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 [复制链接]

211#

礼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礼记》说“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可见其范围之广,“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
TOP
212#

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只知道所谓西方的“自由、平等”,那么怎么可以证明你的祖国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的5000年的文明,首先都不被自己的炎黄子孙所熟悉,怎么立足于世界。我们的国学是以区别西方的学说、文明文化、意识、文学、思想的中国特有的中国之学,所以他是无所不包的。
国学的教育意义一言以蔽之是传承中国的文明文化。铸造精神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更会将国学弘扬传承下来。
TOP
213#

中国传统经典的思想,理念,方法不仅在古代有其价值,在现在甚至将来也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其对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就有涵养心性,和睦人际的伦理价值,启迪思想,开拓思维的气质简直,愉悦身心
TOP
214#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所蕴涵的天下一家的人间关怀、功德不朽的价值导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及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导向和激励作用,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各种困难、走向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充分发掘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将有助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TOP
215#

便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经典教育与时代联系起来
TOP
216#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道德思想。它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精深财富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对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名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精神动力。
TOP
217#

所谓仁义、仁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学的一部分,这个"人"就是"人民"的"人"。对孔子所提倡的"仁爱",就是要有爱人之心。孔子提出了类似于今天道德金律的"己所不予,勿施于人",这样八个字,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就提出来说,到共产主义,也很难做到。有的学者也认同这个结论。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道德标准,而孔子在那样一个时代,能提出这样一个思想,建立起一套"仁"学的思想体系,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TOP
218#

从古至今,坟书坑儒、文字狱、文化大革命等事件的发生,虽然给当时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但历经岁月的洗礼,中国教育已然走上了一条稳定而又辉煌的道路。追溯这教育的鼻祖,孔子当之无愧。无论是为人处事的原则还是学习态度与方法,都是历代人民尊崇并始终沿用的思想。正因为他,才造就了今天一批有文化、有素养的爱国青年,他们因为祖国的繁荣而熠熠生辉!
TOP
219#

传统文化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因此,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内圣外王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
TOP
220#

       文中作者提到中华经典教育有六个方面的意义: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提高人文素质、改良社会风气、提高汉语水平。如果人们都能认识到这六个方面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中华经典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更是有深刻的意义,我们是却是传统文化洗礼的一代人。我们需要从传统的文化,民族精神的学习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对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让这些中华文化的经典教育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标。
TOP
221#

培养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恢复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这个答案,在孙中山先生那里早已有之。孙中山先生主张“恢复中国人的固有道德”,可惜这种远见卓识没有得到广泛响应。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人提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其结果是,传统道德被打倒了,而新道德却不见培养起来。我们要知道,新道德必须是在旧道德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取消了传统道德,新道德就成为无源之水,必定干涸。培养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培养民族道德素质不可或缺的资源。要培养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就必须传承传统美德。要传承传统美德,就必须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将其纳入到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中华义理确立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主题,每个主题之下汇聚了历代圣贤的教导,并按一定的逻辑结构编列出来,加以阐释。这为推广传统优秀文化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TOP
222#

技与人文,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两翼。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上,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文明成果,即是十大义理。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十大义理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果。
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又可称之为: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生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亿万生命践行的成果,并且由历代圣贤表述出来。
孔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导师,是十大义理的奠基人。《论语》一书已建立了十大义理的基本框架,历代圣贤则为之添砖加瓦。管仲有“四维”之说,包括礼、义、廉、耻。董仲舒有“五常”之说,包括仁、义、礼、智、信。宋代有“八德”之说,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孙中山先生提出“新八德”,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十大义理为核心的中华道统代代相传,以致永远。
TOP
223#

        中华义理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为现代人传统义理的根基严重缺失:《诗经》《大学》《论语》等曾在中国盛行2000多年的经典读物淡出了各类课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传统的“私塾”启蒙教材也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对中华义理一问而三不知是时代的悲哀,然而,无知也就罢了,无知却对其缺乏必要的尊重,则是更可怕的结果——数典忘祖。
        究其原因,一是外来文化对传统义理进行了围剿,二是近些年来知识爆炸对传统义理进行了冲击。自从西学东渐让小学读经被废,十年“文革”又让传统文化遭劫后,现代人孩提时就开始学习外文,大学时才有机会正式接触到经典及其义理,比古时童蒙读经晚了近20年。加之,信息量一大,晦涩难懂的义理就自然被年轻人敬而远之了,固守传统的“老夫子”们如今已不多见,甚至香港资深媒体人魏海军说大陆传统文化的根断了。
        其结果如何?没有传统义理的支撑,语言极易失去庄重和典雅,显得苍白而无力,甚至陷入虚拟世界中而不能自拔。汪涌豪教授在上海中国电信学院的讲演中说:“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当然,我们不是在贬低俗文化,而是提醒人们不要抛弃经典和义理,那才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传统文化的根基。
TOP
224#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财富。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思想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又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千百年来,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刻,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TOP
225#

只有文化意识的觉醒,我们才会尊重自己的文化,才会支持其精神为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要对自己的政治有自信,要在世界上站稳,必须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充实自己,这才是中国最大的道德资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