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271#

回复 60楼李冬兰的帖子

学则博,变则智。化学者为智者!学以致用。
TOP
272#

学习重在读书,而我认为读书一定要有态度。
著名的哲学家熊十力说“凡读书者,须有主观方面之采获,有客观方面之探求。”在主观愿望之外,还应对每一著述作客观探求,因为“某一学派之大著,必自有其独到之精神,必自有其独立之系统。”这不仅仅是一种读书习惯而是一种读书态度。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态度,不仅仅是认真,而是超越自我。读书更要端正态度,选择值得读的好书。最值得读的书是启人心智的书,即能破除心中的种种偏见和误解的书,能打开一个新的精神领域或精神世界的书。这样的书往往是让人恍然大悟的书,是让人深思不已的书。读这样的书让人心旷神怡,打开知识的大门,进入另一个从未涉足的国度,是兴奋更是新奇。读书需要的是一种认真的勤奋的探求精神,像蜜蜂采百花而酿成晶亮的蜜。读书需要的是一种不落俗套、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观,像大海不断汇聚百川之水而愈加浩瀚。读书是一种态度,带着这种态度读书方能不断成就人生。
TOP
273#

“学习之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即指个人的修养又喻教人之道。个人需勤奋努力、虚心求教、专心致志、尊师重道、切忌浮躁等。缺乏哪一个方面都是违背这一含义的,而这些也正是人所必需具备的学习品质。教师在这一方面也承担重要角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教学、循序渐进等。这些原则早在《论语》里便可找到,因此现在仍是精华。
这一章的学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假如有一天我们的角色变换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现在还迷惑,那么应该主动学习,减少困惑。
TOP
274#

发一言而知浅俗,出一语而觉鄙陋,这时候便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向来与精神境界的提高密切相关,而且精简凝练的话语表达也需要学习加以润色。与人交往,彼此所追求的便是一个舒适,虽知己难遇,但能谈得合的朋友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这个时候,彼此之间的学识涵养便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向来同道中人方有共通之语,而对于学习之道的共同探索,会使交往来得更加愉悦。而面对那些学识才气高于自己的人,孜孜不倦的请教和谦恭的态度会让自己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进而在知识的求索上又多了分勇气和动力。这是我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TOP
275#

学习之道——尽心知性,尽性知命
学的目的是什么——在做大人,为君子。所以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如何学做大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者何?朱注曰“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这是人的“本体之明”。再看朱子对孟子“尽心说”的注:“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可见明德就是指心这个虚灵不昧的体。性,指的是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以从出者也。性体应该包含在心体之中,天理之性已经包含心之中了。心只需要去“尽”就自然能知道天理之性的存在。心的能动作用在应万事,按照心中的性理应付万事,可谓尽心知性。那么问题就来了:不先知性心如何去应万事?格物功夫难道不是先知性再尽心吗?关键点是,尽心去知的性是先天的,那么这个具众理的心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TOP
276#

进一步来看心与性的关系,孟子所说跟朱子实有不同“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这个人心之所同然的部分指是人的义理之性。然而前面推出的口之于味有同嗜,耳之于声有同听,都是从后天生而言之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这里心之所同然未必一定指人未受形之先不受形气所累之时禀受的天理而言,而是从效验于受形之后人心所同然总结出来的。如果是后天发现的心之所同然的义理,还能是人固有之的话,似乎孟子心中义理不是指的先天的天理之性,而是良知。
TOP
277#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既是人皆有之此四端当为人心之所同然,既是义理了。我固有之则是不假为外求。弗思耳矣的就是不虑而知的,“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故而心之所同然的义理即是我的良知不假外求反身而诚。下面孟子讲了良知发用的例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孩提之童爱其亲是孝,长而知敬其兄是悌。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根据在于“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达之天下的尧舜大道是人人都能之能行的,原因在于人有良知良能,良知良能即是四端之心,恻隐羞恶等等本身就是知行不可分的所以人自然有将其扩而充之的能力。学就是学不失其本心。求其放心。“圣人先得我心之同然”就是圣人在我们还未意识到此心之同然之时,先知先觉于此,又在我们扩而充之还未做到极致之时,先我们将这心之同然做尽了,此便是穷理尽性。然而“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问题是,圣人已将心之同然之理穷了,已将仁义理智之性尽了,为什么及其至也还有圣人所不知不能的呢?我想原因在于“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人的有限性以及天命所赋势必使人不能尽道之全体,然而在自身天命中能够做到极致,尽这个性的人就是圣人了。
TOP
27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学习之道要讲求“博专统一”。
        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因性治学。每个人的禀赋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然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情等禀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学内容与方法。尤其是在今天,信息呈爆炸式发展,若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问专长一门深入,很容易患得患失,或半途而废,或一无所成。
        另一方面,学博而后为约。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只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难免画地为牢。实际上,不同学问、不同学科之间都是有着某种天然联系的,广泛学习其他知识往往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激发新的灵感。
        所以,为学之道,要懂得“收放自如”,博专统一。
TOP
279#

       总是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比他努力,但是却没有他学得好?这是经常让学生时代的我们会陷入沉思的问题。学习的好坏并不是仅仅由努力的一个因素就能促成的,当然我们绝对不能否定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价值,同时也不能忽视天赋之说,有的人就是天生丽质,在加上一点后天的努力,学什么都能学好,这是一种令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才。但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资质平平的众人,这样我们这些众人就必须依靠后天培养的学习兴趣以及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使自己不至于落下太远。
TOP
280#

如果想学有所成,一定要专心致志,切忌浮躁。不知是诱惑变多了,还是人抵抗诱惑的能力下降了,总之闷头学习的人越来越少,成大才的也随之越来越少。还记得高三班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说我们“浮躁”,用着他特有的方言腔,许是这个缘由,这句本来有警钟之效的教导总被我们一笑置之,现在想想真是追悔莫及。
TOP
281#

学习的方法其实是一个很老生常谈的问题,大概从我们懂事开始就有人在告诉我们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都各种各样,不尽相同。就好像你去参加一个师哥师姐的交流会,师哥师姐都会语重心长的告诉你他的经验之谈,可是你那样学了却觉得没什么大用处,是方法不好吗,自然不是,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你,一个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它可能看上去并不合理甚至是荒唐,但它于你就是有用的。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是你自创的,也可以是借鉴别人的,但你一定是可以通过它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会让你的学习不再那么痛苦,会使你的志向更加坚定,会让你的梦想更近一步,这便是好的学习之道。
TOP
282#

今天在记忆语言谱系的时候,看到两页纸一长串的没有意义串联的字堆凑在一起,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脑细胞和时间在上面,有些烦恼不知所措。最重要的是,这些花费了的时间究竟是有用值得的还是白白被浪费,无从所知。有时候真的觉得没有捷径的学习是一种折磨和煎熬,听新东方朱伟老师讲解词汇的时候,心里也是暗暗敬佩和羡慕的。知道如果一个人并非天赋异禀,而他的知识可以作为他炫耀的资本,可以就此开辟一条人生的康庄大道,其努力和辛勤是那些庸庸碌碌的,平凡无名的人所不能及的。想起初中时候的地理课代表,当时他的记忆力为我们每个人所艳羡。地理书附带的地图册,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地名都记忆的完整准确,真的是令人称奇。可是最终他也只是考进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我看来,拥有天赋,真的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然而事物必定有正反两面,拥有资质,却没有好好利用,这是人生最大的亏损和遗憾。“智”,不仅应有学习知识的智慧,探索知识的智慧,寻求知识的智慧,还要有做人的智慧,做好自己的智慧,过好生活的智慧。才不辜负这“智”才真正拥有这 “智”。
TOP
283#

        学习贵在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一辈子不可避免的要学习。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静的下心来,纵然狂风暴雨又能怎样,一步步做下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尤其是做学问。态度有多端正,学问就能做得有多深。
TOP
284#

“学习之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组成。《论语•学而》开篇便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此基础上又发明出一系列修身、立德的方法。
韩昌黎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习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若无良师在启蒙阶段为童蒙打好基础,那么后期的路也难免荆棘满途。所以现今的教育除了强调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外,优秀的启蒙教师也是同样重要的。
TOP
285#

    因材施教这一点看起来通俗易懂,实际上真正实行却是很难的。在名人的成长史里常看到中途从学校退学或者老师说教不好的孩子最后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并且闻名世界。那些名人们童年的悲剧说到底就是没有遇到慧眼识珠因材施教的好老师。人都是各有优缺点的,真正十全十美全面发展无所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平常我们所羡慕的各门学科高分的人,也是在学习这一技能上比较擅长。每个人的降生都是有意义的,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一个技能点,一旦我们找到这个技能点,不断去磨练提高它,那样人人都能够获得成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