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226#

中华经典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经典教育,没有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的弘扬与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将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践行中华经典教育的主体。我们应该重视起对于中华经典的学习。从自己做起,认真学习经典文化知识,弘扬传统精神,践行民族道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TOP
22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滋生在世界东方的土壤。作为中国人,怎能不为自己的祖国骄傲,我们血脉里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奋斗力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三国演义,英雄辈出;魏晋贤士,不与世俗;开元盛世,繁华巅峰;明清故事,几曲轮回••••••厚重的文化如陈年美酒,值得细细品尝。以先贤智慧育人,实则必须,勿忘根本,才能走好人生。
TOP
228#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内涵的民族,就是一个无法立足的民族,百姓也无法团结,而现如今自从西方思想席卷中国,崇洋媚外的思想根深蒂固,我们似乎不在在乎我们的本土文化,与此同时,日本却将我们的文化演绎的很完美,韩国也来跟我们争夺端午节呀各种的,在这种危急时刻我们也只是很愤怒,而我想说的是我们不是应该在沉默中愤怒而是应该在沉默中爆发,好好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
TOP
229#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经典古籍构成了它的核心。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它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它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内容。它包含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例如:“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例如:“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个人、集体、国家连成一体,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在别的国家是很少见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TOP
230#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文化积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而如今的市场经济,已将经典置之脑后,趋功近利、投机取巧仿佛成了“经典”,致使市场经济混乱,人情冷淡。所以,中华经典教育也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中华经典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文化背景。

因此,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TOP
231#

忠于国忠于家,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如果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这么要求自己,我相信社会负面问题会少很多,社会风气也要好很多。 现在这个社会这么多元化,西方文化给我们强烈的冲击,忠孝仁义是我们非常需要的,特别是礼仪廉耻,要是官员收了钱自己心里面都十分愧疚,子女不孝会受到所有人强烈的谴责,背叛家庭会被所有人不耻,那些堕落的腐化的东西,人们一谈论都会生气,每个人对社会对家庭有巨大的责任感,对所有事物有一种包容的心态,这样秩序良好的社会,不就实现现代化了。
TOP
232#

        谈义理之教育就离不开经典之研读,人们首先会问那些思想是哪来的,然后会问那里面有什么,所以重读经典很重要。尽管自“五经”而“四书”,自“经学”而“理学”,儒家文化及其经典著述完成了其历史的使命,但它们对于中国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乃至民俗心理的重大影响,并未随时磨灭;而且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它们对于凝结中华民族以思想、道德、文化、学术乃至政治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的卓越贡献,更在与时俱增。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坐标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发现,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保持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共识基础,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底蕴,更是可持续性地走向现代化未来的不竭精神源泉。
        “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曾精辟地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钱穆也曾在《国史大纲》中告诫我们,一国国民不可“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而当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那么,就让我们从不断的诵读开始,温故而知新,通过对中华经典的温情沉浸和敬意培育,立志做一个出色的民族文化传人吧。
TOP
233#

 现代社会属于多元价值的社会,在这种文化多元的是社会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复兴传统文化?由于改革开放,我们社会不可避免的会接受价值多元。因此,我们应该对于自己的文化前景保持一种危机感,以免在主权上独立了,在文化上欲成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中国文化本来有强大的兼容能力,但我们所面对,是形势相当强大的西方现代文明,而我们年轻的一代,对自己的文化相当疏隔,崇洋者多,自信者少。因此,政府必须把中华文化放在主导位置,同时让其他文化存在,以维持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特色,而形成主流与交流的体系;主流永远不失其主导的性质,由之而体现我们文化道并行而不悖的磅礴精神。
 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由这五大冲突,造成了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以及价值的五大危机。这些五大冲突和五大危机时时刻刻在困扰着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尽管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们还是感到困惑和迷茫,焦躁和烦闷,压抑和忧虑,孤独和自卑,感到精神空虚、心浮气躁,感到无所适从。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和 危机,我们很难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到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可以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帮助。传统文化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因此,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内圣外王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如关于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认为富与贵,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但是,对待物质利益,不可放纵欲念,没有节制,要做到“欲而不贪”,要掌握中和适度的原则,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大思想大智慧,它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夭寿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传统哲学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慎独,它要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要在功名利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在传统文化看来,只有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才能实现平治天下的宏伟目标,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追求的不是一种有限的、狭隘的功利之用,而是一种人生之妙用、人生之大用。它对于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都有极大的帮助。只有文化意识的觉醒,我们才会尊重自己的文化,才会支持其精神而为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要对自己的政治有自信,要在世界上站稳,在国际上不为强权所欺凌,则必须为自己的文化传统充实自己,这才是中国最大的道德资源,有此而后有力量,有原则,有决断,中国才能在维持世界秩序方面起到正面的作用,才能成为万邦敬仰的泱泱大国。
TOP
234#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珍品,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历史检验过的具有价值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有利于发扬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荣辱观。但是现如今快餐文化的增多令传统经典与我们的生活愈来愈远,如果我们远离经典教育,那么不良思想就会大行其道,时间一久,民族精神就会沦丧,所以加强中华经典教育迫在眉睫。
TOP
235#

我个人觉得竭尽一切社会力量深化发展教育的质量,将“实践出真知识”这个信条深入投入到中小学教育当中,大力吸收社会实践成功的人士进入中小学成为客座的教师。以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夯实。如果类似的改革不能实行,也许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继续在力竭和不稳定当中艰苦地爬行,甚至没有力量抵抗教育发达的国家的打击,并在打击中进入下一轮的国家命运的起伏。
TOP
236#

        中华经典文化恰似一汪清澈的湖水,而如今的我们却似被禁锢的困兽,只习惯于驻足于岸边远远地欣赏那潜存的宁静,却不愿进一步触及它那晶莹的水滴,感知它那宁静表面下的绚烂。在我看来人之所以异于世间灵物,是在于我们能感知情感,控制情绪,辨别是非并将其精髓传承下来。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华文化之所以经典不仅是因为它是中华五千年场历史长河的积淀,更是因为它反应了中华民族道德思想的成长。一个民族最耻辱的不是不够强大,而是忽略本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凝聚力。中华名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灿烂的文化必须由我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最后编辑周玉婷 最后编辑于 2015-03-24 18:47:41
TOP
237#

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五千年的发展而不衰,不止于它优美的文字,超越物欲的精神内涵,更在于它教人育人的深刻哲理。这些经典的词句,汇成一起,成为一条长河,载着古人的灵魂,似乎在唤道人们远离那些世俗的尔虞我诈,人间的物欲横流。诚然,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化了,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一直指引着我们。修身养性,关注自己的内在品格的锻造与培养,是我们人生不断前进道路中不变的课题。做一个真正的有素质的人,就必须是有一定的道德,一定的思想,一定的内涵。一个健康的人就必须在身体健康之上,思想健康。故说到此,中国经典文化及经典教育的意义已不言而喻。而对于我们这些精神匮乏的人,经典教育不亚于一剂良药。
TOP
238#

国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娃娃抓起,儿童背诵中华文化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长大成人后自然会明白中国历代圣贤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懂得内圣外王、成己成物、知性知天的道理,从而固守之、践履之、证成之,将圣贤的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积极地去参与历史文化的大创造,努力做到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
TOP
239#

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提升国民的道德伦理和人格修养,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防御和调节能力,让国民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得我中华民族更具向心力,永远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TOP
240#

教育乃是国之根本,经典教育更是如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至今依然能够为人所知的经典,必有其深远意义。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提升国民的道德伦理和人格修养,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防御和调节能力,让国民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得我中华民族更具向心力,永远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陈先生所说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典教育,就难于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灵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