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271#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已逐渐被淡忘,什么民族文化,文化灭民族灭等大问题我们先不讲,就讲"人心",中国经典文化里面既有糟粕又有精华,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勇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要延绵下去,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体现,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思想家留下来的文化经典,对新时代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价值观的进一步提升,认真学习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把它落实在自己的日常的生活中,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TOP
27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文化更是内涵丰富,喻理深刻。但是经过千百年的文化发展,在日渐发达的经济水平下,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很多人忽视了对传统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经典文化不像现在的一些学科可以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因此许多地方忽视了对中华经典的学习,导致现在许多人精神物质发展不平衡,甚至失去了道德和良知。但中华经典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升我们的精神力和道德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为人处事时无时不刻的用古人的经验和教育来约束我们,是我们从内心得到升华。
TOP
273#

经典教育的重要性

<P>       <FONT color=#cc33cc></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d1ae6 size=3>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典教育,就难于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灵魂。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歪风邪气等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华民族丧失经典教育而导致的恶果。要减少和消除以上现象,必须重新开展经典教育。</FONT>
<P><
袁小英 发表于 2009-12-5 23:26:31
TOP
274#

伦理和礼仪涉及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身边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可或缺。它渗透到每个人的骨髓里,是无论人种、不分国籍的普及。也许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用的规范和程度,但是它们在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特征是不能磨灭的。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都需要伦理礼仪的约束。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谓“礼仪”,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TOP
275#

    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然而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等歪风邪气的现象也越来越盛行。君子之风渐消,小人之风渐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都是因为中华民族所受到的经典教育不断减少。就像文中所言,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典教育,就难于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灵魂。要减少和消除这些不良现象,必须及早认识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并全力开展中华经典教育。
TOP
276#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TOP
277#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对传统美德进行现代转化,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新文明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所以现在中华经典的教育就显得紧迫了,这可是关乎我们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的未来!
TOP
278#

...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


<P><FONT size=4><B>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B></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                    
<p></FONT></FONT>
<p>
<
陈杰思 发表于 2009-3-19 23:11:14
TOP
279#

回复 274楼武科大唐依伟的帖子

伦理和礼仪涉及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身边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可或缺。它渗透到每个人的骨髓里,是无论人种、不分国籍的普及。也许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用的规范和程度,但是它们在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特征是不能磨灭的。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都需要伦理礼仪的约束。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谓“礼仪”,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TOP
280#

”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不接受经典教育,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良思想不断侵入,歪风邪气日益熏染“,然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即使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缺失国学经典方面,也没有太大的政策改变。尤其是在大学,很多大学都取消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比如像我们学校的理工科类专业。大学语文课肩负着传承、弘扬国学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很多开设了大学语文的高校的由于受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而淡化了国学教育,为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将中华经典国学教育纳入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中已具有急迫性
TOP
281#

中华教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哲人,老子,孔子,孟子等等,更是为 中华经典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今的我们,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应摒弃我们的经典教育,而应将两者融汇贯通,打造一个更优质的人才,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TOP
282#

我们要懂礼懂德    重新开展经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自己做起,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则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社会上的各种不好的现象也能得到本质上的解决。
TOP
283#

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流行阅读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流行阅读的读者是从趣味性、娱乐性、怪异性、刺激性等角度选择读物,而经典则缺乏趣味性、娱乐性、怪异性、刺激性,通常不会成为人们选择的对象,经典阅读越来越边缘化。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不接受经典教育,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良思想不断侵入,歪风邪气日益熏染。当他长大成人之时,世俗之见占据了他的头脑,当不良的品性已经形成,在这样的情形下再来面对经典,就会用内心的不良意识来抗拒、排斥、歪曲经典。一个民族在其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远离经典教育,则不良思想大行其道,歪风邪气日益猖獗,时间一久,民族精神就会沦丧,民族品格就会扭曲,民族整体的人文素质大大下降。中华民族远抛弃经典教育长达近一个世纪,经典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在现实生活中已难寻踪影。在全民族中推行中华经典教育,已经是非常迫切了!








阮元认为“圣贤之道存于经”,故“育才首在通经,奉圣人之至教。”(4)儒家经典讲的“常道”,是永恒的道,是不变的道。无论时光如何流移,无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有人性存在,人们都应当遵守经典所载的常道,此即“知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5)如果丧失“常道”,那么人生活就没有根基,沉沦于无常之中,随波逐流, 没有原则,丧失信念。重新树立中国人生活的基本原则,重新确立中国人的信念,就必须推行中华经典教育。
TOP
284#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一词据查起于清末,与当时欧美西方文化所传入的“西学”相对而言,中国固有的学术称为“中学”。一直到刘师培先生撰写《国学发微》,“国学”一词才成为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通称。广义上的国学是指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为枝叶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在科学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最需要什么?需要道德的感召和教化,需要人的心灵得到修复,需要美德得以复苏,需要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社会,对于这一切其落脚点都在于提升素质、培育文明的实际行动上。由此看来,开展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传统道德伦理、开启人们的思维智慧、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学,于万世太平”的神圣使命。
TOP
285#

这说明孔子教育的重点就在于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培养。“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7)。即使是文学经典的学习,主要目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运用诗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德。朱子说得很明白:“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名声,取礼禄而已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