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331#

在《论语•里仁》中,孔子就对“义”和“利”作出一些诠释,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意思是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的主张非要怎样不可,也没有一定要反对的事情,只求一切行事合于义。又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君子了解义,所以行事也以义为标准;小人了解利,所以行事易于先追求利益。还有“放于利而行,多怨”,这让我们明白,孔子认为若做一切事情都要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话,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论语•述而》中有“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徒……是吾忧也”,这是在告诫人们:若知道了义之后,还不能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合于义,是让人忧虑的。在《论语》中的斗争,“义”很明显占了上风。

    通过《论语》,我看到了合于“义”的“利”的可取,不合于“义”的“利”虽贫不取,“义”一定要放在“利”之前。

TOP
332#

“义”是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传统美德,它已然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道德规范。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舍生取义,要怀有一颗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中国自古以来也不乏仁义之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义”的故事。

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它并不是一句空话,它让我们明白了当我们被巨大的利益所诱惑的时候,我们应该权衡一下利弊,到底我们说做的事情是否是正义的,是否来得渠道是光明正大的,如果我们是有违正义的,那我们宁可不要,哪怕为此我们会献出生命。比如文天祥就是一个具有民族义气的人,当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是他毅然秉持着心中的民族气节,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清”的千古名句。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坚定地选择了义,这是何等艰难的事情,又是何等的高洁的气魄啊。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安定的年代,更应该保护心灵的那块净土,在追求物质享受、追逐利润的时候我们更要保持“义”的精神,积极主动的维护社会正义。

TOP
333#

舍利取义,是中国伟大民族的魂魄,但从某些方面来看可以概括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明末清初年代,资本主义明明已经开始萌芽,可是为何却一直在畸形地发展,我们都知道存在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却常常忽略一个文化因素:重义轻利。重义轻利是中国价值观的体现之一,但这个价值观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现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中,我们都知道公司的唯一目的便是获得利润,不获取利润,怎么经营公司?在某些领域,舍利取义的价值观并不能帮到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一下对舍利取义的看法,将这个价值观的价值发挥到真正有意义上的事情上。


TOP
33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可以舍生取义,而小人则受利益驱动。舍利取义是君子以义为人生之根本,将义视作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君子经常用舍利取义来表明自己的人生志向。在利益的选择中,要注意一个原则,凡是符合正义原则的,就去做,而不符合的就要弃之。在人生中经常会有利益的冲突,这时候就要有正确的选择,宁可舍弃自己的利益也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舍利取义。

TOP
335#

“舍利取义”这是一个道德范畴上的选择。利,代表利益,义,代表道义,舍弃利益而选择道义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在现当代,能够正确把握好道义和利益关系的人并不多,物欲横流的社会是许许多多的人利欲熏心,沾染了歪风邪念,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舍利取义呢?虽说不取利也不符合人之常情,但是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还能做出如此选择的人都是值得敬畏的。
TOP
336#

在人生道路上,每走一步都会有所取舍。有的人走这边,那是为了义,有的人走那边,却是为了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利益会引着人往自私的道路上走,自私的同时往往也在损害别人的利益。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像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所说:“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样的境界可以说是舍利取义啊!                                                                                                                                                                                  

所以读书要明确目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是为己,为义,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一是为人,为利,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只能选择前者,这是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TOP
337#

义重于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有利无义,人生看似辉煌实则淡然无味。拥有了义,即使生活贫寒,也能处处感受到光与热。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明义之人。
TOP
338#

什么是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义,当国家陷于水生火热之中时,自己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义。先大家后小家才是义的表现。
TOP
339#

fabuchuqu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估计比孔子早提出礼的概念。
TOP
340#

不被金钱所诱惑少些贪图,就可以获得诚实和朋友的信任。诚实远比金钱更加重要。就像唐黎所说,失去诚实的人就是去了在社会存在的资格 。忍住利益诱惑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就是人生。
TOP
341#

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我觉得“爱人”中的“人”分两种,一是自己,二是他人。我们首先要爱的就是自己,“自爱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是礼仪的至高境界”我绝不相信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别人。爱自己首先要做到爱惜自己的身体,其次是提高自己的品格,到达形体和精神的统一。爱他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尊重他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毕竟圣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与家人,朋友,同学友好相处,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然爱是没有界限的,我们还要爱自然,爱社会,爱整个世界。爱自己是大爱,爱他人是博爱,我相信只有两者都具备,我们的人生才算完整。

TOP
342#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表达了孟子在面临选择时的一种态度,为了仁义、正义他可以舍弃生命,他认为义比生命更重要。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义对于君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TOP
343#

在义与利的面前,我们该如何选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的选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的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是文天祥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选择。

对的选择可以让一个人名垂青史,错的选择却能让一个人遗臭万年。我们敬仰孟子、屈原,我们钦佩文天祥、林则徐,因为他们面对义利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们痛恨“骂名传千古”的秦桧,因为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为了一己私利而残害忠良,投降敌国;我们痛恨“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在个人的利益面前于国家大义不顾,白白葬送了大明江山。

选择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一个正确的选择可以振兴一个民族,人民选择了正义的中国 共 产 党,现在中国这头东方的雄狮正在苏醒;一个错误的选择却可以让一个国家跌进深渊,二战时期的德国人民因为选择了反正义的纳粹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正义和私利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舍利取义”而不是“见利忘义”。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人,这才是君子所为,这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这才能发挥正确选择的正能量。

TOP
344#

在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不知道内心的最初是什么,内心只有利益和欲望。所以“舍利取义”显得尤为重要。不是说我们放弃自己,而是我们不要忘了初心,不要忘了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这个社会还有很多比利益来的更重要的东西,我们不应该为利益蒙蔽双眼,记得自己的初心。

TOP
345#

有人说: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是啊!纵有万钟,却不符道义,于我何用。孟子说,我要舍生取义。我说,我要舍利而取义。舍利取义,能让我们的灵魂肆无忌惮地在阳光下跳跃,欢唱。面对不义之利,假如我们要了,我们的心中怎能无愧,怎能坦然,怎敢让我们的灵魂见到阳光。五柳先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坚决不做那不符道义的事,他坦然了,他的灵魂在那南山的阳光欢快地跳跃着。“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是孔大圣人的灵魂在阳光唱出的欢歌。舍利取义,更是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的壮举。舍利取义,令人活得坦然,无愧,令人想要高喊:“壮哉,舍利取义,让我们的灵魂冲出黑暗,在眼光下肆无忌惮地跳跃着。”



在山西的一个普通的小村里出现了一位不普通的人,她就是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段爱平。这位不普通的人不普通在什么地方呢?因为这个她所在的这个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小学的教室都是危房,孩子们也没有老师上课,于是段爱平把自己这几年做生意赚来的钱投资建一所新的小学。她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被高票选为村委主任,上任后她又建了养老院、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这些项目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去年她被诊断为淋巴癌,身体严重透支但是她仍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多为村民做更多的事,这位村官不仅贴工、贴钱、贴命,更贴近了百姓的心。她没有只想着自己,而是心系百姓,拿自己的钱来改善百姓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舍利取义。



舍利取义,能让我们坚守道德的底线。舍义取利者,往往做出败坏道德的行为来谋取利益,以求得利益最大化。罪恶的三角黑奴贸易,我国云南边上的毒品“金三角”,地下赌场,酒色场所诸如此类的灭绝人性,败坏道德的行为,正是为了那一个“利”字。舍利取义者,如段爱平不为利还贴钱于百姓,她,舍利取义,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让灵魂肆无忌惮地在阳光下跳跃。在道德的底线上树一个警告牌,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值得让我们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4 21:58:57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