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四: 义: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31#

说实话,在第一次接触“义坛”之前,我一直对“义”的理解都是片面的,或者说是不正确的。总认为“义”就是化身在兄弟哥们之间的一种义气,而且越是兄弟包庇自己,带着自己做些本不该做但却很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会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义气……其实大错而特错,真正的义是很广泛的:它覆盖了仁义,正义,大义,以及前面提到的义气。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正义,大义。

正义就是要时刻富有正义感,敢于锄强扶弱,伸张正义。敢于言别人不敢言,做别人不敢做。切忌——见风使舵,见利忘义。谨记:义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第二方面,大义是指要申明大义,大义灭亲,在面对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或者是国家利益相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舍小保大,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才是真正的申明大义。

TOP
32#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TOP
33#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
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
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
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TOP
34#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定时期的道义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绝对是必须提倡且发扬光大的,但如果不考虑道义所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价值而盲从的话,这种道义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道义应在纵观全局的高度上去评价才会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助朋友两肋插刀是哥们义气,但若因朋友离世而以身殉葬就大可不必了。这不叫道义,这叫无谓的牺牲,没有一点点死亡的价值,那么这种道义轻如鸿毛,不要也罢。
TOP
35#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TOP
36#

       古有“舍生而取义”的说法,可见“义”的重要性,它可以与生命相提并论甚至可以用生命来换取。

      “义”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后天无情无义,那么他还能自称为人吗?与自己的朋友讲义,那是一种“小气”,如果你能够把义用到陌生人的身上,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修养。没有一个人情愿去死,只是他修养到一定的程度、他的思想到达了那个高度,他的“义”就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义”在他的心目中所占的比重就会比他的生命还重要,到那是,在需要大义的时候,他甘愿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用自己生命去换取。

TOP
37#

义者,正义也。为善乃义,为恶非义,义归根结底是一个人从心底对人本性的遵从,符合人本性的就是义,反之则否。见利忘义是与人的本性相背的,是人最痛苦的事。
TOP
38#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复杂的大型社会,只有利益的竞争、交换,不存在家庭或血亲关系中那种自然的“义”。那么,家庭或血亲关系中所谓自然之义是从哪里来的?难道决定于“血亲”而无关乎心?难道人之本然良知也会随社会的变迁而消失?
TOP
39#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说,“义”高于一切。为了“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为了“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极其强调“义”,把“义”作为人的行为选择的最高标准。利义相比,应轻利取义;生死关头,也要舍生取义
“义”的内涵各时代当然有所不同,但利义选择问题,永远存在。因此利益观影响深远,对我们民族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TOP
40#

舍身取义

  释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饥饿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鸽子。

  鸽子对老鹰说:“你放过我吧!你现在是在捕食,错过我还有下一个;我现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可只有一条呢。”

  老鹰说:“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道理!但我现在饿坏了,不吃了你我也没法活。这个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绝路上我也不会紧追不舍的。”

  释尊听了慈悲心起,就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

  老鹰怒火中烧,只好跟释尊理论说:“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这鸽子一命,难道就忍心让我饿死吗?”

  释尊说:“我不忍你伤害这无辜的鸽子,也不想你白白饿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释尊就取出一个天平,一边放鸽子,另一边放上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这鸽子看上去虽小,但无论释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

  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衡了!

  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

  「智慧小语」

  人格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首要因素,有多大人格,办多大事情。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商人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诚实的态度和公正的行为,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慈悲心怀的基础上。

  人类的终极智能不是提供仇杀的技巧,而是给予博爱的训练和教养。就像伟大的诗人但丁在《神曲》里所赞扬的那样:“唯爱也,移太阳而动群星!”

TOP
41#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现今社会对“见义勇为”众说纷纭。那么是否应该见义勇为呢?在我看来,见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义”就应该挺身而出。就是说应该量力而为。这样对大家都好。这样的人不是莽夫是智者。每个人都有一颗良善的心。我们要做到的是正确地去散播“义”!
TOP
42#

义,不易。在现实中,贫富差距悬殊的生活让人滋生畸形心理,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不足的条件下,要如何要求他去寻求补充精神营养的途径。义对人们而言即陌生又熟悉。有太多活生生的实例反映,义被陷于不义,让人有义心却不敢行义为,做了不义,不做还是不义。义谈何容易啊
TOP
43#

义: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估计比孔子早提出礼的概念。                                      

    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见义勇为。

②情意:义气|信义|情义|无情无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TOP
44#

).周易学术交流论坛名称。义心论坛创建于2003年11月5日(癸未年壬戌月壬午日),为易学交流论坛。 义心论坛多年以来的做事原则是:踏踏实实做事不虚荣不浮夸;承诺是论坛最少存在60年不变;目标是一心一意打造中国最大最公正的免费易学预测交流学术论坛。
  含义为:esen11为中文一心一意的意思。即,做事,做人都要有一种一心一意、专一、专心的态度。这里包括对易学的态度,也包括做人、做其他事等
TOP
45#

  

“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面对诱惑和暴力,是否还能站得住自己原来的立场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个立场就是讲道义的,自古舍生取义者居多,我们冠以他们极高的荣誉。可是有一些人会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那是不明智之举,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认为有不同的观点是好的,但是这也说明了一部分人对于?“义”已经不是那么注重了。也说明了“义”正从我们的文明中慢慢淡化。所以我们要重新拾起“义”这种精神,将我们的优秀文化延续下。当今,“讲义”已经失去了它本质的内涵,例如,帮哥们一把,这是义。这是对义的扭曲和误解。“义”应该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讲义,但是义是一种心性的东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