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学习目的 [复制链接]

436#

学习的目的因人而异,对别人的学习目的我不知道,在这里只陈述一下我自己的学习目的。
我的学习目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小学初中估计也没什么学习目的,学习对我来说只是一项稀松平常的任务和吃饭喝水无异。到了高中就逐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一个更高的分数,这点相信很多的高中生都会有。在这个时候说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提升自我修养学识那真是痴人说梦。当自己的成绩都提不上的时候没人会听你说这些乱七八糟的理想。有人说高中单纯,嘿,从只有一个目标来看还真单纯。不过我觉得只是一种畸形的理想,当然也不是我能改变的。到了大学就逐渐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学习嘛,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像什么挣大钱、回报父母和社会......这些都只是一些附加的价值而已,而当学习时学习本身就是目的不为了任何世俗的目标。难道追求真理、求知若渴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沉浸在古今中外先贤的知识之中不是一种享受吗?每当我求诸学习之外的目的时,如奖学金、未来,我感觉到的不是“乐学”而是学习真没意思,不仅累还无聊。
为什孔夫子说“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因为前者认为学习是个累赘,后者认为学习是种享受。
TOP
437#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现代社会学习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前途,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和收入。但学习的目的真的应该如此功利性吗?当然不是,现在我们提倡终身学系的理念,就是为了不被社会淘汰,更重要的是,学习应当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有很多人有很高的学历,但却美有道德,这是他们的悲哀,学习的目的级就是在我们有了高学历的同时,更有很高的素质修养。
TOP
438#

智者,知也。智是一个人的悟性表现,儒家要求每一个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因为智是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具有较高的智慧的条件下,才能够对他人做到仁、义、礼,也只有在好的悟性的条件下,才能确定要对哪些人施仁、对哪些人施义、对哪个人施礼,以及如何正确地施仁、施义和施礼。儒家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去努力地学习,提高悟性,提高智慧。
最后编辑青岛大学辛显俊 最后编辑于 2021-01-16 21:39:41
TOP
43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我一贯的认知是学习的目的就是增长智慧,增长知识。忽略了通过学习我们也在潜移默化的养成品性。通过学习我们在不断的向书中的君子品德靠拢,努力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了技能,我们才是真正掌握了存世能力。
TOP
440#

学习是为了人生2个终极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即: 1.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2.以自己影响他人。
2.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现在很多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的生活,为这个目标学习的人极少极少。
大部分人都是为自己,只有极少部分人是为整个人类。病亦何忧?死亦何愁?鸿鹄之志,天地悠悠。云峰焉得留?
TOP
441#

      《礼记·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孩童时咿咿学语,成人后自主学习,人的一生完全可以说是持续学习的一生。一块精美剔透的玉石需要经过不断的打磨,才能价值连城,震惊四座。一个博学之人获得之成就也不是一天之功。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习的目的更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增长学识。“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此外,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学习,而要将学与思完美的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次就是蓄势待发。《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此刻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可能不会立马就用到,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刻,它将发挥巨大的功用,让你在一瞬间就发出如钻石般耀眼的光芒,当然,这是一场“拉锯战”。
      《孟子》中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一个不学习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人格完全的人。“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即便我们拥有超人的学识,不持续不断的学习,最终也会泯然众人矣,岂不是太过可惜。
TOP
442#

谈及学习的目的,我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许多人首先会脱口而出:为了金钱,为了生存。其实,这样的回答虽然庸俗却不乏合理性和现实性。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以此为目的进行学习,往往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且学习进程容易达到瓶颈期并难以为继。
那么,正确的学习观应该以何为目的呢?主要是四个方面:增长知识、养成品性、遵行正道和培养能力。学习以增长知识,这是最直接的目的和学习效果最直观的体现。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学习,人才能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从原始的原石,将自我打磨成价值非凡、与众不同的玉石。养成品性,是在大量知识摄入后,人经过加工,将之转化为自己理解的方式,成为己用。量变引起了质变,人因而实现个人心性和品质的二次塑造。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通过孔子的忧虑之思,我们可以看到品德和学问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由知识向品性过渡的重要性。遵行正道,也是谈论人在精神品质方面的提升与改造。具体措施可以参照《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以及扬雄“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也就是说,正道是与为人处世、人生价值实现相关。做事敏捷、说话三思而言,向有品德的人学习,参照他的行为比对自身加以改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要终其一生为利而求学,要为道奔赴,才算没有白活一场。最后,培养能力,我们可以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语激励自身。这是学习的最高目的,将知识化作个人一技之长,伺机而动。有知识才干的人,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们在长期的阅读学习中,形成了筛选、识别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他们懂得将同类知识打包起来,形成一种特别的技能。比如,芭蕾舞舞者学习舞蹈知识,数十年后,这些知识成为她翩翩起舞的技能。物理学家数十年如一日学习数学、物理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计算、推理和实验等技能。
学习的目的自然因人而异,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对学习有除却利益以外更高的追求。
TOP
443#

       学无止境,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终身学习可以受益终生。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还在于培养好的品性与遵循正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学习首先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问。吕蒙受孙权的启发,努力读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让鲁肃刮目相看,增长就是学习的一大目的与好处。知识得以增长,各种做事的能力也随之得以培养,学以致用,在实践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种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过学习他人正确的行为与反思自己与之相似的不当行为,对于获得好的品性有很大的益处。对于遵循正道的学习目的是更高境界的追求,学习提高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引读书人遵循正道以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TOP
444#

学习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人类进步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做是一部人类学习与进步发展的历史。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地了解知识、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让知识能够为己所用。
其次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知识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智慧,国家现在强调经典文化的学习就是如此,我们需要将那些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不断吸收前人的优秀经验,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更适用于当今的知识。
最后学习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智力。人生最重要的是注意力和穿透力,穿透力就是排除周围所有的纷纷扰扰,眼睛盯着前进的道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和穿透力,当我们的生命有目标,如果眼睛可以穿透困难,走向目标,就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TOP
445#

学习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人类进步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做是一部人类学习与进步发展的历史。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常复习。
其次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论语》写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最大的智慧,所以需要我们终身不断地学习,《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向他人学习。
最后学习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智力。《孟子》有云人皆可以为尧舜。意思是只要肯努力学习,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知识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智慧,国家现在强调经典文化的学习就是如此,我们需要将那些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不断吸收前人的优秀经验,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更适用于当今的知识。
TOP
446#

学习的目的让我立马联想到《大学》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也是《大学》的总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可以看到,学习有三个目的,一个是能够彰明自己的德性,在亲近于百姓或者他人,最后要做到至善的程度。但是学习在今天就不仅仅这三个目的,首先我们要摆脱愚昧,不能像印度人认为宗教能治好新冠。第二是要提高自己,如今中国已经是知识性社会,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才能养活自己。第三是要贡献祖国,眼下中国各个方面还很落后于外国,只有青年能专心做科研才能改变这个局面,因而要学习。
历朝历代的学者都很重视学习,如《论语》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荀子》的第一篇就是《劝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等等,学习是很重要的时期,而且社会在进步,学习应该是永不停止的。
TOP
447#

《论语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曾有言:“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万事万物发展都是有其顺序和规律的,是循序渐进发展变化的,人也应该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事。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以学习为基础,以思考为核心的,先至于学才能而立,才能成为独立的个体,才能不惑。往小了说只为了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好,往大了说是为了社会、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TOP
448#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但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年轻人却常常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为什么呢?这里我主要是觉得学习的介质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事实上很喜欢学习的,但是现在的介质让我们觉得我们是在学习,如各大网络平台搜索想学习的内容,比比皆是,但是他们却是被片面化、选择化以及渲染化后的视频或简单文字,很多东西已经变得与原著或者原解释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这种真理的机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这种快速的方式学习着。所以很多时候我认为,我们是在主动学习,实则是在被动教育,因为你主动去学习的却是网络上很多被剪辑过的片段,是被加工过的思想,因此,今年国家提出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主张,相信会给学习带来不同的意义。
TOP
449#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努力学习,但至少此时此刻,我还对未知的一切有着充足的兴趣,  对那些不顾一切去探寻未知的人充满敬意和向往。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都不可能参透生死和永恒,但终归须臾,我还是想多知道一点,多看  一点,把世事里灰色区域的面积,尽量多挤压一点,使之变得黑白分明,是非可见。如果死亡是一面镜子,那我希望有朝一日,在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不羞不愧,不怨不恼。如此才真算对得起过去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说过的每一句话,爱过的每一个人。
TOP
450#

在学习方面,孔夫子讲学习为了知识能力、修品性和守正道,孔夫子分析的立足点是“人,何以成为君子”,夫子的根本是认为修养身性,伺机而发,这个机会,到底在哪,是做官吗?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强调在学习中修养本性。大丈夫生于人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学习真正能拿来用的真本事,品性修养得再多,也只是停留在自身,就算做官,也是高层视角,农民、工人、小生产阶级也是配活着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学习真正实用、可以拿来改善疾苦的真本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