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义
”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
“义
”,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国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
“羊
”都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面。比如,羊与鱼构成了
“鲜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国人最美好的字眼
“美
”、
“善
”上面都有一个
“羊
”字,都是用
“羊
”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该追求的品行,作为应该提倡的道德。《说文解字》把
“义
”同
“美
”和
“善
”联系起来解释,
“美
”和
“善
”是
“羊
”字头,
“义
”的繁体字
“義
”也是羊字头。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古人强调
“义气
”,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孔子极为推崇
“仁
”德,提倡
“杀身成仁
”。而孟子非常推崇
“义
”德,说要
“舍生取义
”。
“杀身
”和
“舍生
”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
“义
”和
“仁
”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
“仁、义、礼、智、信
”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
“仁义道德
”,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
“仁
”和
“义
”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
“仁则荣,不仁则辱
”,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
“仁
”和
“义
”作为主要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