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和: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21#

“和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孜孜不懈追求的境界,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其时代精神也展现出一个伟大民族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也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这是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休养生息,和谐发展”的思想相适应的。同时,我们会积极主动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利益,也会积极主动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全,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和谐发展,也只有达到和谐才能实现全社会最大的共赢。

TOP
122#

以和为贵,要学会宽容,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免不了有矛盾产生。海纳百川嘛,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人们不是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要学会忍让,要能忍难忍之事,方能成大事!越王勾践就是最好的例子,能屈能伸,最终完成复国大业。

TOP
123#

和平共处不仅指人类之间的和平,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早在2002年的时候,专家就提出了“地球透支”,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使用,地球已经失去了承受能力,这几年,各种灾害总是频发,一些国家的战乱纷争、地震、海啸、非典、禽流感、蜱虫伤人、还有什么不明病毒、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等等,而人类就是在有高科技,也抵不过大自然的惩罚。这些现象已经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人类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继续肆意破坏地球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希望这些灾难能惊醒人类,好好对得我们的身边的一切!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
TOP
124#

和平共处不仅指人类之间的和平,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早在2002年的时候,专家就提出了“地球透支”,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使用,地球已经失去了承受能力,这几年,各种灾害总是频发,一些国家的战乱纷争、地震、海啸、非典、禽流感、蜱虫伤人、还有什么不明病毒、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等等,而人类就是在有高科技,也抵不过大自然的惩罚。这些现象已经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人类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继续肆意破坏地球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希望这些灾难能惊醒人类,好好对得我们的身边的一切!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
TOP
125#

      记得小时候看《水浒传》,对宋江能在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坐上头把交椅感到很不理解,看看其他英雄人物,哪个不是身怀绝技,武艺高强,经历丰富?有的或出身高贵,有的或仪表堂堂,如二把手卢俊义、百万禁军教头林冲……哪个不比宋江强?要是叫我投票选一把手,我肯定投卢俊义或林冲,怎么也不会选宋江。这宋江出身卑微,上梁山前就是山东郓城县一个基层法院的书记员,一个低级的国家小公务员,这宋江身材矮胖,皮肤黝黑,相貌不佳,武艺平平,为什么偏偏就能得到大家的拥护?赞扬宋江的文章说他是个侠肝义胆,胸怀宽广,仗义疏财,忠义两全的英雄好汉,骂宋江的文章则认为他是个玩弄权术,阴险狡诈的黑老大。不管是褒是贬,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宋江的人际关系、人缘、亲和力是不错的,与梁山众好汉的情感距离是亲近的,虽然其个人才能、形象外表、出身背景都不怎么样,但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却是一流的,所以,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一个人在一个群体中能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与人交往的能力极其重要!
      儒家文化重视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孔子的学生有若日:“礼之用,和为贵”。言礼仪制度之实行,以“和”为最高价值目标,视和谐为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孟子进一步明确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视“人和”为事物成败的关键所在。贵“和”是儒家精神的精髓,强调人际关系要以仁义道德为基本准则。而忠恕之道是孔子仁论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忠”是指忠诚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所谓“恕”是指宽恕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者爱人”的两个不同方面、不同侧面。这便是儒家倡导的“忠恕之道”,亦是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这是孔子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总的指导原则,即总的伦理道德规范。但是,社会是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不同层面的、多种类型的人际关系,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又把“忠恕之道”分别概括表述为:仁、义、礼、智、圣、恭、宽、信、敏、惠等不同伦理规范,强调人人都要遵循人伦纲常。齐景公问政要求每个人的言行都不超出人伦纲常,人与人之间就能维持一种持久的秩序,相安无事。孟子把全部人际关系划分为五大类,提出五项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伦理标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通常称为五伦。在五伦的基本架构下,人人各安其位,每个人都善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努力维系伦理间的和谐关系。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儒家还主张“泛爱众,而亲仁”,“讲信修睦,尚辞让”。孔子认为,“仁”即爱人,仁是一种普遍的人类之爱。孟子进一步提出“亲亲”而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做到这一步,就可以收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回报。,同时,儒家文化强调“讲信修睦谓之人利”。试图构建以爱换取爱,以信任换取信任的人际和谐。从而实现“老者忘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普天下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一整套纲常伦理构成了调整人类社会各种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19:47:38编辑过]

TOP
126#

      儒家人际关系思想为现代社会协调和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关系,重建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人是社会的主体,更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关系,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从本质上看,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确立并调整我国各主要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诚信友善、安定有序的人际和谐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现代社会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权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与价值。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以后,每个人又成为利益的主体,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普遍的利害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与导向,使得一些人的个人主义发展到极至的地步,为满足个人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利益竞争、分配不公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日渐紧张、疏离。唯利是图、道德冷漠、真情失落、诚信缺失、理想信念淡漠,导致以集体主义和互助友爱、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再为人们所认同,利己主义、功利主义风行,成为现代文明的一大毒瘤,严重影响到正常社会秩序的建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5 20:41:11编辑过]

TOP
127#

看到“和”我第一想到的是“家和万事兴”我想说和,是因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是因为有好多不和的事发生在我家里,我妈和我奶奶就不和,现在都互相不说话,我和我爹夹在中间真的是很难很难,帮谁都不好,其实有些时候是很小的事,可是和外面的人一说之后,传来传去,话的意思就大大变了,最后又回到自己人的耳朵里,导致了吵架不和,有时小孩子懂得道理,她们反而不懂了,她们也交了我们很多大道理,以及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都懂事了,可是家里发生那么多事,有时放假很想回家,可是当这种事发生的多了得时候,我就很怕那种在家的感觉!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它可以给我们动力。也可以让我们担心。平时每周打个电话回家,听到那边的和谐声音,心里暖暖的,更加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说“家和万事兴!”

TOP
128#

    和,可解释为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礼之用,和为贵”,为政应该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和以治国,周幽王大夫史伯针对当时周政危机,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理念。墨子言“兼相爱,交相利”,“离散不能相和合”和被认为是人道追求的目标。传统文化中还把中与和并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和谐”“允执其中”“时中”等思想。“和”在古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古人言战争胜利之关键在于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现今人们待人处事讲求以和为贵,“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成员间讲求“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求“和气生财”,一个地方发生自然灾害,四方支援讲求“和衷共济”,国家讲求建立“和谐”社会,世界讲求“和平”……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OP
129#

和:有调和、协调、和谐、适中、合作、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和”的理念源远流长,意义宽广、深刻,人们相处都讲一个“和”字;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有了和谐,才能兴旺;一个国家有了和谐,才能真正强盛。
TOP
130#

“和”这一词,就如同是“气”一样,他们可以包罗万象,涵盖整个的世界。我们的文化被称为“和的文化”也是比较的贴切的,确实,和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确实是很重要的,我们有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和,感觉是一个很安静的广大的东西,它很静谧,我们如若能够在其中很好的生存,会感受到那份美好,清新的气氛,一个人如果不用心来体味世界,而只是一味的奔走于世俗的事务上,他们是不能够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和。于是,和,是一种气场,一种感化,一种流动,一种宁静,于是,我们用心去体会吧。

TOP
131#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是最为核心的思想之一,以和为贵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于世界,我们崇尚的是世界和平;于国家,我们理想的是国泰民安;于小家,我们追求的是家和万事兴;于个人,我们希望的是幸福和乐。这些理想和追求丝毫没有离开一个“和”字,可见和的思想在这个国度的根深蒂固!“和”有和谐、适中的含义,我们要秉承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为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努力奋斗。
TOP
13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TOP
133#

儒家认为,举凡天地人“三才”,均合乎“大和知道”。儒家坚信,“和”是宇宙万物的大道,“和”是社会人生的大义,同时,“和”也是艺术审美的大法。儒家所极致追求的和谐,是一种普遍的、整体的和谐,即“大和”。《周易》把“和”看作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天道的大化流行,天地万物各得其正,保持这种最佳的完美的和谐(“大和”),万物就能顺利的发展。另外,儒家文化还把“中”与“和”并提,形成了“中和”学说。“中和”本指中正、平和,后来引申为符合“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种原则。

TOP
134#

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谐,是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治理的最高标准,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平等和谐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必要组成,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和象征,因此,它是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核心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自由、民主、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也是历代仁人志士和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突出平等。群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还有协调与和谐,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来实现整体的和谐。


  

TOP
135#

汉语的“和”字,其含义极其丰富,如和谐、和合、中和、和睦、和美、平和、和气、和顺、和善、温和、祥和、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天时地利人和等。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观点(《国语·郑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比如,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管子·幼官》);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第五十五章);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认为“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尚同上》);晏子反对“同”而赞成“和”(《左传》昭公二十年);庄子以“与天地和”为“大本大宗”(《庄子·天道》)。

作为中华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更是崇尚“和”、重视“和”、提倡“和”、追求“和”。儒家认为,举凡天地人“三才”,均合乎“大和之道”。儒家坚信,“和”是宇宙万物的大道,“和”是社会人生的大义,“和”是艺术审美的大法。儒家所极致追求的和谐,是一种普通的、整体的和谐,是一种涵容宇宙万物的、最为广大的和谐,即“大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