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 礼: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76#

     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从过至今,礼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行为规范,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孔子之前就已出现了礼的解释,《左传-隐公十一年》有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这主要阐述的是礼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将社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但是,与此相反的一些东西正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力量、精神,比如一系列的暴力、凶杀、群杀等惨绝人寰的事件,不断发生,这让我们痛心的同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今的社会政治体制究竟好还是坏?政府应该为这一系列的事件负多少责任?政府会怎样来处理这些事件以及怎样来安抚人民?以后还会发生多少这样的悲剧?此类问题告诉我们,人民已经开始不安,开始怀疑政府的政策。

   我认为,不管这个国家的政策多么先进或健全,都一定要有礼的规范,。“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也”,礼对于国家的政治事务是尤为重要的,当政者应该遵循礼的规范治理民众,用礼的思想来教育感化人民,这样能够获得人民的尊重和服从,相应的可以避免很多社会暴力,是社会慢慢走向有序的状态。

TOP
77#

    在孔子的思想中,礼也作为一种约束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家庭内部中,孔子把照顾父母亲人的德行解释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在君臣关系中,则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可见,礼可以规范人的所有社会关系,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引导、教育等作用。礼一方面是约束个人行为的准则,人的一举一动都必须遵守礼的准则,超越了礼的界限,则不可称之为君子,同时,遵守礼的规范也应该是每一个人的道德自觉,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礼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TOP
78#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
    礼既是富于差别性、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所以“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
TOP
79#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师事,非礼不彰;班朝治军,范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铸祀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札记·曲礼》

    礼是道德的标准、狡猾的手段、是非的准则,是政治关系和人伦关系的分位体系,具有法规的功能,也有亲和的作用。

TOP
80#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自从民国以来,我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
TOP
81#

儒学何以重礼

孔子一开始编《礼记》是为改善社会风气,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不过随着儒学人士的继承和发展,礼被社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维持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极其森严的,君臣之间必须用礼仪制度来约束,国君、王侯、大臣、士大夫等官僚阶层,组成了封建社会不同的等级,等级不同,礼节也就不同。如果没有礼的约束,社会就没有遵循,国家就会混乱。


原因二、维持社会关系的需要。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亲戚之间即朋友之间都要遵循礼制的相关规范。


原因三、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儒家认为君子应该“克己复礼”,“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孔子认为人应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正因如此,成就了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3 18:41:55编辑过]

TOP
82#

我们今天所说的“礼节,礼貌”就是从我们古典文学中的“礼”一步步演化发展而来的,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古时候的“礼”。现在社会中的礼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素养,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标准,一个懂礼貌的人从侧面体现出了这个人很有内涵,深得大家喜欢,相反人人恶之。而在古代,礼更是重要,上到国家,下至黎民百姓,“礼教,礼数”都是行为处事的准则,要是哪个时候礼风败坏,那么这个社会也一定不会长久……在春秋末期那个礼风败坏的社会下,孔子将“礼”重新抬出来啦,并告诫弟子和后人——不学礼,无以立。至此以后,礼成为了中国人心中一道衡量美的标准,我们也因此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现下,“礼”同样重要,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哪怕就是一个礼节礼貌,或许会让你超越自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TOP
83#

“礼”涵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分有仪态、举止、谈吐、服饰、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分有个人礼仪、公共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叫做“礼节”,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叫做“礼貌”。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要秉着“真诚、适度”的原则,告别、摒弃不文明的言行。

TOP
84#

在古代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统治阶级为维护上层建筑而制定的约束人民的行为标注和要求。如今礼既是我们文化传承的积淀,也是我们个人待人处世的态度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所有交际行为都需要礼,这是对自己的自律,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TOP
85#

孔子重视礼,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颜渊》),不仅要求学生们知道礼乐条例,更要求学生们理解礼乐的实质。他认为礼乐的作用是调和社会各阶级的关系,。统治者以礼办事,才更容易管理他的人民。

礼起源于宗教仪式,用以表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在宗教政治时代,作为祭祖的礼必然是很严肃的。“礼”就其实质而言,是指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孔子关于礼的言论是相当多的。但是孔子所说的礼已经和上述的礼不同。孔子更强调的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意义。

由于孔子提倡,礼乐同仁义一样,成为儒家最为重视的基本观念。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就希望国家成为礼仪之邦,讲究精神的高尚、人格的完善、言行的文雅,并且做到待人彬彬有礼、相互谦让。

而现在的礼更多的是强调礼貌,同时也有行为规范的意思。即使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中国人的理解还是没有变化,这说明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占有很大的地位的。 所以虽然有些人没有礼貌,但是在礼千年时间的培养中,很多人还是能够遵从礼的规范。

TOP
86#

孔子重视礼,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颜渊》),不仅要求学生们知道礼乐条例,更要求学生们理解礼乐的实质。他认为礼乐的作用是调和社会各阶级的关系,。统治者以礼办事,才更容易管理他的人民。

礼起源于宗教仪式,用以表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在宗教政治时代,作为祭祖的礼必然是很严肃的。“礼”就其实质而言,是指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孔子关于礼的言论是相当多的。但是孔子所说的礼已经和上述的礼不同。孔子更强调的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意义。

由于孔子提倡,礼乐同仁义一样,成为儒家最为重视的基本观念。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就希望国家成为礼仪之邦,讲究精神的高尚、人格的完善、言行的文雅,并且做到待人彬彬有礼、相互谦让。

而现在的礼更多的是强调礼貌,同时也有行为规范的意思。即使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中国人的理解还是没有变化,这说明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占有很大的地位的。  所以虽然有些人没有礼貌,但是在礼千年时间的培养中,很多人还是能够遵从礼的规范。

TOP
87#

      礼,表现在外的是一些仪式器物,蕴藏在内则是恭敬诚笃——这就是礼仪之本。但是,内在的恭敬诚笃不容易看到,而外在的仪式器物却很能容易看得到。在道德浇薄的时代中,很容易让人讲究外在器物的排场,而忽略内在的恭敬诚笃的蕴发。因此孔子主张,礼与其太过的奢侈,不如简约来的好。

    丧礼义哀戚为主,因为哀戚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深厚的情感,诚挚的信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哀戚。

TOP
88#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直到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才逐渐缩小,现在则一般只有礼节和仪式的意思。
  中国的礼仪文化以其平和、中正的特征,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万世一贯的,而只能与时俱变,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优秀文化的因子,往往历久弥新,长久地存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地影响着民族的精神和面貌。例如,公元前六世纪前后,是世界古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了诸如孔子、老子、孙子,以及苏格拉底伯拉图释迦牟尼等哲人和光耀千古的经典。两千多年来,他们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人们几乎处处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每每要回到那个时代去寻找智慧。对于孔子诸家倡导的礼乐文化,人们也应该作如是观。
  近代以来,由于国势衰微,列强入侵,国人激于时变,把落后挨打归咎于传统文化,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尽然。试想,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挨了强盗的打,人们可以责怪他没有拳勇,但却 不可以责怪他不该知书达理。如果书生从此丢掉书本,
  

只练武功,变成了没有文化的“强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剧。人类社会终将进入一个人人讲信修睦、彼此谦敬礼让的文明时代。因此,人们既要习武强身,又要弘扬既有的文化,礼乐文化终究会有它新的用武之地。
  中国的礼仪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带给世界深远的影响。
TOP
89#

礼者,圭臬也,世间一切事的行为事物的准则。人以群分,不同者,礼亦不同。这要注意两点,同一人群中的人,要以本阶级的礼为规范,不可冒然破之。不同人群中的人,要相互理解,不能因为彼此礼的不同发生冲突,以小不同实现大同。
TOP
90#

所谓礼仪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在人际交往中,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彼此间相互尊重,才能保持愉快的人际关系.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既要关心爱护别人,也要关爱自己,做到自尊自爱,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我约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和睦相处,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心胸坦荡,不要求全责备,过分苛求别人,善解人意,体谅别人,体现良好的自身人格魅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