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仁显为义 [复制链接]

61#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对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TOP
62#

义气是由义所衍生的概念,在中国民间普遍用以表示朋友之间的情谊与关心。在武侠小说及黑社会里,便经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义气。换个角度来说,“义气”的意涵比“义”来得狭,可以称为“小义”。
TOP
63#

《礼记》中讲:“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这大概揭示了“仁”与“义”之间的关系,也就说“仁”和“义”虽然同属于儒家五常之中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但是他们之间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主要就表现为“仁”是“义”的根本,而“义”是“仁”的具体体现。我们通常将仁和义连在一起来讲,我想“仁”与“义”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这种词句的先后顺序上,更有深层次的内涵。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就认为,仁是对外的,而义是对内的,“仁”在于爱人,而“义”在于正己。表面上看,好像“仁”才是“义”的表现,而“义”才是“仁”的根本,因为,从逻辑上看,“义”在于正己,而“仁”在于爱人,通常来讲,只有先将自身正立,才能够去关注别人。我们说这仅仅只是逻辑上的顺序,而事实上却并非就是如此。董仲舒讲的正己其实就是正“爱人”,“仁”的修行始终是第一位的,但是是否我们的仁爱只是表面上的做作而没有实际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能够认识到自己,也就是说要保持一颗积极施与仁爱的心。因此,“义”的任务只不过是保证仁爱之心能够脱腔而出,而真正实现人的德行的,特别是爱的德行和善的德行,还要归功于“仁爱”的修为,而只有这种仁爱得以顺利的实现,那么,我们的“正己”也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这种说来,“仁”还是“义”的根本。事实上“仁”不仅是“义”的根本,还是儒家所倡导的一切道德理念要想实施的关键所在。
TOP
64#

孔子在《论语·阳货》里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里意思是君子崇尚勇敢并没有错,但这个勇敢是必须以“义”作为前提的,不然就是以勇为乱,所以这里我们能看到“义”是一种内心的制约,一个人内心有所制约,才能在行为上减少过失。

TOP
65#

仁爱是基于人的观念的,每个人的仁爱观不同,没有绝对的仁爱。你的仁爱可能会造成其他的损失。义是出于相互之间的关系,若是真正的朋友,你不去想也会为他两肋插刀,在施义的同时也想想,理由是什么。
TOP
66#

光有仁还不行,必须要将仁体现出来,可以说人如果是理论,那么义就是实际行动。“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仁是义的根本,要行义必须寻其根来做,即按照仁的标准来实施。“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要做到义,必须要有所行动,而行动又要遵循仁的道德规范,遵循社会规律。
TOP
67#

       仁,多是内在的品德;义,多是外在的行动。”义“要靠”仁“来指导,”仁“要靠”义“来实施。”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义“举却未必人皆有之。有些人把”仁“深埋心中,有些人却让”仁“知行合一。空谈”仁“易,实践”仁“难,应尽力”仁“、”义“双全。
TOP
68#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传习录》
  人需要有为“真我”着想的心,才能克服自己的弱点。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成就人生中的事业。
  这个“为己之心”,当然不是普通人所说的“为自己着想”的“自私思想”的意思。王阳明认为,圣贤只是为己之学,人还有另一个自我,深藏在身心深处,不为常人所知,这就是“真正的自我”。只有真正为这个“真实的自我”着想,为心中更为长远的目标而考虑,才能做到克服自己的种种弱点,也才能因此而完善人格或成就事业。
  可以说,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都是那些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而下决心克服自己弱点与缺点的人,他们修炼自己的心灵,将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虚待物,大脑处理信息更为迅速与准确。
TOP
69#

        仁,多是内在的品德;义,多是外在的行动。”义“要*”仁“来指导,”仁“要*”义“来实施。”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义“举却未必人皆有之。有些人把”仁“深埋心中,有些人却让”仁“知行合一。空谈”仁“易,实践”仁“难,应尽力”仁“、”义“双全。
TOP
70#

仁爱是正义的根本,义的可贵之处在于有实际行动
TOP
71#

“志士仁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仁者,不以财物之聚敛为志,而以广布恩惠,周济大众为乐。
在需要的时候会因为心中说不出的,解释不清的原因,愿意毫无保留地施以援手。这是义,是无法简单用言语表达的大义。
TOP
72#

仁显为义,心仁则行义。我们所崇拜敬仰的大侠无不是大仁大义之士。梁山好汉里的及时雨宋江,并没有盖世的武艺也没有万贯家财,但是他却能够得到做到头把交椅,号令群雄,这大概就是由于他的宅心仁厚吧。义字当头,仁心为本。武侠小说中有句话说,仁者无敌,也是言之有理的。仁者追求正义,正义是道,是社会支持的。仁义之师,无往不胜。
TOP
73#

】“仁”者,兼乎明、智、信、义、敏、勇及礼七善。凡七善,明方目清,智比耳聪,信若手之执持,义则足之能行,敏类神经传感,勇拟骨骼之用,礼则心之总括。以其比人若二,德而莫名,遂称之曰仁。人损一器,不复完人;仁失一善,亦难满全。惟斯仁,乃尽人性之真矣!故曰:仁实人之性,人则仁之体。修仁实乃做人而已。       善乃有益,不无其害。德则兼善互补,有益无害。仁则毕善共得,至善至美。华夏失仁逾五千年,遂致灾难不已。其为仁也,守正行宜,无可无不可。故而无敌!
TOP
74#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乃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融进了中华的文化血液之中,坚持和传承义就是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TOP
75#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中缺乏而又最迫切需要进入学校的,就是义理之学。义理之学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