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 礼: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46#

我们因该秉承“礼”中有益于人们平等相处的行为规范而抛弃那些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
TOP
47#

礼的原则

  “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原则/B>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TOP
48#

[原创]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有礼节的国度,它受世人的瞩目和敬仰。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我觉得礼在生活中像是被人们漠视一样,已经体现的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我们,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空气里也充满着焦躁与不安。就在公交车到站停车时,有一位老奶奶上来了,她就站在我旁边,由于车起步的惯性,她没站稳就要倒下了,我赶快伸手扶住她。这时,我再也忍不住的对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发怒了,“你能不能起来让个座?没看到旁边站着为老奶奶吗?怎么连点基本的礼节都没有?”听完后他才不好意思也不情愿的站起来让座。



待我回学校冷静下来后,承认了方才自己的恶劣态度,但也不禁感叹起中国这让我们引以为傲的礼节上哪去了?反而是外国人继承了一直令他们所敬佩的中国礼仪,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慢慢失去原有的这种礼仪精神。为了继续传承中国的美好品德,也为了我们自己,我认为我们应当坚持四个原则,即“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自律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相互尊重的情况下继续发扬中国的高尚礼节,才能使我们国家继续受世人瞩目和敬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1 1:12:57编辑过]

TOP
49#

自古我们中华民族就被称为是礼仪之邦,虽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特权、尊卑、奴性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还是要有礼仪的,并且现在的礼仪要比原来的简单,但是不失典雅和礼节。

但是现在的一些人基本上把这一点都忘却了,总是把礼节挂在嘴边,要求别人对自己要礼,自己对别人时,往往把礼忘在了脑后,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是要讲求行礼和还礼的!

TOP
50#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TOP
51#

礼,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由风俗习惯形成或人为规定的仪式;表示尊敬的态度或言行;敬重,以礼相待;表示庆祝、感谢或敬意的赠品。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忘记了礼,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不赡养老人,
TOP
52#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赋予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最基本的就是礼。礼,遍及我们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方方面面,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交往,正是有了礼的约束,这些交际才能够得以正常、顺利的进行,也才是使得我们的社会朝着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TOP
53#

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好多的礼,比如说餐桌礼仪,你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碗里的东西吃完,当你倒酒的时候你要先到别人的,并且要当着他的面,跟上司喝酒你要手抬杯底,不然会说你不懂长幼。长辈递东西给你,你要双手接,特别过年发压岁钱的时候!

小时候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里面不仅仅有孝,还有礼,有礼貌的人都会很受人喜欢!

TOP
54#

儒家主张礼治,以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即礼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同法家主张法治,以同一性的行为规范即法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原是对立的。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儒、法两家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抨击对方的学说,互不相让。秦、汉法律都是法家拟订的。

TOP
55#

礼这东西它不仅仅是对于你的交际圈的,同时他也是你与亲戚、朋友相处的必要保障。你有礼貌别人也就亲近你,你的生活路上就不会那么的坎坷,你的朋友或亲戚就会帮你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一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你给他们一个好的印象,他们回报你一个“惊喜”就是给予你一个无穷的帮助!
TOP
56#

古代为礼来表示尊敬,现在为礼大多为达成某种目的。“礼”逐渐演变为礼物,礼品,礼尚往来。

现代人很实际,追求平等,往往总是站在利益的高端。爷字辈的人奋斗了大半身依旧住在频临坍塌的祖屋里,父子辈的人则蜗居于爷字辈竭尽所有购置的朴素的小宅里,孙子辈的却徜徉于树荫,游泳池,现代化的大公寓中······中国人的爱幼行为一代一代的传承,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孝道却在老掉牙的祖辈们一字一句的叮嘱下沦丧。

TOP
57#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礼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过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洗礼,不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最后逐渐固定下来的。“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说:“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懂“礼”的人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体现素质。荀子还说:“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帧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言与道之致。”即只有举止、言谈、神态都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这也符合谦谦君子之道。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TOP
58#

礼:孔子这样讲过“不学礼,无以立”所以,我们要约之于礼,齐之于礼。继承于完善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在当今社会,“礼”的价值更为显现,无论我们从事哪种行业,我们都要以礼待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同时也要注意度,重礼过度这便成了虚伪,是啊。只有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才能以礼教人,面对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我们都要以礼待人。这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
TOP
59#

这个世界上最有光芒的人,大部分是对人间负债的。
    人间种种被视为珍贵的文明、义理、朋友之情、亲人之情、爱情,往往被这些家伙七手八脚地抓来,塞得满嘴都是,然后乱嚼一通,吐得一地残渣。
    负不负债?负多少债?这些家伙想都没有想过。恐怕根本就不记得世上有负债这个说法吧。
    然而,人间所以成为值得活下去的人间,这些家伙是很重要的原因。
    他们中有发现物理定律的,写出霸气思想的,有开发怪药的,有作出交响乐的,有让人认识宇宙的,有让人认识地狱的。
    跟这些家伙在人间擦肩而过的,通常被他们负债,负得满身伤痕、一块钱不剩的,也都不算稀奇。
    最有钱的,或者最有光芒的,最有才华的,最有姿色的,这一整批一整批的欠债大王,他们跟这个世界的关系,从来就不是欠多少,然后还多少的逻辑。
    他们就是一直欠,一直欠这个世界。然而奇怪的是,最后这个世界总能够从他们身上得到点什么,是弥足珍贵的。
TOP
60#

礼是达到“仁”、“义”的阶梯、道路,“克已复礼为仁”,一个人的视、听、言、动都受“礼”的制约、规范,即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在孔子看来,礼是立身处事、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的关键,子曰“立于礼”。又曰:“不知礼无以立也”。“不学礼,无以立”。又曰:“为国以礼”。孔子认为,要使人们(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知识的和愚昧无知的)追求“仁”的境界,有“义”的行为,按“礼”来生活,必须先要使他们知“仁”、知“义”和知“礼”,就是要对他们进行广泛的持久的教育,使大家“知之”。同时,人们相互关系中要有充分的信赖,有忠恕之心、礼让之行和中庸之道,宽厚待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