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196#

我认为,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也风靡全球。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子都是看着西方的《哈利波特》长大的,对于中国的经典文化越来越不重视,这是很可悲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祖先很不容易保留下来的经典文化,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从我们自身做起,发扬中华经典文化。
TOP
197#

西方文化对我们中国文化是一种侵蚀,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西方文化的一切,对于西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要有选择性的接受西方文化,并保留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中国经典文化,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TOP
198#

      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合理的东西,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仍有积极意义。只有以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基总体而言,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方面仍显得较薄弱。因此,我们在此大声疾呼,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因为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TOP
199#

通过文学经典教育,文学经典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民族精神也得以一代一代延续。对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而言,缺乏某些一致的价值观与某种共同的精神,就失去了维系这个社会或民族的精神支柱。缺乏向心力的社会与民族是一盘散沙,无法凝聚民心与民力。不管是否已经意识到,在我们心中,留存着的某些信念与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这些信念与精神的形成,重要的来源正是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学习与理解,逐渐将经典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与价值内化为自身的精神与价值的过程。通过文学经典的一代一代传递,民族精神也一代一代延续,社会因此才能和谐发展。
读经典,品内涵
TOP
200#

中华文化教育有利于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TOP
201#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做一个在商场的实力派,还要学好中华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当然要把这种文化发扬出去。现代的人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想法,付出要有好处,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有好处的,而且是很自豪的。不仅在学校,在社会里也要这样,将传统发扬广大。
TOP
2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全球性也表现了出来,此时,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显示出厚重的底蕴。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华经典教育!
TOP
203#

中华文化中优秀道德传统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课题,必定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儿童抓起,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起点。良好行为的养成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树立并非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在学校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公民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同向引导。我们就是要学生结合生活感受,进行道德体验和判断,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积淀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传承中华文明和传统美德。
读经典,品内涵
TOP
204#

     当下,已没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读中华国学的意义了,当然也就没有心思去潜心研读《大学》了。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小学即:“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  《大学》是儒家的重要著作,居《四书》之首。其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门。《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最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将修身治世的思想,涵养品性的智慧,阐述得深刻而透彻。每每拨冗研读,都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如果人生是一段特殊的旅程,《大学》则以儒家的理想为依托,为人生规划和前进方向指点迷津,终点乃至善,路径为格物而致知,致知而诚意,诚意而正心,正心而齐家,齐家而治国,治国而平天下。胸怀大志,身任天下,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内心修养,唯有独善其身,才能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
TOP
205#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游击、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TOP
20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五千年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令千万人受益。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经典文化教育慢慢地淡出人们的生活。加强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是如今一个重要的举措。
TOP
207#

我觉得西方有很多文化进入国门前是应当被筛选的,保留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外国不好的文化所腐蚀。
TOP
208#

经典往往是后者很难与之媲美的,中华经典教育必然也是极为迫切的,虽然说我们现在学生在小初高中会学一些诗词,但在我看来却是不够的,中华的经典之作绝不仅仅是诗词而已,更有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必然不能不学,但是中华的经典也是万万不能弃之不顾的,懂礼方知伦理,经典文化不是商品软件,不会被淘汰,但是只让它存在却不普及,这也不过是浪费老祖宗的心血罢了。
TOP
209#

姑且套用一句流行的句式以作小结——“经典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经典的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凡对人类文化有过重大贡献和持久影响的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经典文化与经典教育,尤其中国文化,更是以经典为中心的文化,很难想象没有经典的教育能够培养出真正热爱中华文化的中国人。一个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没有“温情和敬意”的人,充其量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而一个全以外来文化为圭臬而绝无本土文化为参照的中国人,大概只能称之为“转基因的中国人”了。
TOP
210#

          我觉得经典教育应该从我们大学生开始,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大学教育主要是物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非德行的教育,是技能的教育而不是智慧的教育,是“器”、“技”、“艺”的教育而非“道”的教育,是“谋食”的教育而非“谋道”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合理的东西,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仍有积极意义。只有以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基总体而言,在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方面仍显得较薄弱。因此,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