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61#

   中华经典是古今先贤洞察世界客观规律的大智慧,究竟地表达了世间各种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复杂 的客观规律,是极致的人文科学、社会科、自然科学。
  经典教育,是学习如何运用世间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是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智慧教学,根本的教学,顺乎自然规律的教学。

为什么非要提倡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而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

TOP
62#

没有经典教育的民族,是“无教”的民族。这句话便是一句尖锐的至理。对于现在的中华民族,经典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那么何谓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国学便是经典。然而,我们的国学已经一步步的没落,特别是随着季羡林大师的辞世,我们的国学教育已经到了一个危急的边缘。刚刚苏醒一点的巨龙又开始有了沉睡的迹象,这不能不让人打心底感到焦急。因而,中华民族的经典教育确实已到达一个急切的境地。

TOP
63#

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那种摇头晃脑背诵“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文化内容的封建教育方式已被彻底否定,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四书五经”等经典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运动,却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推崇,有关人士甚至呼吁:让经典教育走进课堂!这种观点是新潮还是复古,众说纷纭。对于让经典进课堂,学校也有自己的苦恼。他们认为,如果能把经典诵读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无疑有其积极意义。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现在升学考试不考这个,家长追着学校要成绩,上面要升学率,学校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
TOP
64#

我认为陈先生的“中华经典说”真的十分在理,看后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我十分认同陈先生的关于“中华经典”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他的这段话,更是让我得到了十分大的启示:“经典具有原创性、典范性、权威性,是人类文明的珍品,是经过历史检验证明最有价值、最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载负崇高的精神与智慧,向人们提供行为标准。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经典是历代圣贤的教导,中华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经典是为人处世的典范,中华经典是历史验证的义理”。而这,又让我想到了孔子的语录《论语》,其中让我体会较深的是〈为政篇〉第二,里面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听各种意见,把觉得怀疑的地方避开,谨慎地说出其余的,这样少犯错误;要多看各种情况。把觉得有危险的地方避开,谨慎地去做其余的。这样就能减少后悔。在生活中不要夸夸其谈,否则就会言多必矢。而且还要三思而后行。论语中还有很多让我回味无穷的,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只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在学习中,我们要刻苦钻研,深入思考,不能空想,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就不会被迷惑。所以,我十分认同陈先生的观点。
TOP
65#

TOP
66#

回复:(陈杰思)[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贡献是深远巨大的。对我国的影响更是绵亘数千年,我国自汉朝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深深地渗透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史学、艺术、民俗等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特质,塑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

      今天我们是很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尤其需要学习儒家文化。如何学习?“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是我们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课题,也我们工作和学习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论语》、《孟子》等原著要了解,其他作者的研究也有必要一读。正如今天儒学文化的思想宝库里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各种著作中,我们可以汲取无尽的精神营养。


       尊重国学,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以及政治制度等,是维持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建设谱诗篇,取得了令世界咂舌的成绩,但可以肯定,我们的文化建设是落后的,需要加强力度和步伐。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结合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古为今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中国建设成为经济文化强国。

TOP
67#

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那种摇头晃脑背诵“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文化内容的封建教育方式已被彻底否定,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四书五经”等经典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运动,却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推崇,有关人士甚至呼吁:让经典教育走进课堂!这种观点是新潮还是复古,众说纷纭。对于让经典进课堂,学校也有自己的苦恼。他们认为,如果能把经典诵读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无疑有其积极意义。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现在升学考试不考这个,家长追着学校要成绩,上面要升学率,学校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

TOP
68#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今天中华“礼仪之邦”的美誉是咱们中国人的自豪!

    学习了中华义理让我感受到中华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不胜荣耀!

我打小只知道中秋节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而学习了中华义理之后才知道“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传说。,
TOP
69#

有些年轻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道德诚信失范迷,失了为国为民的抱负和方向;有些人一味向钱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屡禁不止;有些学子被花巨资送往国外留学成才,但学成后恋国外,流连忘返,结果是为他人服务;有些有学识者,因缺乏道德素质,将所有的知识用在歪门邪道上,以才济其奸。

改变精神贫困,就需要向他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品,而这些健康食品,就存储在中华文化典籍之中。

对于中华儿女的品质遭到外来垃圾文化的熏染及传统优秀文化被践踏之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反思。
TOP
70#

我们不信神,但不代表我们没有信仰

记不得这是在哪里看到的了,很受触动。美国人教小学生读《圣经》,伊斯兰教国家读《古兰经》,印度的《吠陀》等等,都是要人有信仰,而信仰的意义何在?让人能辨是非,明见心性罢了

人的教育首先要明辨善恶,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其次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知晓礼貌,礼仪。这些在宗教经典中都有涉及,四书五经也是记载甚详。诺贝尔奖的得主们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他们一生中学到最重要的知识是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善恶观的确立,与人交往的礼仪。

这也就是经典教育的价值之所在。而中国的现代教育中所缺乏的恰恰这些,故而经典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TOP
71#

中华几千年蕴藏着的、其中的经典数不胜数。几千年的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地沉淀,当然,也有些优秀的文化精神在慢慢丧失。为了保存这些经典,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吧!虽然是21世纪的大学生,不算高级知识分子吧,也算和知识份子是挨边的。而我却深感惭愧,在老师给我们介绍这个有关十大义理的网站之前,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中国义理,中国十大义理有那十个。通过学习,在这个网站,我学到了更多的精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它们就是中华的经典。为了拯救中华的传统,我们应该行动了!
TOP
72#

对于中华经典教育的提倡,无疑是正确的。流传几千年的经典,历经多少人的解读,其意义早已不仅仅是几本经典本身,而是对于中华文化强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外来的文化不断的冲击,我们在辩证吸收的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文化之本、民族之根。
TOP
73#

要是说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我觉得日本动漫对我们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就很说明这一点。从《樱桃小丸子》,到以后的《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再到后来逐渐引进的《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魔卡少女樱》、《火影忍者》等这些日本动漫大片,让在国内的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动漫。所以,现今青少年中喜爱动漫的学生越来越多。逐渐,在全国各地盗版漫画店遍地开花;各地各种形势的动漫画展也越来越多;在网上有关动漫的网站和论坛更是随处可见。
   都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可以说,我们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我们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而现在的青少年接受的都是日本动漫,都是日式的教育色彩和教育方式, 日式的人物形象、日式的思维方式、日式的文化背景……在这种浓烈的日本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以后还能有中国的味道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动漫席卷中国,早在当年的《铁臂阿童木》就开始了,只不过当时我们还有《孙悟空》之类的动画片可以一争高低。到了今天,打开傍晚的电视,举目皆是日本动画片,多到数不过来,《机器猫》、《网球王子》、《犬夜叉》……连我们的名著《西游记》也有了日本版。漫画就更别提了,沦陷得更彻底。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对中华经典教育的忽视,使得日本文化产业有机可乘,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中华经典教育引起重视。

TOP
74#

严格的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经历了“五四”的清理换血、“文革”的涤荡,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餐文化”的冲击之后,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我们处在文化断层、精神断层的边缘。很高兴能够看到像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正在积极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学习、传统经书的诵读,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TOP
75#

指出一点小错误,文章中“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六经中的“礼”是指《礼经》或是说《仪礼》,《礼记》成为经是朱熹修四书五经以后的事。即使这样有的学者认为《仪礼》也不同于周公所制之礼,也不是孔子所作,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为孔子后学之手,与孔子本人没有什么关系,这也只是一种推论,但是在孔子时代《礼记》还没有成为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