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346#

纠正

提到“义”这个字,我的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两句名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我们上小学开始,就一直被灌输这种“义”的思想,小时候当然不懂是什么意思啦,只记得我们背的时候就会学以前的教书老先生,摇头晃脑的把这些文言文死记硬背的记住。但是随着年龄的成熟,我们学到的东西多了,也开始慢慢地懂得这个“义”字的含义了。古往今来,有很多英雄完美的诠释了这个“义”字,像是岳飞,文天祥,杨家将,董存瑞,刘胡兰,他们都是代表。在现代,或许我们不需要那么壮烈的去舍生取义,可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方式去重新诠释这个“义”字:用平等的方式去获得自己的利益;抑强扶弱,先人后己;不出卖他人,不背叛朋友,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要是不违心的,有益于他人,社会的,正义的,就要大胆地去实践。
TOP
347#


      《论语·为政》云:“见义不为,无勇也。”换句话说,就是应急公好义,彰显社会正能量,绝不会像四川省崇州市的柳杰,在詹翀傲落水后没有呼救,更没有施救,使詹被溺致死。

      那么如何把“义”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呢?

      首先要光明磊落,做事无愧于心,违背原则的事情,给与千金也不做。其次要铁肩担道义,阔步踏不平。往大点说,就是心系百姓和天下,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往小点说,就是举手之劳,从我做起:汶川地震慷慨解囊,拾到饭卡物归原主,都能让自己真正地感受“义”!
TOP
348#

舍利取义,多么美好的词汇啊!但现在看起来却着实有些可悲,不是我嫌弃孔孟之道,我是爱孔孟之道的,从小时候的人之初性本善,让我相信人性是良善的;再到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让我学会舍己为人,把好的事物予以谦让。爸爸妈妈从小就告诉我为人要谦虚 仁义 善良,我一直都被家乡的人表扬是好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人之初”是什么,还有舍利取义的局限性,即使待人千般好,还是会利断关系断。不过又怎么能奢求人人都会和你一样那,别人也没有义务对你好,有一两个真心待你的朋友足以!
TOP
349#

舍利取义这个词来自一个典故。传说古时候曾有一位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参赴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走到第5天的时候 罗伦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先前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板了手指,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可以(这样)。”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并且因此而导致死亡,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参赴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终于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鞭打她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上吊自杀,多依靠他人相救。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先生)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就快到了,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

其实罗伦完全可以把捡到的金镯子占为己有,但是他选择了放弃利益而选择了义。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拾金不昧已非常少见,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贪欲,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把捡到的东西还回去时会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被人误会偷了东西。不论怎样,作为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都应当深刻认识舍利取义这样一个道理,在面对金钱权利等等的诱惑是要把持住自己,坚持真理,坚持对的事情,不可以因为一时贪图蝇头小利而丢掉了自己的大好前途。事实证明往往那些淡泊名利一心向学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TOP
350#

“义”与“利”孰轻孰重?
   利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个人利益,也有整体利益;有眼前利益,也有长远利益。以上各种利益,凡是符合正义原则的,则取之;凡是不符合正义原则的,则弃之。而“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在《论语?里仁》中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君子了解义,所以行事也以义为标准;小人了解利,所以行事易于先追求利益。而如今,舍利取义与见利忘义的抉择仍是评判一个人最基本的准则。
   义与利的交锋,孰轻孰重?几千年来,一直是学者们争执的焦点。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主张“贵利轻义”;道家以既超道义又超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义利;墨子认为义利合一,志功双规;而孔子则提出了“重义轻利”的思想。义与利的交锋,终归会有结果。历史证明,舍利取义的英豪们名流千古,见利忘义的小人遗臭万年。只有合于“义”的“利”的可取,不合于“义”的“利”虽贫不取。“义”一定要放在“利”之前,也就是义在利先。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能否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不仅影响到自身做人做事,而且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舍利取义与见利忘义的取舍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发展,同样关乎一个企业的发展。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26年的历史,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为济世养生而制药卖药”。“在义与利的关系上,重义在先,通过义而获利。”注重信誉,注重商德。因此,在制药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百年下来,依然受到世人追捧,是块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经商之道,义在利先。为人知道,亦是义在利先。
   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却无视小偷的胡作非为;公共车上,满车的乘客却任凭歹徒的摆布。舍利取义者,少之又少。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感叹世态的炎凉,道德的缺失,却恰恰忘了反思,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悄然变化着呢?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先哲们如明灯般的教诲,它们照亮了我们的夜行路。我相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利取义”等这些智言睿语,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时作出正确的抉择。
TOP
351#

      “ 凡事义为先”这是中国人的说法。所谓正义,就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有人又把它称为天道人心。
        在《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流传千年,正义在中国人的心中处在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历史上,不乏有舍生取义者。《左传•襄公》中的齐太史为了在史书上写下“崔杼弑其君”这一事实,去谴责这种臣杀君的行为,虽面临死亡,却依然选择照实记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毅然选择舍弃生命,捍卫心中的正义。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利用职权牟取暴利,朱元璋知道后,不顾女儿苦苦的哀求,下令处死了欧阳伦,从此,明太祖朱元璋大义灭亲的佳话流传至今。贝多芬呕心沥血完成的《英雄交响曲》本是为了献给拿破仑,他甚至都在卷端写上一行显赫的字:“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尔德”但当他知道拿破仑举起复辟的旗帜,宣布法国为帝国时,他愤怒的把扉页撕成碎片,然后在新的扉页上写道“为纪念一个伟人而写”,贝多芬用他的行动坚持了正义。  
        在近代史上,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为了正义而不顾牺牲的革命人士。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许许多多中国百姓不畏惧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不向侵略者低头,而是拿起武器反抗,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张自忠,赵一曼,杨靖宇,王德泰,成本华等等,无数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生命的中国人,他们舍生取义的事迹感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当然,还有像白求恩一样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正义的反法西斯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外国人士。还有前不久,在“岁月号”客轮上,为了救其他学生而不顾自己生命的朴智英。
我们现今也许不太会有机会面对舍生取义了,更多的是面对舍利取义。现今的社会,官员贪污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走上一条不归路,我们现在多有提倡官员要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执政。我们好多大学生都有想当公务员的意向,但我们要多思考道德方面的问题,一旦成为公务员,就应该舍利取义,不要为一时的名利和金钱所诱惑。
        君子求学,在于获取正道;小人求学,在于追求利益。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华义理文化后,应该是作为君子求学,去获取正道,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利益。
TOP
352#

      符合正义原则的利益,我们可以去拿取,不符合正义原则的利益,我们不可以去触碰。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着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个人利益,整体利益等等利益的选择,我们一定要时刻谨记着,要从整体来看,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千万不可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丢失“义”,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舍利取义,做一正义的人。
TOP
353#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已经失去了本心,变得利欲熏心,不管做什么,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获得什么好处,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到损害,他们丝毫不在意其他人的生活,也不会想到这样做寒了多少人的心,他们失去了本该有的孝道与仁义,许多人为他们感到羞耻。然而不得不说,还有一些不求名利,默默无私奉献的好人,有”微尘“,有助人为乐的郭明义,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过分追求名利,应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帮助他人,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TOP
354#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荆轲感念燕太子丹的厚待,挺身而出,刺杀秦王,最终失败了,落得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下场,而高渐离感念知己之情,毅然决然的随荆轲之后刺杀秦王,最终功败垂成以身殉。荆轲和高渐离都是舍弃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人,只为了追求心中的“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义与利之间,原本的天平已经悄然改变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利,以至于人们发出“舍利取义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特例”。曾几何时,原本根深在民族血脉中的舍利取义变成了特例,人们之间的信任变得难以维持,或许当人们真正意识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意思,那么我们传统美德中的“舍利取义”才会得到真正的发扬。
TOP
355#

《琵琶行》中很早就揭示了商人的重利:“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如今,在这么一个缺失诚信的社会中,出现了苏丹红、三鹿奶粉事件、注水猪肉使人不得不对中国食品产生了担忧,也使人不得不对商人侧目而视,也使人不得不对明星代言产生了质疑,利与义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到底会倾向那边?“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就三鹿奶粉为例一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竟道德沦丧到何等地步,会对刚刚出世的婴儿下此毒手,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难道这个企业连禽兽都不如么?利比生命更重要么?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却能在“金钱万能”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的信念,体现商人难得的先义后利品格,不仅是商人的楷模,同样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TOP
356#

        《论语•为政》云:“见义不为,无勇也。”换句话说,就是应急公好义,彰显社会正能量,绝不会像四川省崇州市的柳杰,在詹翀傲落水后没有呼救,更没有施救,使詹被溺致死。那么到底该如何把“义”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呢?
        首先要光明磊落,做事无愧于心,违背原则的事情,给与千金也不做。其次要铁肩担道义,阔步踏不平。往大点说,就是心系百姓和天下,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往小点说,就是举手之劳,从我做起:汶川地震慷慨解囊,拾到饭卡物归原主,都能让自己真正地感受“义”!
TOP
357#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我们不能只顾着利益而忘掉义。应该学会放弃利益,做符合道德的事情
TOP
358#

        《孟子》中有这样的经典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从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成为现代人关于“义”、“”利关系常用语。“义”和“利”往往是相对立的。《论语》中中所阐发的诸多观点,旨在教人以“义”制“利”,用“义”这种“道德”作为制衡“利益”的工具,以便将人们对利益追求的这种强烈欲望,牢牢地控制在社会整体利益所允许的范围之中,以此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续运行及其健康发展。由此看来,那种以“子罕言利”作为根据,断定孔子与先秦儒家是只重“义”,排斥“利”的。这是与孔子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实际相悖的、不科学的结论。
        然而,现代的一些人在“生”与“义”的选择上,与古人大相径庭。现在的一些人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对“义”的追求。有些人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甚至不顾及他人生死。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不仅违反了道德准则,也将使自己陷入遭人唾弃的境遇。  比如说富士康,前几年的十三跳的新闻正是触目惊心,现在好像又出现了新的负面新闻,富士康员工有血癌。这些负面新闻我觉得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企业如果只重视生产效率和产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员工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的关注,势必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人是有生命的,不是生产工具。
        关于“利”和“义”的选择其实是比较直观的,而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开放眼界进行抉择。面临选择,我们应该志存高远,高瞻远瞩,而不要鼠目寸光为了利益而取生舍义。随着现在社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我们对“义”和“利”内涵的理解也有些变化,但是在“义”、“利”的选择上,我们的立场一定要坚定。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23:40
TOP
359#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早在千年前,我们的先贤们就教导我们道义的取舍问题。然而在时代变迁中,诱惑变得越来越深,很多人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态,改变初衷,冷眼旁观。物质熏心,面对利益与道义,是义先行,还是利先行,这是个道德修养问题。当然利义是并存的,摒弃义,大谈利是虚伪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该如何取舍,就要看你的心指向哪一端。我相信怀着善良之心的人是很少做错事的。
TOP
360#

舍利取义,典故出自罗一峰先生的故事. 罗一峰先生为了归还失主一个金镯,却甘冒误期会试的风险,毅然喊出了“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的道德宣言,实在令人敬佩。最后结果也是众人所盼,先生最后也获得了他应该获得的成绩.. ”早在千年前,我们的先贤们就教导我们道义的取舍问题。然而在时代变迁中,诱惑变得越来越深,很多人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态,改变初衷,冷眼旁观。物质熏心,面对利益与道义,是义先行,还是利先行,这是个道德修养问题。当然利义是并存的,摒弃义,大谈利是虚伪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该如何取舍,就要看你的心指向哪一端。
   人生的道路上, 有的人走这边,那是为了义,有的人走那边,却是为了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利益会引着人往自私的道路上走,自私的同时往往也在损害别人的利益。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像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所说:“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样的境界可以说是舍利取义啊!  
    希望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觉悟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