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76#

“圣人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这句话是说“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资质。资质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被遗弃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社会、政治、人文等环境都不如现在的古代社会。在教育方面,在顺应人的天性的同时,兼顾了每个人。真正以因材施教来教育人。

但是现在的一些学校,并不是这样教导的。

在大多的学校,都有这样的班级标志。成绩好的学生在尖子班,成绩在次一点的,在重点班,最后剩下的就是普通班的学生了。这实际上是按照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安排的,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一些人应该经历过,自己或亲戚为了让孩子能在重点班或尖子班,四处托关系。成绩成了不那么重要的标准。

这样让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聚在一起,比吃、比穿、比开销、比名牌……让一些人滋生了靠背景的坏脾气,在学校闯了祸,家长会出面,根本不会给学生怎样的教训。

按照学生的成绩分班,给予学生适宜的教育方法并不是坏事情,甚至是一件培育精英的方式。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值得人们思考的,因此在设立这样的班级时应该十分慎重。在办理过程中应该按规章办事。这样才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TOP
7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般的解读就是:学到了知识或者技能然后经常去复习练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这句话我的解读就是:把学到的内圣外王的学问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在工作当中在生活当中付诸实践去解决问题,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结合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样,反正我个人觉得学到的东西反复去复习练习是很枯燥乏味的,没什么可乐的。但如果用学到的东西在实践当中解决了问题解决了困难那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TOP
78#

人从出生以来就开始学习,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再到学习各种知识为社会贡献力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这足以说明了学习的重要,也说明我们学习能力很强,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如何学会学习,比如学会如何寻找信息,如何运用信息,学会在最短时间学到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等等。能学到知识只能说明你会坐车,而学会学习说明你已能够驾车。
TOP
79#

我自己觉得,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对某一事情感兴趣,或者说是特别感兴趣的话,他肯定能干好这件事,另外,对于学习,如果我们兴趣不是很大,这倒是可以培养。在慢慢的了解与实践过程中,很大方面都是可以提高兴趣的,随意我觉得我们在提倡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
TOP
80#

我个人很喜欢学习,不管是文学知识、历史知识、乃至天文、各国地理的知识都很想了解知道
学习,个人觉得学习快乐才是重要,有些学校开设很多很多的科目,很多很多的讲座,初衷都是好的,都是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更了解除了专业课意外的其他的东西。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就只把那些课程当作赚学分而已,逃课,睡觉,开小差,忙其他的事情,这些是浪费。花点时间听听课,从中学到的不只是那些知识,还有一种态度。

TOP
81#

苏格拉底说:学习知识就像是画圆,你的知识圈越大,那么你的周长也就越长,你接触的知识面就远广,你不了解的东西也就越多,从而就愈加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因此,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无知到了解,再到知道,最后到专家,我们对于某个专业的学习都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更多的东西,而我们的求知欲则会刺激我们不断的学习,人是有这种自己追逐知识的能力和要求的。我个人认为主动学习心态正是人类比其他动物高级的原因所在。我们并不是单纯为了生活而学习,更多的,我们是为了自己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学习知识带来的巨大满足感。
TOP
82#

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学习之道在于变通,要学以致用,当今社会不仅是要考察你的智商,还考察你的情商,看你怎么样能够去变通。思路的转换实在是一种智慧。这是在学问做到极致以后才能获得的智慧,这就是一种权变。

TOP
83#

很多时候,虽然学习了,但未必有效率,学到的东西也未必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建立自己的学习系。这就需要我们开始真正融会贯通的学习,都站在通权达变的大智慧上。古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就是要融会贯通的去学习。真正做到学为我所用。用巧,用活!

TOP
84#

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们应该利用有限的生命学习无限的知识,

   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虽然不再理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许多乐趣,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更好的提升内在素质和个人综合能力。也是为了以后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

   其次要明确学习目标,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会为之而努力,更好的来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最后要合理善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如果少年时代不知及早勤学,到了晚年就悔恨读书迟了。不要因为放弃学习的时间而荒废自己的人生。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好好利用时间,时时提醒自己,珍惜分分秒秒,向目标奋进.

TOP
85#

《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在我们经常说作“愤悱启发”,就是教育要把握一种“火候”,就如同烧火做饭一样。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制灌输,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这种时机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这又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相通的。《学记》中也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能强硬灌输。学生学习也应该循循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心情怡然之中自觉的感受为人处世的道理,并潜移默化的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教育的最佳境界是“润物细无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7 17:07:27编辑过]

TOP
86#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这样一段:太宗派遣自己车驾“三请马周”进宫,太宗对马周说你跑到荒郊野外去干什么?马周对答:“我去读书,书分两种,一种是有字之书;一种是无字之书,我去郊外正是去读无字之书的。”“无字之书”指的正是生活,一切知识正是来源于生活,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也在其名著《菊与刀》中说:“日常生活是人们的学习之源。”马哲上将知识划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间接经验来源于书本。古语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对二者形象的描述,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警示:一不要不要拘泥于书本,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二不要盲从于实践,忽视对前人总结出的精华知识的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7 17:05:30编辑过]

TOP
87#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有这样一幕:国文教师袁吉六很器重毛泽东,但不喜欢他锋芒毕露、谈天论地的风格,每次作文成绩都给他很低,借以警醒他注意收敛,毛泽东不理解老师一番心意,当众顶撞老师,后来幡然醒悟,前往老师家负荆请罪,老师为试其诚心,在屋中不予相见,毛冒雨立在门前一宿,终感化老师。看到这,不禁想起“程门立雪”的典故,这也可叫做“袁门立雨”吧。两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尊师重道。前一段时间参加了一个佛学院的夏令营活动,每次讲座之前和结束后的时候要有一整套迎请和恭送的礼仪,以示对老师的尊重。不禁想起现在学校之中的尊师风气不是很乐观,从小学到大学皆是如此,中学可能是最差的,这固然和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轻视,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地位有一定的恢复,但仍然受到文革中“臭老九”思维的影响,再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经济地位还不是很高,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更不乐观,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地位,当然这与某些教师道德素质不高影响了一个群体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要提高教师待遇;二要严把教师选拔聘请关;三要引导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所应有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7 17:04:52编辑过]

TOP
88#

说起学习,种生皆深深感叹:“太苦了。不知何时是尽头。”的确,学海无涯,学习是苦旅。其实,但学习何尝不是一支苦与乐的交响曲呢?关键是领悟学习之道,苦悟之,尚且可苦中作乐,诚然,学习的确辛苦,但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但凡求知学问,这苦旅是人生必经之路,古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锥刺股,头悬梁”之说。而学习之道使你学得快乐,而且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是学习之道?

   聚沙成塔,没有沙石的积聚,怎么会有高山的巍峨?学习的关键是积累。积累,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四书五经,”古人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确不错,生活处处充满知识,生活便是广阔的视野窗。在什么心态和情绪下学,这也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保持冷静的心态对待问题,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好习惯成就人生,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优势。珍惜学习时间,这是每位学生知晓也决心做到的。但珍惜学习时间,并不代表寝食无常,埋头苦干,所谓珍惜学习时间,是指利用边角时间去学习。学得快乐,学出自我。
TOP
89#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快速掌握知识,增进我们的知识水平。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以之施教,才能发挥出个人的特点,使之很好的掌握知识。

  虚心求教,《论语》中谈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走在一起,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择其中的优点来学习,对于缺点就要改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做耻辱。学习不分贵贱,只要是好的,对自己有用的,就应该虚心学习。来增进自己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学习后的知识我们应该时常拿出再来看看,增进记忆。如果我们知识学过后句把它丢到一边,那么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漫漫忘记。时常读书,时间久了,我们自会从中得到新的知识。
TOP
90#

五:学习之道

所谓“智”它包括教育的精神、求实精神、反思精神、学习精神等,

古人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闻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译为:多听,保留疑问,谨慎地谈论其他未听到的事,就会减少错误;多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做其他未曾见过的事,就能减少后悔。社会这个圈子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它下一秒发生什么,如果我们陷在这个圈子里面,去看圈子里面的事情,一辈子都不会发现存在着的丑恶;如果我们能跳出圈子去看圈子里面的事情,我们才能辨别这个圈子里面的是非。于此同时,如果我们从某一角度看,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因此,我们也要学会站到事物内部去,以事物的内部为中心,环顾事物的方方面面,对事物才能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去辨别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是对是错,是该发言还是该沉默。

面对未知社会的我们,社会中的事我们了解得太少,经历得太少,但

我们又无法逃避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面对这些,我们要做的就是处处谨慎、处处留心,学会思考,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哲学上说:想要了解一件事,就要先了解这件事的背景。智者在没有认识事物之前总是头石问路,做事敏捷而且说话谨慎,随时提醒自己要小心每一步并学好,带起眼睛、耳朵、双手,闭上嘴,去看、去听、去了解,面对自己未听过的事,未见过的事,要学会如何应对,这样就能减少一些错误和遗憾、后悔。

为兵者要英勇善战,为士者要足智多谋,为帅者要两者兼备并且果敢与谨慎并存,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智慧。大凡人们要有行动,都要用他们的智来加以辨别,然后才付诸行动。圣人之道进入自己的耳朵里,存放在自己的心灵中,内化于己而成为德行,将它付诸实践而成就事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