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 [复制链接]

31#

中华义理概述

五常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另有孝,忠,勇,武,慈,仁,明,德等等。
TOP
32#

翻开《论语》,不难发现有不少生动的教育事例,一直让人津津乐道。常常与学生一起读《论语》,其中的一些片段,印象颇为深刻。《论语·颜渊》中记载弟子樊迟向孔子请问什么是智慧,孔子没有长篇大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樊迟大谈特谈,而是很简明地答道:知人。一个看似高深莫测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是言简意赅,深刻深沉,不禁让人叹服!其实最简单的也是最根本的,当知道学生性格、爱好、习性,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材施教,教育起来,自然驾轻就熟,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而对于一些接受能力不强的弟子,孔子则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启发弟子。于是,他的弟子颜渊称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每当看到这样的字句时,我都感动不已,更佩服孔子高超的教育艺术

TOP
33#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练,使其发展得越来越好,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这个精髓带动着中国文化部断向前发展,也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地位,是中国文化指引着无数中国人不断的努力奋斗,让中国经济发展发展得越来越快,可以说中国文化带动着经济的发展。人不能忘本,我们应该学习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让其世代相传,不会流失!!  同时还要学习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TOP
34#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这个时代,甚为急迫。我们走过了农业革命,兴冲冲地去迎接工业革命,以消耗自然能源的代价换取自身的经济发展,等我们精疲力竭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走的路,甚是可悲,我们自己在消灭我们自己!不公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发展,甚至是恶魔式的掠夺发展,造成的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匮乏,道德的消沉,生存思路的漠视,终于我们发现,我们所弃之多年的传统文化才可以拯救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该庆幸他还在?

社会道德的消沉,社会风气的败坏,不完善的教育下的学习机器,社会经济的变态发展,自然地恶性破坏,这些都是我们漠视我们传统文化的恶果,所需要的良方,也只有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如果我们可以很好的去实践,去努力的改善,不敢言消灭什么现象,至少以上那些不再是我们头痛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极具时代所需,生存所需,和发展所需,为己,为人,为国,为人类,皆是良方啊!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很好的实践!从自己开始很好的去实践!

TOP
35#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现已步入了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文明呈现出许多与现代物质文明相关联的新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信仰、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少年儿童深受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时尚、新潮、独立,富含个性,其行为带有明显的盲目性与反叛性。这不但导致其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也不具备了,在社会实践中反映出很大的不适应性。国学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定位、如何统一、如何形成主题、如何营造高品位,以充分放大其育人功能,铸就体魄健壮、情操高尚、人格完美、能力全面的一代新人,已成为现代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国儒佛道三家及世界上许多古圣先贤都肯定人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彰显了国学教育的真谛。 尽管圣贤的智慧、教诲超越时空。圣学不太好懂,但它揭示了社会规律。人们生存于父子、君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夫妇、长幼、朋友之中,其心术、威仪、衣服、饮食无不各有符合自然法则的规范。遗憾的是现代我们多注重孩子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练,而忽略了其根本教育——国学教育。这些根本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突出。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B>

①、国学教育顺应人生教育的过程——认识阶段(认识基本概念)、情感阶段(对善恶真假美丑的好恶的情绪体验)、意志阶段(克服困难的顽强努力)、实践阶段(力行近乎仁)。

②、国学教育符合人生教育的目标——培养人生理想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德育原则。

正是因为如此,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儒家教育宗旨(即教育目的与理想)可以概括为学做人(成人)的基本目标(成为大丈夫、士、君子式的,社会化的文化的人)和做圣人(圣人)的理想目标(成为仁、智、勇兼有的,真、善、美统一的人),其理论依据是人道设教(即以人之所以为人来教人,与神道设教不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谋生,因为做人的知识与智慧(智慧之真、道德之善、心灵之美)开发了,就容易懂得谋生的技巧;同时,各种各样的谋生技巧也与做人的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其核心是教人(或学习)做人的教育(亦即人生教育),目标是做一个既有人格修养又对社会有用的圣人或贤人。这样一个人是有着——积极的入世态度,天下为公的理念,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智慧,内圣外王的人格修养,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行为能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世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荣辱不惊杀身成仁的正气,等等的,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样的人是现代社会极为缺少的。

我们需要及早地把涵义无穷、具有最高价值的文化经典灌注在孩子的心灵中。因为一个人的文化储备愈雄厚,其发展潜力就愈大,将来在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愈大。从过去的历史看,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化等大都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犹太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最具才智的文化民族,关键就在于自古以来,它的每一个成员从小就要背诵犹太经典和犹太法典。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儿童也都是从背诵文化经典开始启蒙教育的。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古代名人,无一不是由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毛泽东、胡适之、陈寅恪等近现代名人也都是因童年诵读经典奠定了文化的根基。许多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其儿时启蒙同样是由背诵经典开始。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具备雄厚的国学底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ersonName ProductID="杨振宁" w:st="on">杨振宁ersonName>博士从小背诵《孟子》全书,日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自小跟随通汉学的父亲背诵中国文化经典,尤其钟情于《老子》和《庄子》。事实证明,儿童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

综上,我认为施行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在于p>

1、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学习经典可以升华人生的境界,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以利于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礼义之邦。

2、对文化发展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个民族国家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即发展个性文化)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根本途径。所以,用传统文化教育下一代,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且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亨廷顿将各国之间的竞争归结为文化的竞争,并将文化发展作为西方民族国家与东方民族国家竞争的战略

3、对儿童成长与成才的好处。人的生命有限,从小熟读一些有高度人文价值的文化经典,是吸取人生智能的最方便法门。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迅速地启迪理性,而后可以对各门专业性的学问事半功倍地加以吸收。温故知新,推陈出新,返本开新,内在超越,文艺复兴等等,说的都是这个伟大的道理;培养读书兴趣,增强社会道德、人生理想和身心修养。

4、国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途径。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不言自明。

TOP
36#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什么?

【首先,我是带着好奇心走入这本书的,总以为那些做人的道理,那些民族精神我们在小学就学过了,然而当我细细品味书中的真理后,才真正领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这是一种不寻常的人生教导,读了以后才发现我们那些傲慢的人生态度,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大学生没有必要学这些“没用”的东西,其实刚好相反,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是最应该读这本书的。

之后的我带着恭敬的心读完了这本书,虚心的接受经典的教导,让经典的精神进入我的心灵,它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它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领悟到了经典里所包含的生命精神,它将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受益匪浅”这才是真正学习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了,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使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新的价值观,让我的生活有了新的起点,带着它那种鼓舞人的精神把握现在,开拓明天!】
TOP
37#

延伸中华十大义理现在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人

【说到做人,相信每一个人都想做一个在事业上成功又让众人仰慕的人。

您见过清朝时的铜钱吗?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其实它却包含着一些做人的道理。铜钱所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要内方外圆,方,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

我们从小在家庭、学校受的教育,都是做人要善良、正直,可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却发现世态凄凉,人情冷暖,我们纯真的梦想开始在现实无情的墙壁前碰得粉碎,于是我们犹疑,怀疑我们所接受的思想、做人之方是不是一种傻气。

有这么一句话:诚实是我们做人之本,但是它还需要智慧的保驾护航。中华义理首先就是从诚实做人、仁义做人讲起的,它也系统的讲解了“内方外圆”的做人道理,它的用意是让当代的人们知道中华民族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学习了它之后能够付诸于行动,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发扬光大!】

TOP
38#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经典是历代圣贤的教导

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经典是为人处世的典范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典教育就没有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灵魂。

TOP
39#

中华道德的发展升华,是时代赋予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智慧的结晶,从“为仁由己”、“自强不息”的道德自主性,到“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使命感,无数的道德名言积淀成了泱泱的大国风范和民族的浩然正气。中华道德虽然是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但只要我们作好发展升华这篇大文章,它依然可以在新的世纪光彩耀人、泽被千秋。

TOP
40#

经典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价值...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任重道远
TOP
4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但如果成为功利主义就糟了。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学校变成了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一个生产部门,使教育的价值由发展的境界跌落为生存的手段,这必然把学生变成了以智为主的“机器人”,这就是我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所在。早在1972年提出的“学会生存”这种功利主义极浓的口号,充分宣扬所谓的“丛林法则”,受到了思想家们的批判,可是在我国却有着广阔的市场,影响我们的教育近20年!
TOP
42#

现在的德育不仅媚“洋”,而且媚“俗”。外国流行什么思潮,几个权威专家出国考察后就极力在国内倡导。且不说凯洛夫、苏霍姆林斯基等前苏联的教育家在中国的影响,现在把美国二十年代的杜威都搬出来了,听新课标的解读报告都是以一些外国的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什么?

  另一方面,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在学校制造什么,社会流行什么,教育就追求什么。社会上一切向钱看,中小学就收择校费、办校外校(名校为什么不到老少边穷地区去办分校呢),高校就收提档费,钱成了敲门砖。这样的不正常市场化,就是教育产业化吗?这部分学生怎样看待我们的学校和社会?任你说得天花乱坠,能驱逐孩子心中的疑问和反社会心理吗?
TOP
43#

社会流行浮躁和享乐,学校也不是净土,社会地位的反差让学者型老师减少,谋生型老师增加。受教育者是为了生存,教育者也为了生存,在大多数人看来教师根本就不是什么阳光下崇高的职业!
TOP
44#

我们这一代,吃着麦当劳,看着唐老鸭,玩着变形金刚,做着好莱坞的美梦,期盼着圣诞老人的礼物,讨论的是韩剧的剧情。这些无疑是吸引人的,可是,这些都是我们的吗?我们从小生活环境就到处充斥着外国文化。而我们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却少之又少。拯救我们传统文化,唤醒我们历史记忆,留住我们文化之根,已经迫在眉睫,作为大学生最重要是要重视自己国家文化传统。

TOP
45#

卢梭说过:“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德”中华民族素有追寻美德的传统。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熏陶了一种群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把家庭和谐相处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进而扩大到整个国家。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理想。

说到就尽量做到吧,全民一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