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46#

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那么,在其位,怎么谋其政呢?
    首先是做事的原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什么叫做“义之于比”?就是用“义”作为比照,作为法则。
    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没有薄没有厚,没有远没有近,没有亲没有疏,一切按道义行事。道义,就是行事的原则和标准。 
    其次是做事的方式。
TOP
47#

乐学与好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欢、良好的心理态度是学习的良师益友。虽然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和条件近乎苛刻,但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活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严谨紧张,不苟言笑,倒是非常轻松愉快、随机而行、随意而发的。孔子本人更是因“好学”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这正是孔子以学为乐,好学不倦,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如果说好之、乐之是孔子主张的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好问”就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了。孔子认为,不懂不要装懂,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TOP
48#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TOP
49#


孔子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第一,要乐学好问。发自内心的喜欢,良好的心理态度是学习的良师益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孔子以学为乐,好学不倦,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如果说好之、乐之是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好问”就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了。要培养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经常总结、认真听讲,当你真正钻研进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时,当你破解了学习的玄机时,兴趣就发芽了,学习欲望的满足是学习动力的唯一源泉,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只有投身其中,如痴如醉,才能找到学习乐趣。
TOP
50#

明德任责,致知力行
TOP
51#

学习之道

因材施教

1现在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多方面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教育,抓住特点,表现出他的能力。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

2虚心求教

在求学过程中,要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虚心学习知识技能,不能骄傲自大,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要总结经验,力争下次获取更大进步。对不懂得问题要努力为之,虚心向他人请教。

3温故知新

对学习过的内容要加强复习,不断在原来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探索。对许过的知识要温故而知新,不要学习了新知识就忘了就知识。一定注重温习。

4尊重师长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老师。爱戴老师,老师的教育批评要虚心听取,并且感谢老师。

5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

学习要扎实,不能呼呼然,对不懂得问题要问题弄得,不能打肿脸装胖子。

6勤奋刻苦

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对不懂得知识要弄懂,刻苦努力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思索,钻研。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
TOP
52#

孔子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第一,要乐学好问。发自内心的喜欢,良好的心理态度是学习的良师益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孔子以学为乐,好学不倦,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如果说好之、乐之是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好问”就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了。要培养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经常总结、认真听讲,当你真正钻研进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时,当你破解了学习的玄机时,兴趣就发芽了,学习欲望的满足是学习动力的唯一源泉,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只有投身其中,如痴如醉,才能找到学习乐趣。
TOP
53#

孔子论学习之道
其一,乐学与好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欢、良好的心理态度是学习的良师益友。虽然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和条件近乎苛刻,
但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活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严谨紧张,不苟言笑,倒是非常轻松愉快、随机而行、随意而发的。孔子本人更是因“好学”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这正是孔子以学为乐,好学不倦,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如果说好之、乐之是孔子主张的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好问”就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了。孔子认为,不懂不要装懂,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其二,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论语》中关于学贵有恒的思想,先述“无倦”,次说“一以贯之”,再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如琢如磨。子张问政时,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子路问政时,孔子说:“先之劳之”,“无倦”(《子路》)。这是孔子对弟子问“政”的回答,即“无倦”,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勤能补拙,恒成万事,自然学习更是如此。孔子反复强调为学育人贵在“不厌”与“不倦”的态度,意即:对己,学习而不知满足;对人,耐心教导而不知疲倦。其中,对求学者而言,学而有恒,学而不厌,这是很难做到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需要有执着的精神,久之则学业成矣。

  其三,敏捷与勤思。孔子于求学、敬事都强调“敏则有功”。如《学而》篇中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及《公冶长》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敏”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迅速,二是勤于思考。“敏于事”、“敏于行”,是说做事行动要反映迅捷;“敏而好学”、“敏以求之”,是说求知治学要勤于思考。与“敏”相对的是“慎于言”、“讷于言”,其意并非要人三缄其口,而是强调少说多做,言行一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正是孔子学以修身、学以养德思想的表现。

  其四,自省与改过。自省与改过,是求学者终极目标,亦是成贤至圣的捷径。当然,捷径却往往是最难行进的。孔子也觉得“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它。孔子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过而不改,是谓之过矣。”(《卫灵公》)人之过,只要不是故意为之,有过便改,无损形象,还能得人共仰,何乐而不为呢?过而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才是真正的过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了正确的态度,有了改过的决心,余下的事情便是如何改过了。改过要分为两个步骤,先是自省,再为改过。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省的关键要通过自省总结得失,找出自己存在什么过错,找出与贤人之间的差距。有过与差距便需改正,“就有道正焉”,以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内省不疚”的境界。

TOP
54#

  读了十几年的书,除了教科书以外,我们也涉猎了不少其它说我书刊读物,虽然不是每种只是都精通,但是广博学习之后,积累了多方面的知识以后,许多知识自然豁然贯通,对人生活,工作是多有益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由于平日的积累,才会在适用的时候得到很好的运用。

  “专”。要能精研,得其精髓,而非泛泛而谈,一瓶不满半瓶摇晃,在广博猎读的同时也要选其重要的方面而精心研究,有一技之长是必不可少的。

  博专统一,则成大器。

TOP
55#

学而知之
  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从哪里来?孔子认为,人的智慧和知识的获得途径,可以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四个类型。他没有见过“生而知之者”,也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者”(《述而·十九》),从而肯定“学而知之”(《季氏·九》),说明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理,人的智慧和知识是从学习中来的。如果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知识也还来得及;如果遇到困难而不去学习,那就没救了。这就从反面再次确认,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智慧和知识。
  他曾经说,有一个粗人曾经向他提个问题,他也感到“空空如也,我无知也”,头脑空空的,什么也不知道。因此,孔子感悟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三十一》)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发愤忘食”,“学而不厌”,他一生引以自慰和自豪的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三十》),把“好学”作为人生的佳境,只有学习的成功才有人生的成功。
TOP
56#

除了学习这些之外,还要学习别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总会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别人做了什么自己不做的事,就应该想想,我这样做对我有没有益处,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吗?这是我学习别人的主要方法。

不要避免与比自己成绩好的人说话,他们有很多地方是你所没有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必要的时候厚脸皮一点,向比自己强的人多请教一些东西,探讨一些学习的方法。这些人往往是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他们的无意的一句话,也许会使你茅塞顿开。这都说不准的

TOP
57#

学习贵在坚持!好多时候不是学不去,而是没有毅力,学而不倦,才是学习的关键。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一辈子不可避免的要学习。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不懂的我们应及时提问,提问是学习中必须要施行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为乐,学习是进步的关键!
TOP
5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海无涯乐作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爱好,学习是我们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在社会生存,专心学习,持之以恒,把握好学习的每一个机会,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TOP
59#

从呱呱坠地起,我们就开始了漫漫学习长路,二十多年的身心体会,让我们获得很多,成长很多!

陈老师将学习之道总结为“因材施教、博专统一、虚心求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熟读精思、重在心悟、读无字书、尊师重道、启发教学、专心致志、勤奋学习、切忌浮躁。”十三条,学习之后醍醐灌顶!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太过于注重“读有字书”,注重老师父母的启发教诲而忽视了自我的感触和体悟,因此往往收获的也仅仅是别人的东西。现代社会对于学习的要求,不能把它当一种任务或负担,而应作为一种享受!在领悟中享受,在创新中享受。当然,“学习”二字现在大多数莘莘学子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因为为此要付出许多时间与艰辛。但如果你要是去细细的品味它,反复的琢磨它,你一定会挖掘出它内心深处所带给人的快乐!

TOP
60#

学则博,变则智

           智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它不仅仅只表现在智力上,还表现在行为、精神、品质、修养等方面。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智者;“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智者;“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智者···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燃,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水不流动,必至污浊。同样智不更新,也会变成一潭死水。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个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儿别的吧!”说完,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遇到那个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那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看到它。”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点变通的小智慧则在对的时间,对的空间,对的人物上,瞬间升格为大智。

            智是可以天生也可后生的,但若有天生的智却不磨,那么智源将会被泯灭。英国人亚克敦一生酷爱读书,读书多达7万卷,却连一篇像样的文章也写不出来。一位学者很惋惜地说:“就像沙漠吸收水流,虽然喝了一江春水,最后连一泓清泉也没有喷到地面上。”“知之而不行,虽敦必用”,智是不能被困住的,是需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要将自己的智发挥出来,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

            学则博,变则智,我们要在生命的洪流中栖息,就应该将所学学以致用,化学者为智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