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421#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习同样是如此,一味地学习专业知识,不如去做一个会学习的人,在吸收知识技能的时候讲究方法,即注重学习之道。
作为一名老师,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教学;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要做到博专统一、虚心求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尊师重道、专心致志等,认真对待学习,自发学习,掌握学习之道。
TOP
42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即温习旧的知识点,重复接受的新知识,以在脑海中产生记忆效果。一味地接受新知识,不经记忆相当于做无用功,只有形成记忆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出口成章,下笔有神。形成记忆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一百以内的圆周率竟能脱口而出,很多人请教诀窍,他回答到:“说起来也很简单,重复!重复!重复!”还有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三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这些叹为观止,常人无法想象的事居然真的可以实现,可见,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读一遍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宋代朱熹在«训学斋规»写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由此见,读一本书至少要读三遍才行。重复阅读次数越多,领会到的东西也就越多。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这本书的各个方面就都经得起考验了。温故以知新,温习的过程也使人振奋,一旦发掘出不同知识,是极具成就感的。陶渊明就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温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可以使知识高效的被大脑吸收。
人们常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及时复习总归是更好的。身边有很多同学谈论记忆力的问题,影响记忆力的因素有很多,先天因素不可避免,错过后天训练也无妨,我们可以通过减少遗忘来提高记忆力。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一篇报告,表明人类大脑在接受新事物之后就开始遗忘,循序渐进呈曲线下降,最初的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慢。这就说明在学习之后的这段时期是非常时期,要减少遗忘就要牢牢把握这段黄金时间及时复习。“及时”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前,通常都是两到三天内。
乌申斯曾正确的指出:“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区“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复习就像打扫灰尘一样,灰尘很少时,吹吹气就随空气飞走了;灰尘很多时,即便用水冲洗也很难再现本色。预防遗忘,只要粗略的回顾即可;而恢复遗忘,就要花费更大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可见,及时复习,事半功倍。
复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在脑海中重现一遍原有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在温故的过程中使之构成一套完善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联系旧知识与新知识,连结成一个网络,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这样来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被覆盖到。思维导图可以多快好省的做到这一点。东尼·博赞就因创建了“思维导图”以“大脑先生”闻名世界,这种高效的思维模式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把富有逻辑性和严谨结构特征的学科知识构建成学科思维导图,有三大好处,一是使知识脉络清晰,二是从“全局”掌握知识规律,其三,可以从细节上强化零碎知识点。回顾知识的时候还需着重复习容易忘记、易出错、掌握程度薄弱的知识。“麻绳专挑细处断”,最薄弱的环节往往最容易出问题,这就要给予“短板”最大的关注。
  书到用时方恨少,懂得温故知新,持之以恒的积累,终有一天也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423#

学习之道贵在真。所谓真,一是求真,二是真求。
子曰:“朝问道,夕死可矣。”所谓求真,就是要保持对真理的绝对的虔诚,万不可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抑或迷失在虚无主义的迷阵里。充分发挥求真的精神,哪怕最终不能获得真理,也要让自己的脚步朝向真理,无限接近真理。也只有这种求真精神,人类文明才能够保持进步和繁荣。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谓真求,就是在真理面前,不可隐藏自己的无知和短浅。遇到自己不懂或不擅长的地方,万不可妄加评论,胡言乱语。保持沉默是第一选择,但却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其确实是真理,而且对自己有用乃至有大用,我们这时就不能保沉默,故作高深了。最好的选择则是要敞开心扉,足够诚实,不耻下问。哪怕真理是从素来不如自己,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口中说出,我们也仍要虚心请教。此乃是“真求”的精神。不可故作一副学习态,内心却毫不反思,固执己见。
最后编辑张泽兴 最后编辑于 2022-11-27 17:15:35
TOP
424#

学习是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发现的过程,是人们本能之中的为了更好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而努力的一个外在化的体现,是人们的一种本能天赋和行动。人从胚胎的阶段就不断的学习,学习可以说是我们伴随我们终身的一个不断地过程,我们需要学习来完善发展自己,取得更好的成就,回馈于人类群体和自然。每一个人由于个体不同学习天赋不同,学习的道路不同,也会导致最后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不能够盲目的学习别人的方法,而是要通过学习找到自己的方法,认清自己的本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成就自身的一种办法,我们的学习不是指人类先贤们所总结出来的各种理论性的知识型的学习,那仅仅只是理论认知而不是学习,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实践中去,与时代与事实相互适应,发现真理,将知识理论落实之后转化为真理才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人们自我成就自我发展的过程,人类这一群体也会在学习之中得到进化。
TOP
425#

学习之道,我认为最主要的是需要激发内在动力,这样才能够坚持下去。
TOP
426#

做学问不是一种潮流,也不是时尚,而是个人所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不去学习就意味着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但是也有不少人学习是为了短暂的利益,不如说拿到文凭,或者说得到某个职位。这样的话就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不断的出现。只有静下心,勤勤苦苦的学习,才能有所得。
TOP
427#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着,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但我们学习终究是要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不知为何而学,学起来的意义就很有局限性了。在很多父母辈眼中,学习是为了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赚很多的钱。不能否认,这是学习的益处之一,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每个人出发点和价值观不一样,所以会出现分歧。而个人的学习,要从自身出发,找到自己的道,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如果某个人真的是顺应别人的心而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个很可怜的人。人活着,要找到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物质这一关很多人就过不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在物质充足的条件下,仍然’选择当个流浪者,对他来说生命便有了依靠,便有了意义。这是学习的意义,是人生的意义。
TOP
42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古代的圣人们为后世留下来很多有关怎样施教以及怎样进行学习的方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用简洁明了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如何向别人虚心求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因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在面对自己擅长的方面,被人想自己求助时,我会将所学详细地告诉他人,而如果是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向别人进行讨教的时候,希望能将这句话时刻铭记在心中,做到虚心求教。“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给我的警示是:不仅要理解书中的知识,通过实践才能对知识进行更牢固的掌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告诉我们:书中世界是何其之大,而我们身边的世界也是无比壮阔的,不仅要多读书增加知识,也要多出游,增长自己的见识。
TOP
42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教育强国是当今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教育的思想。不同的学生之间会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同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每个学生身上既有长处又有短处,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结合孔子提出来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从而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TOP
430#

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见聪明才智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懈地努力学习积累来的。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好学近乎知”,指出了学习对智的重要性影响。那么大学生要怎么学习呢?首先要不耻下问,大学生要不自持清高,敢于向比自己弱小的群体虚心求教,以丰富自己知识面,开拓自己的视野;其次要坚持不懈,在求学的路上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敢于直面挫折,勇敢地解决问题,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持之以恒地求知若渴;最后要安贫乐道,大学是个小社会,我们生活在其中不能盲目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荒废精神上的修养,要像颜回一样在清贫中坚守好学的爱好。
TOP
431#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书籍使我们开拓视野、心灵丰富。求学需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索;“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的态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无捷径,岁月厚积成书,日月琢磨为笔。学者,谦逊、善思、专注、好问;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因材施教。
TOP
432#

大智若愚

学习之道,我们大多听到的都是如何教别人去学,自己要用什么方法去学,毋庸置疑,这就是学习之道,但是,在我看来,这样所适用的只针对于知识。
那么,除了考试和学术之外,又需要一条怎样的道路呢?我的答案是:大智若愚。
学习的主体始终是自我,如何去学,要学什么,得到怎样的效果,都是自己决定。在这其中最大的智慧应当是选择,选择留下什么,又选择放下什么。我们大可以蠢笨一些,只挑着适合自己的或是自己喜欢的,学着给自己减压,把万事看得模糊一点,爱上学习就会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
TOP
433#

智是聪慧的意思。一看到智,我首先想到的是学习中的智,学习不能死学,要讲究智学,小学不知道何为智学,只知道不带思考一个劲的背书,所以把学习变成了一件很费劲的事。后面才慢慢发现,学习很多时候讲究的是效率,智学者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是我便不断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学习也不再成为我的痛苦。其次,智不仅存在于学习中,也存在于生活中。什么是生活中的智,如何才能发现它,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牛顿因为掌握了生活中的智,所以在苹果砸向他的头的那一刻,他不是感到愤怒,责怪苹果砸到他,他更多的是去思考,为什么苹果是向下掉,而不是向上飘,所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想要掌握生活中的智,就需要我们多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小细节,多思考,多问为什么,我们就会比之前的自己更充满智慧。
TOP
434#

学习是我们提升“智”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那么学习之道是什么,综合古今学者的观点来看,我们要勤奋的学习,切忌浮躁,必须专心致志。要循序渐进的学习,潜心领悟书中的道理。保持谦逊的态度去学习新的知识,不要忘记回顾,温故而知新。这是总的道路,在我看来因为每一个人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学会在总体的康庄大道上找到自己的道路。
学习是人类一种自我认知,自我发现的过程。是人们刻在本能之中的为了获取更好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而努力的一个外在化的行为体现,这是人们在本能天赋趋势之下产生的一种行动。人自从胚胎的阶段就不断的学习,学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我们终身的持续不断地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完善发展自己,以便取得更好的成就,成就自我的同时也不忘回馈于人类群体和自然。每一个人由于个体不同,因而学习天赋不同,学习的道路不同,这也会导致每个人最后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我们不能够盲目的学习别人的方法,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方法,认清自己的本质以及优势所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便是实现学习成就自身的一种办法,我们的学习不是指对人类先贤们所总结出来的各种理论性的知识型的知识的一种学习,那仅仅只是理论认知而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最本质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实践中去,做到与时代与时势相互适应,找到时代的真理,并且将自身知识理论通过行动落实之后将其转化为真理这样才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人们自我成就自我发展的过程,而人类这一群体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在学习之中得到进化。
TOP
435#

乐于求知的学习者从知识中汲取力量,从学问中收获成长,从学业中激发动力,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往往能从求知本身中感受到真切的乐趣。正如《论语·雍也》所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的人比知晓或喜好知识的人都更要纯粹和真挚,他们美好的心绪伴随着智慧的增长而持续性地发散,或表于敏捷的思维之外,或隐于木讷的言辞之下,逐渐在“乐之者”的内心与头脑中构筑起一个有丰盈思想、健全认知、高雅情操与远见卓识的精神世界。在智慧上,我们应当学习“乐之者”的学习态度,忘我地浸润在莲舟轻泛的无边学海之中,既不惊呼苦涩也不被它的广博所击垮,从容不迫地攀越书山,快活地穿梭在内蕴大智慧的书香小径间,最终达到乐知的境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