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256#

        随着人们生活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作与学习的效率越来越高,我们时时处在神经紧张的状态,每天只有忙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给了我们如何生活丰富的建议,它探究人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方法。因此,在这个繁忙的社会,我们加强经典的教育刻不容缓。
最后编辑莫知之 最后编辑于 2015-06-20 23:50:34
TOP
257#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经典文化而选择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不知是因其晦涩难懂而故意为之还是觉得其意义不大而轻视之。总之,其经典文化就这样被一大批的国人很有默契得忽略了。但,忽视经典的结果就是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灵魂,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逃离自己“不堪”的国家,选择其他的国家生活。因此,经典教育的普及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势在必行的。
TOP
258#

经典是经过历史检验证明最有价值、最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载负崇高的精神与智慧,向人们提供行为标准,是人类文明的珍品。中华经典更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孔子创办私学,将我国古代经典“四书五经”很好的传播学习,中华经典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这种现象就消失了,人们更多的接受学习西方的知识理论,对于中华经典置之不理,甚至出现了要抛弃中华经典的现象。现在九年义务教育虽然让我们对中华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但是并不深入,只限于表面甚至有的人还是一概不知。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提起中华经典的内容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对于中华经典的教育是相当迫切的。当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也都自觉的行动起来维护中华经典文化,比如国学夏令营,国学公园的建立等措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学习。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对于中华经典的学习仍然迫在眉睫。
TOP
259#

孩子从小教育,没有什么坏处,特别面对中国现在西方文化深种,本族文化高高挂起的状况,中国一不小心就会丢失属于自己特色的灵魂。孩子最开始从妈妈肚子里出来,脑子脑子里是空白的,后来的东西都是后天慢慢的学来的。所以最开始就给给他灌输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会被歪风邪气给破坏在他灵魂中的哪一点本心。
从我的经验来看,最开始学文言文,我心里是非常的抗拒的,因为它难以理解,一个简简单单的“之”就有好几十个意思。一个头两个大,有文言文能避则避,但是作为学生群体,文言文是怎么也避免不了的,所以要学就认真的学吧,反正又不会少块肉。就这样和文言文结缘,发现原来文言文有好多的经典,经常读不仅可以修养身心,还可以净化心灵,感觉心中一片空明。
TOP
260#

       中华经典,之所以叫做经典,是因为它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历史的证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哲理、知识、精神以及道德。学习中华经典,不仅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贯通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典给予学习它的人道德的提升、心境的提升、精神的提升。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中华经典教育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和道德准则,这些都要求我们推进中华经典教育。同时,中华经典教育在中国古代就受到重视,四书五经在许多朝代便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就证明了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现今,经典教育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这种现象并不乐观,就更加警醒我们推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要大力呼吁人们投身于经典学习中,从中获取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中华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精华部分。在平时可以诵读经典文本,背诵经典文本,把握文本中所承载的精神、道德、知识和哲理,以此来形成自己的品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指引自己的方向。
TOP
261#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也促使着人们的内心变得时常焦躁不安,也常常忽视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铭记与发扬。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铭记于心,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弘扬中华的优秀精髓,也有利于我们塑造纯净的心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完善自己,更好的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避免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里形成焦躁不安的心理。中华民族有大量的优秀传统读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都被现代人遗忘了,在此,推荐大家阅读像<<大学》、《中庸》、《老子》等优秀经典读物,有利于沉淀我们浮躁的内心世界,同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不仅深入到每个国人的内心更能走向世界,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与学习。
TOP
262#

什么是国学呢?一般地说,国学就是指中国的传统之学,它所研究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现代学科分类来说,是指那些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与语言文字学的专门之学。国学,应该是西学东渐以后才相应出现的叫法,在国内叫国学,在国外则叫做汉学。
近几年来,我观看电视时经常发现一些电视台举办《汉语桥》等节目,许多外国人到中国留学也好、工作也好,都对于学习汉语、阅读中国史书诗词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针对中国人举办的《中国成语汉字大赛》等也相应展开。我渐渐感觉到那极力推崇学习英文的社会热情已渐渐平淡,而我们对于自己的国度——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TOP
263#

习近平同志也曾在曲阜讲话中提出应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和时代精神相协调,应甄别儒家思想治国理政、教育化成得以实施的土壤与今天有何异同,拭去其被统治者利用而蒙上的依附于权力的灰尘,释放其超越时空的符合良心的光芒,才能使传统中的精华得以弘扬。
国学教育热,传统文化热,是我们对一百多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后的积极回应。我们应该顺应这股潮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正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我始终不认为学习这些国学的内容是为了什么功利性或者反复思考值不值得。我仅是把它看做一种传承,一种责任,一种力量。是一种积蓄了几百几千年的文化力量。
TOP
264#

    什么是传统教育?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代以前。商周时代,中国教育已有相当的积累,知识大体具备规模,这就为学校教育的兴盛发展创造了条件。西周时期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明的果实成熟了,中国教育进入了“古典”时代,产生了私学和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群体,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育家,如群星灿烂,各家学派教育思想竞相争辉。不仅《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礼记》、《管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教育资料,而且还出现了像《大学》、《学记》、《劝学》、《弟子职》等这样的教育专著。这些教育专著是春秋战国时代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经典名著的学习一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经典学习,刻不容缓。
TOP
265#

“中国现代教育所缺乏的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教育,刚好可以由中华经典教育加以弥补。”这句话正恰好说明了中华经典教育可以使当代人更好的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及道德素质,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现代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范围,市场经济文化领衔世界,传统文化退居二线,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人们快步向前追寻的同时,当人们逐渐发现进步的同时也意味着某种东西的丧失时,猛一回头,顿时醒悟,原来老祖宗用生命践行出来的那些精神财富是丢不得的,我们应该带着他们出发。于是,最近这些年不少领域出现了“国学热”。也许有些人仍然不明白,那些“过时的”的东西对于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到底有何意义。我想说,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朝代怎么更替,人性骨子里的某些东西是必须长存的,一旦真的缺失,那将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TOP
266#

培育良知
何谓良知,良知就是德性、理性、对的统一体。比如:人做了不对的事,心中就感到不安,这就是良知。
良心是本来就存在的善良之心,也是所谓的仁义之心,存在于人的,难道不是仁义之心吗?人之所以丧失良知,也就是像斧子对待树木那样,天天砍伐它。那么,树木怎么能茂盛呢?如果你天天滋养它,它不可能不成长。
良知是人天生的灵根,自然会生生不息,只因为被私欲拖累,把这灵根残害蒙蔽了,使它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了。既然除掉了恶念,就是善念,也就是恢复了心的本体。例如:阳光被哪个乌云散开后,阳光又会重现,若恶念已被除掉,而又去存养一个善念,这岂不是在阳光下又添一盏明灯。
这就是在培养良知,自己的良知,正式你自己的行为准则。自己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会有丝毫的隐瞒。假装一个人失去了良知,那么,他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我认为,他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意义,他将成为社会的渣滓,最终被社会淘汰。
TOP
267#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长治久安。
TOP
268#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万世一系、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然而从20世纪初开始,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场世纪性的浩劫,传统文化几近断裂。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飞速地发展,然而,人文缺失、谈吐粗俗、人心浮躁、痞性日张、道德危浅,连维系社会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诚信都成了问题。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新时期,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内容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重视,也深深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历史性的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 弘扬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将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荫翳千秋后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中华传统文化许多宝贵内容直到今天还在闪烁着光芒。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挖掘其优秀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其表现形式。
TOP
269#

当理想和现实碰撞。
当理想和现实碰撞,是一件很可能发生同时又很无奈很难过的事情。

现今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充斥眼球,它给我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却在快感之后带给我们更长久的空虚寂寞。重要的是,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去看待这一社会现象。
其一是包容和承认。存在即合理,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并非罪大恶极,我们没有立场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批判、去指责。
其二是行动和推广。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怪异性,然而经典却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权威性,它是我们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多论坛和公益讲座的出现。在此,为国学基金会点赞。
TOP
27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世界各族文化的根本,是全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经典所蕴含常理常道,"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经典乃文化之宝藏,其价值历久弥新。人类任何一个文化系统均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它博造文化,推动历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音乐、美术、文学等各有经典,而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经典有:《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