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24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哪个伟人没有渊博的知识?马克思精通多国语言在他5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毛泽东也是,年少时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大声读书朗诵。古人刻苦学习乃至头悬梁锥刺股。比自己优秀百倍的人都从来不放弃对自我的培养,尚不出众的我们凭什么放弃学习深造?
TOP
242#

    古人云,学而不厌,悔人不倦。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的努力虽然重要,但老师的重要性也同样不容小觑。同样的学生被不同的老师教则最后的成就大相径庭,足以证明老师的重要性。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作为表率的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因材施教多和学生交流,教学相长。
TOP
24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最后编辑谧与 最后编辑于 2015-01-14 08:44:41
TOP
244#

孔子之所以把舜称为大智者,正是因为舜从来不自以为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听见有关他人的坏话从来不宣扬,得知别人的好行为则广为传播,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像舜这样宽容有德的人,谁不愿意把真实情况告诉他呢?而且,舜这个人,更加高明的是,在面对真实情况时,善于分析选择,“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真正做到了恰如其分。
TOP
24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而迫使他熊熊燃烧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一个人能否成功,不是看他有多高的天赋,而关键在于它是否勤奋。 学习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技能,增广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气质,确立人生的目标。学习还得学以致用
TOP
246#

        “智”者必明学习之道,并且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具体说来,有博专统一、虚心求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尊师重道、专心致志、勤奋努力、切忌浮躁等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其实质,一言以蔽之,即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反复强调学习之道,例如:学习要多闻多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学习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学习要循序渐进,“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子路》);学习要有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学习要重视温习,“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学习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孔子注重学习之道的指导,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会学习。
        目前,仍然有许多教师还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没有用有限的教材资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怎能让学生领会无限的知识领域呢?学习方法的指导比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一辈子都受益,比只会课本上上的那些知识要点强多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个永远都无止境的课题。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远非我等浅学之辈能悟到精华所在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回头看看孔子,2000多年前的思想依旧能给我们启迪,不得不叹服孔子成为教育者的祖师,确实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的,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再去深入研究他的思想,以便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的。
TOP
247#

    学习之道在于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为了更幸福更体面的生活。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关键不仅在于知识多寡,还包括心理层面的锻炼:承受压力、把阻力化为优势,以及体能和情绪迅速复原的能力。而真正的学习赢家,能够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持续吸收心得,最终以健康的心态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TOP
24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TOP
24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启示我们,学习如果不加思考的话就会感到迷惑,如果只是空想而不学习践行,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前半句正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过的知识只有时常温习思考才能体悟其中的真意。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全部时间用于思考,可是没有得到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由此我认为,我们既要广博地涉猎各种知识,孜孜不倦地学习,用前人的文化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又要有怀疑的态度、思辨的精神,批判地继承、扬弃和传播优秀的文化遗产。学思并重,才是获得真知的正确途径。
最后编辑陈宛秋 最后编辑于 2015-04-28 23:15:00
TOP
250#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在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老师在这之中就只能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学习思维,配以特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培训出自己心中合格的学生,并且在学习中不能歧视某个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闪亮的一面。
TOP
251#

不断的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学习有很多种方法,也有很多种准则。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所有人都在赞赏的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因为我觉得勤奋固然重要,但是正确的勤奋方式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前提。我认为最重要的,反而是被列在最后面的,看起来最不起眼的第13点,切忌浮躁,有一句话叫,“大道理听了无数遍,仍然过不完这一生。”现在社会太过浮躁,每个人都很忙,都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条件去思考自己的所学所得,每一个科学技术突破,不都是在苦苦研究学习之后静心思考的那灵光一闪吗?静下来,静静的思考自己的所学所得,静静的体悟自己内心的声音,或许这样,才能够算的上是真正的学习。
TOP
25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卫灵公》,意即,一个人要是每天连饭都不吃,连觉都不睡,天天在那儿冥想,一定要把世界想明白,那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多大用处,你还不如好好去学。的确,一个人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可行之境。然而,学习应有学习之道。
       古往今来的学问不仅仅是刻在竹简上,写在纸上。不仅仅是形成文字的东西叫知识,人的行为、价值观、习惯、礼俗,这一切都是知识的传承,都体现在人的身上,只不过人们表现得不一样罢了。因此,一方面,在学习的时候,学问须化入内心,不然每天在真正的学问之外打转转,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也是必要的,意即,一个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向没什么能力的人请教;一个人他自己是很有学问的,还向学问少的人去虚心求教;一个人生命中是有格局的,但是他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个人自己本来已经是很充实的了,但是他看起来却是虚怀若谷;一个人保持一种谦逊的、空灵的、虚静的、安闲的状态,就算有人冒犯他,他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所以,好学而又虚心、充实而又宁静的状态,是学习的途径也是学习的归宿。
TOP
253#

如何高效地学到知识的精髓,儒家的学习之道凝聚着众多精华的思想。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的累积需要在知识一次次填充后进行清空,才能重又容纳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求学者要虚心,勇于求教。而求教并非兵马乱投医,要找准“三人之师”,要学会“择”,进一步“从”和“改”。这又要求求学者要具备洞察力,能准确判断“善”和“不善”,而后批判地“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出光说不练和光练不说的各自弊端,主张要理论和实践要双向互动,共同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挥发学习的效果。懂得在接收知识中培养自己独立的见解,有选择性的吸收,同时,在思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温故而知新”,在对旧知识的反复咀嚼上得到新的启发,创新并开发。“学以致用”,点明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致用。只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具体操作,始生活工作都得到提升,才能算将知识的利用。
TOP
254#

        学习扎实的基础这不仅是从小因教科书而对课外书籍缺少兴趣造成的,更是社会对其缺乏正确的引导。只有阅读大量的书籍,才能知道其他的学者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用什么眼光来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这样才能锻炼自己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为了书之义自见;为了下笔如有神,我们必须要鞭策自己增加阅读量。读书不仅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交流,更是洗涤读者心境最好的途径。
最后编辑莫知之 最后编辑于 2015-06-24 17:41:51
TOP
255#

       学习仁礼义信不过是为了知道做人的基本修养,明白自己为人的原则。学习了扎实的基础之后,就是要以丰富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而如今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阅读。这不仅是从小因教科书而对课外书籍缺少兴趣造成的,更是社会对其缺乏正确的引导。只有阅读大量的书籍,才能知道其他的学者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用什么眼光来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这样才能锻炼自己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为了书之义自见;为了下笔如有神,我们必须要鞭策自己增加阅读量。读书不仅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交流,更是洗涤读者心境最好的途径。因此,必须提倡学生多阅读,以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对身边的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