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非常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尊重彼此、互亲互爱为准则,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就是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
“仁者爱人”的“爱”,是有讲究的.早在《礼记·檀弓》篇中,儒家先贤就发出了“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的警示.所谓“爱人以德”,就是指在遇到朋友、上级犯错的时候,要以道德标准为原则,不避讳、不偏护,恰当地指出他们的问题,以此作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儒者之所以时刻用道德修养来要求人、培养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深刻认识到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这一重要的社会规范.儒家在讨论个人行为准则时,总是坚决倡导以社会公序良俗为依归、以道德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理念,这种理念其实就是“以德立人”.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源远流长. 首先,“仁者爱人、以德立人”是一种和人为善的思想.“仁者爱人”一语,重点在爱的对象,是“爱人”而非“爱我”,也就是要时时对他人展现善意,且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在道德上将会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