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显示出厚重的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了多少人、多少事,留下了多少宝贵的中华经典,这是给国人一笔及其珍贵的财富。中华经典浩如烟海,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等待人们探寻。而如今,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华经典在青少年一代中普及率如此之低,年轻一代宁愿看没有营养的青春文学,看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也不愿拿起那散发着墨香的,满含先人智慧的中华经典。中华经典中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正是我们年轻一代缺乏的精神。因此,我们急需开展中华经典教育,让年轻的一代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代代流传。
中华经典教育有六个方面的意义: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提高人文素质、改良社会风气、提高汉语水平。民族精神的培育是灵魂和核心,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培育民族精神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民族精神的指导下来提高人文素质、改良社会风气将事半功倍。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表现。民族意识强,才能有好的民族精神。因此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好坏是判断这个民族前途的重要根据。中华经典教育意义重大。
中国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有很多负面新闻,虽然这不是我们社会的主流,但是问题却仍然存在着,这个时候我们就急需一种精神去影响我们,引导我们。我觉得,不断发扬中国经典教育是解决我们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我们应该不断地发扬我们的经典教育文化,不断地用中华经典教育内容武装自己。
在中国义理学发展史上,先后产生过各种义理学思潮,而每一种思潮形成以后,都对中国义理学重新加以诠释,显现出不同的学术风貌。探讨各种义理学思潮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将会有助于揭示历义理发展演变的规律。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繁荣的背后,伴随出现的却是道德价值的缺失,物欲主义盛行,理想主义沉沦,市侩哲学泛滥,义与利、个人与集体、物质与精神都严重失衡。自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主张以来,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当这些外来的意识形态不足以解决当下中国道德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时,人们便重新选择从被忽略已久的国学经典当中寻找精神的家园来填补价值的真空。
中华义理分为“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个方面,这些传统经典恰恰可以为当今中国所遭遇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传统经典涉及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可以为思想道德文化的建设提供准则和典范。这也正是提倡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