然地借助于批判精神,应该说是理性反思产生了批判精神,批判精神则推进理性的进步。可以说,批判精神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对人们已有认识的进步、变化、发展等过程进行理性归纳和反思,真正在认清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之后,人们才能真正建立起批判精神。因此,认真分析人们的认识过程,对认识过程本身进行反思,是我们认识和建立批判精神的关键。

TOP
6#

学习时我们是在吸取知识,但我们不应该一味赞同,该 有批评精神,我们才回有进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多保留疑问,多向其他人提问,进步就会快。但不是什么都认为是错的。那我们得到 的就没有 失去的多了,这是不值得。我们能做的就是问无愧。
TOP
7#

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批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地大于批判本身。实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不妨看作是生物发展对自身的批判,只不过这种批判已经自然化了,显不出其主动性和意识性来。人类社会 的批判走的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
TOP
8#

批一下“不耻下问

在此,我也想提一下一个我的观点:AB“不耻下问”,这句话有问题

我想不管什么样的人都是有其优势和短处的。那么,AB应该都有其长短处,也就是A有比B好的地方,同时B也有比A好的地方。那么AB“问”问题,应该是A在这个地方不懂,而B在这个地方知道一些,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A没有B知道的多。既然在这个“问题”上A没有B知道的多,那么AB“问”问题,就不应该用“不耻”了吧!?

TOP
9#

批判精神
①评论人或事物是非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评论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②对某种思想言行(多指错误的)进行系统分析的所坚持的一种原则和立场。

所谓批判精神,按我理解,就是敢说话,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敢说自己想对错误的事情说的话。对那些烫着卷发的人说,你都没牙了叫什么摇滚乐?对那些病病怏怏的说:你都成猫了还叫什么老虎啊?

这个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那些具有批判精神的人逐渐沉默着,那些具有批判精神的言论正逐渐被掩盖。

TOP
10#

一切认识的进步和创新发展都必然地源于对旧有认识的批判。只有对旧的事物、旧的习惯、旧的观念进行批判,发现其不足,发现其谬误,才为创新提供了机会。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否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精神,就成为能否真正地鼓励创新、鼓励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TOP
11#

当立社会,怎能没有疑惑,学会求疑,心中存疑,解决了心中的疑惑,会使我们更进一步……

TOP
12#

学会怀疑,学会批判,但不能单纯的否定一切。
TOP
13#

批判,就是直言不讳地发言,坦荡无私地挑刺。胸怀真理,毫不隐讳,不遮遮掩掩,不含糊其辞,更不模棱两可。观点的分歧,可以借助批评、批判得到互通有无的进步。批判是社会发展的助力器,批判也是思想进步的活水。只有批判,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学术和科技达到更深层的自由王国。没有不同观点的社会,是令人窒息和不可思议的。
TOP
14#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我认为孟子说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用辩证的眼睛去看一切,因为并非流传的就都是真实。很多的千古流传的名篇、名言,其背后都是有一定的背景的,脱离这个背景,这些言论也许就很容易让人误解。其实这也是语言的缺陷造成的,尽管有些背景只可以意会,作者迫于社会的压力不能完全说清楚,但是就算可以说,很多的东西用语言根本很难说清楚,或者说根本不能说清楚!也就是“词不达意”!

TOP
15#

人类的劣根性实在不少,而与批判精神作对的主要是:保守。保守既是定型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思想的客观存在。保守的力量往往很大。保守好比是上帝派来的牧羊人,而羊群便是芸芸众生。这样的状况,屡屡使批判那坚决果敢的拳头就象打在一堆海绵上,用力弥大,失望越多。

  如同一个精神健康的人闻过则喜一样,一个相对民主健康的社会也包容和原谅对它的批判。历史可以作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社会,更没有一个“伟人”正确得无以复加,对它或他的批判显而易见才是正确的。但要达到这一点真是好难。这就是为什么批判显得像空谷足音,弥足珍贵。虽然批判享受的待遇比下岗还糟,但批判实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对批判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包容性的大小,几乎可以说决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社会的发展趋势。由此,我们敢断言:没有批判精神的人类,与木偶无异;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是羊群的聚居地;没有批判精神的民族,注定要落后挨打;没有批判精神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