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271#

孔子在《论语》中已经将“义”和“利”的关系解释得淋漓尽致,而《孟子》对“义”的注解则更加深了我对“义”的“利”的理解。“义”在孟子看来就是民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看重了民心的作用,他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发展壮大的关键。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地影响未来,故他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孔孟的言论使我联想到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能否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不仅影响到自身做人做事,而且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先哲们如明灯般的教诲,它们照亮了我们的夜行路。我相信,“君子重义,小人重利”、“舍利取义”等这些智言睿语,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后面对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时作出正确的抉择!

TOP
272#

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舍生取义无疑是值得令所有人尊敬的,但只这样要求自已,而不能用舍生取义去要求别人。孔子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切不可以认为,“已所欲”就可以“施于人”。你要舍生取义,是你的事,但你不能强迫别人也去舍生取义。

西方以人本主义出发,认为生命是第一位的,但并不是一贯如此。西方人本主义精神以希腊为起源,但在中世纪受到了压制,而在文艺复兴以后,才有重新成为人们意识的主流。中国的精神并非如你所说,义重于生命是几千年来的一贯的看法。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有许多的人本主义思想,比如孟子就爱人而不爱国,他能很坦然地接受施行仁政的异国人的征服,他认为只要人民好就行了,国不国的不在话下,在当代他只怕也要被戴上汉奸的帽子了。

然而以朱熹为代表的后世儒家,对孔孟精神大加修改。比如孔子说:“君君臣臣。”意思是君要尽君的义务,臣要尽臣的义务,而且根据孔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理论,君的义务还要比臣重一些,这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相似之处。然而后世儒家去有意将其曲解为“君为臣纲”,意为臣对君要服从,而不是原来的互负义务的关系。又如朱子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这已完全违反了孔子的“仁”的精神,仁者人也,就是人性,后世儒家却压制人性,使中国的精神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鲁迅认为儒家思想是“吃人的礼教”,这是对的,但吃人的是朱子,孔孟却替他背上了黑锅。

中国的五四运动作为思想启蒙运动是失败的。西方的文艺复兴从他们自已的文明中,发掘出人本主义精神;而中国的五四运动,却由于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失去在自已的文化中寻找出路的信心,而成为了对传统文化的自阉运动。如果中国完全抛弃自已的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的人本主义,这也是好的,但是中国人并不知道自已的问题出在哪,并不知道自已的文化为什么要不得,因此他们也并不清楚应该移植西方的什么文化。结果,西方的各种文化蜂拥而来,而中国人接受和自已的中世纪传统(而非孔孟传统)最接近的专制主义文化,这也算是臭味相投吧。北大的朱苏力提出“法律本土资源论”,认为法律制度的移植,需要有本土资源。其实法律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移植何尝就不需要本土资源!
TOP
27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融让梨 晏殊复试 诚归玉带”。古时候,这些人和事就体现了舍利取义。利和义,孰轻孰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解释。也许对于他来说利更重要,可是在旁人看来也许是义更重要,可是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我们要区别看待。舍利取义虽然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不能一味地为了义而舍利,有时候这种利也许是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话,我们就该先保护好自己,才能去帮助别人,才能去施行自己的“义”!

TOP
274#

社会发展至今日,利与义难道不可以不冲突吗?不是舍利才能取义,不是舍了利就能取义;也不是有义就要舍利,更不是没有义就可以有利。二者应该是可以相互接纳的,符合正义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做,应当做。做有义的事情,我们也收获了快乐不是吗?这也是一种利。
TOP
275#

“见利争让”,这确实为理论所提倡,只是在当今社会现实中是否可以从另一角度看待呢?比如,这样的人是否存在?或许有,但这类人就好像神一样,倘若本应是自己的利益也让出去的话如何实现自我保全?旁人笑你痴,另一当事人也认为(你让利)是理所应当。最后这必定又为社会所淘汰,这是很矛盾与尴尬的社会现实。所以,见到利益相互谦让应该有一定的前提,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符合正义的选择。
TOP
276#

说到义,我不禁会想起荀子的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和孟子的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的“义”感不是很强,我最多可是先义而后利,可是让我舍生取义,这有点难。因为生活太美好,我还有爱我的爸妈呢,所以在我看来唯一可以让我献出生命的人就是父母,他们也是唯一值得我献出生命的人。所以就来说先义后利吧。利益也是很诱惑人的,可是没有义的诱惑拿在手中也很不舒服。如果你还有良心的话,你总会觉得欠别人,这种感觉应该不好受吧。人活在世上,不就图个舒坦嘛。很多人追求利益的最终目的也不就是让自己的 生活过的舒坦点嘛。可是因为丢了义而不舒坦了,那你得的利益有什么用。物质上的满足永远填补不了精神上的黑洞。其实有些利益也不是非得不可的,不是吗?所以,先义后利还是很必要的。

TOP
277#

说到义,我不禁会想起荀子的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和孟子的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的“义”感不是很强,我最多可是先义而后利,可是让我舍生取义,这有点难。因为生活太美好,我还有爱我的爸妈呢,所以在我看来唯一可以让我献出生命的人就是父母,他们也是唯一值得我献出生命的人。所以就来说先义后利吧。利益也是很诱惑人的,可是没有义的诱惑拿在手中也很不舒服。如果你还有良心的话,你总会觉得欠别人,这种感觉应该不好受吧。人活在世上,不就图个舒坦嘛。很多人追求利益的最终目的也不就是让自己的 生活过的舒坦点嘛。可是因为丢了义而不舒坦了,那你得的利益有什么用。物质上的满足永远填补不了精神上的黑洞。其实有些利益也不是非得不可的,不是吗?所以,先义后利还是很必要的。

TOP
278#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写照,
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顾炎武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叹,大抵有志之士,
都有着将一腔热血付诸国家,为国家尽心尽力的人生理想。
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事无完事,人无完人,有所付出,
必然得有所牺牲。选择了国家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小家,
儿女绕膝,夫妻举案齐眉的日子就注定和自己无缘了。
大禹治水,九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苏武被匈奴扣留,
于漠北牧羊十九年,待到回到汉朝时,自己的家人大
多已不在,即使后来被皇帝授予再大的官又有何用?
妻子已经不在,儿子连坐而死,更重要的是自己的
青春永远不能回来了,自己当年的报复已无法施展;
文天祥即使被元军俘虏也誓不投降,即使付出生命的
代价也在所不惜,因为他知道,自己选择投笔从戎的
那一刻,就早已将生命、幸福置之度外,满腔热血,
只想“留取丹心照汗青”,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
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大概说的
就是向他们这样的人吧,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舍弃
自己的幸福。
TOP
279#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写照,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顾炎武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叹,大抵有志之士,都有着将一腔热血付诸国家,为国家尽心尽力的人生理想。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事无完事,人无完人,有所付出,必然得有所牺牲。选择了国家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小家,儿女绕膝,夫妻举案齐眉的日子就注定和自己无缘了。大禹治水,九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苏武被匈奴扣留,于漠北牧羊十九年,待到回到汉朝时,自己的家人大多已不在,即使后来被皇帝授予再大的官又有何用?妻子已经不在,儿子连坐而死,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青春永远不能回来了,自己当年的报复已无法施展;文天祥即使被元军俘虏也誓不投降,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因为他知道,自己选择投笔从戎的那一刻,就早已将生命、幸福置之度外,满腔热血,只想“留取丹心照汗青”,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大概说的就是向他们这样的人吧,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舍弃自己的幸福。

TOP
280#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过分注重个人利益而不考虑集体利益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TOP
281#

革命时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还有古代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舍利取义的经典案例,他们为了民族的利益而牺牲自我,达到了高境界的义,是我们值得学习、继承和发扬的。所以做到义要从自身做起。
TOP
282#

在当代中国我们这些青少年更需要注意自己思想素质的培养,多从历史中学习仁义的道理,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TOP
283#

“舍身取义”成语一词的解释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自于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古往今来舍身取义的例子不胜枚举,古代有屈原不愿与一群奸佞小人同流合污,毅然决然的拖入泪罗江,尽管他对楚国和人民无比热爱,在他心里与其卑躬屈膝的活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屈原的身躯虽然随着滔滔江水流逝,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现代的很容易就想到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等都是为了正义事业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看湖南卫视钟山老师主持的“平民英雄”栏目,讲述的都是一些不畏艰险强暴,敢于推身而出的普通人,原来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可爱可敬的人,钟山老师常说:“良知不分贵贱,英雄不论出身”,是的,我们的出身并不能全决定我们的价值,行动才能真正证实我们的价值,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舍身取义是一个重大的抉择,作为学生不是一定要用生命去捍卫正义,爱护生命和维护正义这并不矛盾,当我们遇到不公正的事时,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冷静理智的用和平方式处理,不行再通过法律途径处理。
TOP
284#

            “义”者很难来理解和界定,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义”就是指社会的公平正义,还有见义勇为之类的,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会看到民族之义,国家之义,有大义灭亲,民族义气的说法,而今天人们所讲的“义”内容狭小,仅仅指见义勇为,有时为了社会的正义而牺牲自己个人的一些利益,为了成就大我而牺牲小我,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小我,这是今天一般的理解,但古人的“义”可能内容更宽泛,其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此,通常说“仁义礼智信”,将它们连起来说,这说明古代所说的“义”,内涵更为宽广,应该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它,比如说是国家之义,民族之义,社会之义,朋友之间的义,做人的忠义,等等。
TOP
285#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罗生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因为这个死人,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竟然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打奴婢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上吊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 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已经开始了。罗伦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考中了状元。


竟:竟然、想不到。从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罗生的拾金不昧行为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不由得令人大加赞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