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义的价值 [复制链接]

16#

孔子认为“义”是君子行事的根本,他说:“君子以义为质。”(《卫灵公》)并认为“礼”和“信”是完成义的方法。孔子认为“智、仁、勇”是人的宝贵品质,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是对通达君子提出的要求,他认为“勇”是一种可贵精神,但是“勇”要以“义”制约,否则“勇”就会患害无穷。子曰:“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阴货》)居上位者为乱,居下位者行盗,有勇无义使然。人生在世,功名宝贵人人想要,圣人孔子也不否定。孔子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的语,也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的语,观孔子周游列国,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谋道不谋食”的政治追求,都体现了一个“义”字。在“义”和“利”的问题上,能分出君子与小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懂得义,知道“见得思义”(《子张》),小人往往见利忘义。

TOP
17#

春秋孔子时期,儒家提倡仁智礼信,尤以仁为重。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足可见人是渗入寻常百姓的起居。

彼时的孔子“干七十余君而不用”退于周“读史记事而作春秋”。当至儒学大行其道时,义贯彻了一个百姓生活:道理叫公义、情谊叫情义、内涵叫意义、结拜叫结义、造反叫起义......

从某种意义上,义已取代了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以义著称的人,本称为义士,受人爱戴、景仰,不管是大义凛然的荆轲还是偷偷摸摸的时迁。

因义发生的事叫义举,必定远近闻名、历史留名,无论是陈胜揭竿还是武松打虎。

以义行事的部队叫义师,受人欢迎、箪食壶浆,或是仁义之师如刘备或是草寇流氓梁山伯。

义,已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判别着当为与不当为的标准。

君不见,至今人们还吟唱着桃园三结义。

TOP
18#

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意思是说,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
  杀身成仁的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而损害仁义道德的,但有为了成就仁义道德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舍生取义的原话出自《孟子》,意思是说,生命,是我想保存的;正义,也是我想保存的。在二者不可同时保全的情况下,那么,我就舍弃生命保全正义。因为生命虽然宝贵,是我所愿意保存的东西,但是我不能不顾及原则,仅仅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让我讨厌的东西,这时候,我就不逃避危险,而宁可选择死亡。
  比如说,对于一个饿得快死的人,得到一点食物就可以活命,得不到就可能死亡。假如这个时候有人像对待牲畜一样地对他说:“喂!过来,我给你吃的。”那么,他宁可饿死,也不要施舍的食物。
  孔子和孟子所提倡的这样的道德原则,曾经鼓励了许许多多有志向的人们,为了自己的事业、民族和国家,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
  但是,要成仁,要取义,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仁义。所以宋代儒者就特别强调,在一切行动之前,要先认识仁,先认识义。不然,自己就可能为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牺牲自己的生命,成为后人的笑料。儒学在仁义礼原则之后,要加上智,就是要求人们,要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很好地遵守儒学的道德原则。
TOP
19#

仁义

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对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都有较大影响,肯有一定的欺骗性。《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孟子.梁惠王上》:“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TOP
20#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明]王守仁,《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

自尊自爱,是小学生都知道的最基本的道理。不懂得自爱的人不会知道爱别人。人们常说一个人要自尊自爱自重,不要给人轻浮之感。现在社会,不知是我太成旧,还是社会发展太快,走在哪里都会看到许多“没有骨头的女孩子”在哪里都不自觉地要*在男孩子身上不论人多人少都是自己不懂自重自尊别人怎样尊重你?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也是爱自己

仁爱以人的良知为核心,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将自尊自爱放在第一个层次,可见其重要性。孔子的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一个人只有学会自爱后,才会懂得什么是仁,才会以爱己之心去爱他人,推己及人。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自己,才会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孔子的仁所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层关系要从己做起,只有对自己仁才会对他人仁。尤其在当今社会我认为自尊自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当你意识到对自己仁是正确并且有意义的,你自然也会有恻隐之心对他人有仁义之心。所以爱他人从爱自己做起!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讲究的仁,由己及人,讲究孝悌之道、讲究以友辅仁。西方世界一直在推崇着大爱——上帝爱世人——圣经上告诉我们基督耶稣降生,彰显了神对人类的爱,上帝将他的荣耀带到世界上,基督耶稣降世是为了拯救世人。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大爱在孔子的眼中是向仁*近的方法。而仁的最高目的,每一个儒者的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仁政中享受清明的政治带来的安逸幸福如尧舜之世的生活。由大爱习得仁再用仁来爱世人。
TOP
21#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他认为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是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之一。儒家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孔子的中心思想为,孟子的中心思想为

    而许多人一看见就想起江湖上的哥们儿义气,其实我认为那并不叫,或者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的,因为那种江湖义气的意涵比狭的多,充其量只能称为小义。真正的要尊重道义,不是凭感情,论义气。是要维护道义,即使伤害到你的好友的利益的情况下!只有不为利诱惑的人才能称上真正的!还有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坚持道义才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舍身取义的精神成为了后人的学习典范。于是出现了舍身取义的董存瑞,邱少云,梁启超...“是奉献,是牺牲,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TOP
22#

“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谈及“仁”必然会联系到“义”。“义”即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它集善良、正气、勇敢为一体,是至高至上的民族品格。

   《荀子.荣辱》:“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古训历历在目,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利”字当前,到底是“利”先行,还是“义”先行,这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有的人见利忘义,为了利,可以背弃亲人、朋友,有的人却可以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历史上舍生取义者不胜枚举,为了正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在烈烈大火之中,唱响了一曲正义之歌,成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这样的壮举,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勇气的支撑,道义的支撑,还有职责所在,但最重要的,也是他胸怀的那股正义之气。

当然,弘扬义,并不意味着摒弃利,因为义利是并存的,避开利,大谈义,那不是义,那是虚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遵循正义来谋取利益,这样的利才是正义之利。正义之气,一直被人们所提倡,从古至今,舍生取义与见利忘义是两个极端,舍生取义者,名垂千古;见利忘义者,遗臭万年。义利二者,该如何取舍?我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良心是你的筹码,如何抉择,就看你的心指向哪一端。我想,善良的人,很多时候都不会犯错。

TOP
23#

义就是公正的、有利于社会大众的道理。重义,从大处讲是高扬民族气节,从小处讲是修炼个人品德。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的道德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类型:一是身居庙堂“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二是身在江湖“位卑忧国”、“匹夫有责”;三是待人交友“与人为善”、“信守诺言”;四是对待金钱“舍利取义”;五是对待生活“知足常乐”;六是对待家庭“遵行孝道”;七是坚持原则“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八是对待邪恶“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九是报效国家“杀身成仁”;十是对待人生“达则兼济”、“穷则独善”。可以说,尽管古人的这些道德原则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确实属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和道德文化经典。
TOP
24#

然而实现公义却非常不容易,针对一件具体的矛盾,利益相关者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
而公义指的是,从非当事人 非利益相关人角度所评判出来的正义。
公义的评判标准是,在时间、地点、人物,均改变的情况下,再将相关事实陈列出来后,仍然能保持不变的判断。
公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相同,强调经得起检验的事实,和为所有人公认的不言自明的公理。
TOP
25#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TOP
26#

“义”,是我国古老的道德范畴之一。我国古典文献《礼记·中庸》中记载:“义者,宜也。”,“义”是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与行为。是一种为社会所赞许的正义思想与行为。它具有正向的伦理价值。“义”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所以人们都把“义”作为一种道德理想来追求。
TOP
27#

义的价值在于规范人的道德行为,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实践性活动中,义的实现往往伴随着和谐与发展,义,能够给人亲切感,义是正义,真诚的体现与再生。

TOP
28#

当天下有了义,人人心中都有义,那么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人人都能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着想。偷盗之事不再有,不义战争不再有。大家都互相体谅,对位别人多想一些,那么自私妄为之事也就不会再有了。
TOP
29#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说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也没有什么事不可以做的,唯有依从义来行事。

TOP
30#

长久以来,仁义,一直是一对孪生兄弟,“义”已成为,兄弟哥们的代名词,义字当头,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和义打交道,“义”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