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136#

礼仪的精神是什么呢? 换句话说,礼仪讲究什么呢?礼仪讲究自谦而敬人,反对骄傲自满。枟曲礼枠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枟曲礼枠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又曰:“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讲的就是“自谦而敬人”这个意思。
TOP
137#

谈及礼每个人可能就会联想到礼仪,握手,鞠躬,这是一种对礼错误的理解,现在所说的礼仪不过是先秦时代的仪,礼又是另一部分。所以礼与仪要分清楚,不然礼的精神就会理解成仪的精神了。中国古代有三本关于礼最重要的著作《周礼》《仪礼》《礼记》,这三本书承载的是中国思想源头最重要的部分。礼的形成已经很难考证,从《论语》里面说的夏礼、殷礼说明这个时候礼已经成型了。孔子认为周礼是最好的,所以他年轻时就主要复礼。加上司马迁对先秦时期的“礼坏乐崩”描述说明,礼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礼又是什么呢?礼在古代就是介于道德与法制之间的东西,如今没有等价它的词,礼包括礼制,礼仪,官职,祭祀,音乐,舞蹈,服饰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体现出等级制度,不同爵位,等级的人所用的礼是不同的,也有规范人的作用,所以礼应该是一种文明。当我们谈及古希腊文明时,我们第一反应的是智慧,第二是艺术等,智慧是这个文明的标志。相反,中国也是一样,中国文明最早的时候,礼就代表这中国文明。否则孔子为何说狄夷部落的君王有等于没有呢?这些落后的部落没有发展出礼,礼是那个时代先进的标志,所以礼是先秦古代的文明一点不为过,所谓礼仪之邦真正指的是这一点。礼如今已经消逝了,但是礼的精神还是存在的,中国人见到不同的人都会行礼,这就是一种刻入骨子里的一种礼精神。但是礼经过儒家的发展,其已经汇入了儒士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个代表着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繁杂的礼仪制度可以消失,但是这份精神我们要用于传承。
TOP
138#

“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周礼的强烈向往是一个精神世界面对惨淡的现实世界发出的呼号。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浸润着人,塑造着人,使高贵的气质流淌在人身上。在当代中国,复兴繁文缛节自然不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但是我们能否借鉴传统礼俗中的一两朵花苞来为今天的生活进行点缀呢?曾经的我不大了解每年过年时祭天祭社的传统仪式意义何在,后来我才逐渐明白:这是一种对自然给予人类物质馈赠的感恩,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交汇点。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说道:真正的礼仪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对他人情绪的照顾和体谅。可以说这种真正的礼不仅被我们运用到了对待他人之中,也被我们运用到了对待自然万物之中。一点对箪食瓢饮的感激之情便是“礼”生发的根源。礼不仅成为了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了人与自然万物交往的媒介。
云南财经大学 陶景成
TOP
139#

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也就是社会秩序和个人的礼,而礼的精神有以下几点:
第一,规则。礼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比如礼节礼仪,强调人们应当的遵守和维护的共同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潜移默化中约束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向善向好。
第二,敬畏。没有敬畏之心,礼是虚礼,并且“法”是最根本的礼。人应该学会敬畏,敬畏法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提高规则意识。
第三,仁爱。礼强调爱自己也爱他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待人,互相体谅,和谐相处。
TOP
140#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其实“礼”的本质就是一种行为规范,一种社会规范,如果每一个处于社会之中的人都能去遵守“礼”,孔子认为这个世界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天下大同其实就是和谐社会的意思。礼是仁的表现,仁是礼的外在。“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礼是为了和谐,是为了社会良好秩序。
TOP
141#

礼和乐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们的核心都在于仁爱之心。如果不懂得仁爱的人,根本谈不上礼和乐的内核。仁爱之心说的是可以通过学习能够得到提升的一种修养。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力量。它可以影响自己,也可以影响周边的人。它可以让我们的学习范围更加宽阔,能够让自己更懂得照顾其他人的感受,胸襟更加宽广。就好比我们身边有一部分人,他们并没有很高的学历,或者很大的成就;可是和他们相处的时候,我们会从心底里觉得舒服。这样的人,可以说就是具备仁爱之心的人了。
在古代,“礼“、”乐“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而恭敬、有德的态度也是现代社会所缺少的,身居高位的人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更应该做好表率,引领道德风尚。
TOP
142#

尊敬,是礼的本原。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结合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好多传统礼仪都被简化,被西化,甚至被丢掉了。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礼仪可能是有些繁琐,但是我们也应该铭记,而不是忘记,因为那也是我们礼仪,或者说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但中国的电视剧,甚至是一些历史剧甚至都没有专业的礼仪指导。要不是电视剧《甄嬛传》的爆火,引起了人们对礼仪的重视,现在的电视剧,重视礼仪的只会越来越少。事实上,礼仪神态不仅能反应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身份地位,甚至也能表达出很多情绪和性格上的东西。礼仪绝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也可以体现出很多别的东西。所以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讲文明,守礼貌。仔细想想,的确很有道理。
TOP
143#

礼是指道德内心标准下的外在行为规范。中华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礼仪在日常的交往中也极其重要,对他人的尊称是我们的友好传统,尊重长辈,爱护朋友是礼的最基本表现
TOP
144#

“礼”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时至今日“礼”的文化基因已经深深刻在中华儿女的骨血之中。对于师长要尊敬,对于同学朋友要友爱,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给予关爱,这些都属于“礼”。
TOP
145#

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的核心意义就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使所有人各安其位,谁也别做非分之想,以此来维护宗法社会的和谐稳定。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思想之一,不仅是重要治国思想,也是百姓尊崇的价值规范。千百年来,因为礼的存在,能够以恢弘的气度、自信的神态、端庄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了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家庭伦理等方面在内的礼文化。
TOP
146#

礼之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去细细品味,相信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TOP
147#

仁的精神,人的旨归有些时候从来不是一些高深莫测的东西。从直接的词义分析的角度。仁还可以是“种子”,比如杏仁、桃仁等等,它们在果实的中心位置。它们的使命是传承,仁的本质也是生生不息的传承,惟有悉心浇灌,成就自我才能履行传承的使命。汲取的营养一个是自我修养,一个就是外在教化。如今仁爱之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下来的种子,仁一步步传承,其内核自然也生生不息地被传递下去。
TOP
148#

“礼”——周礼,孔子提出“仁”的观念作为“礼”的理论基础,他的目标是恢复周礼。
TOP
14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礼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将 “  守礼与否  ” ,视为 “ 有无德行 ” 的重要标准,
德是内核,礼是形式,将礼升华为一种社会理念,并予以实施和推行,就是所谓的礼治精神。
礼文化及礼治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亲和政策和伦理亲情。
人际伦理,社会秩序,来自于人的自身,又返利于人的自身,最易为人接受和执行,也最易深入人心。
“ 礼 ” 将人与禽兽区别开来,这是文明意识的进步,“ 礼 ” 是怎样与他人相处,协调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社会秩序的确立。
大力弘扬礼文化及礼治精神,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尤为重要。
礼的本质是规范,规范需要程序作为载体,程序的存在也是对一种既定社会秩序的肯定和再现。在价值序列中,孔子重视规范下所蕴含的情感和德行。就礼本身而言,他更强调程序在价值序列中的首要地位。
TOP
150#

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却仰仗地位去欺凌看低他人的人无礼;即便是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或者招猫逗狗的纨绔子弟,愿意尊重他人,行为上帮助弱小的人,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和他人交谈,也是有礼之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