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仁的最本真的普遍涵义是对天所生之物都要有同情和爱。从生命的意义上说,人与动植物都是自然宇宙所生。儒家的仁爱思想从“孝”开始,一层一层推出去,推到人类,推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主张人类要爱自然、尊重自然, 与自然、宇宙和谐相处。对待植物、山水要深怀敬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这种“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体验, 只有境界很高的人才有这种体验。缺乏这种境界的人,只见山是山,水是水,与我有何相干?更有何乐?在仁知之人看来,自然界充满生意,与之融为一体,不计利害,就是仁者情怀,能享受到生命的快乐。另一方面对动物也要尊重、爱护。“骥, 不称其力, 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但孔子不称赞其力而称赞其德。孔子认为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和爱护, 也是仁的体现、爱的表现。孔子主张要多了解动植物,多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孔子主张“学诗”, 除了应对交谈以提高生活品味之外, 还因为学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之名”。人的德性之所以尊贵,不在于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任意支配和施暴,而在于同情和爱护一切生命,这是仁爱思想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