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和: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06#

和为贵,在现如今我们一再的强调和谐社会,可真正了解何谓和?如何和者又有几人。不去深思其他,不以宏观角度看问题,我们首先要以自己作为目标,以和善的气质与处事方式,首先建造好近于自身的和谐环境,细胞虽小各有其用,当每个人都能营造好自己的环境,大的环境相比自然会大和而善。
TOP
107#

“和”对人的作用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事情,要走过不同的阶段。一个人能成就一番事业,必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我们自身的一些好的道德品质。在诸多的道德品质中,我比较看好“和”,这里的“和”完全可以理解为和气或者和睦。

《礼记·大学》中有这么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见,人一生最高的理想和境界就是平天下。但是这是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

“和”在‘正心’这一环节中的作用就是培养一个人开阔的胸襟,遇人遇事能够豁达大度;在‘修身’这一环节中的作用是调和自己的心境,以便融入到群众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齐家’这一环节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家和万事兴”这句话,由此可以看出“和”对‘齐家’的重要性;在‘治国’这一环节中也无非是处理好同僚、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招揽人才和用人之际,一定要和气,要用一颗谦卑的心去对待别人,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总之,“和”在这诸多环节中的作用最后都落到了‘平天下’上。奠定了这些基础,我相信一个人的一生至少成功了一半。

TOP
108#

和,即为和谐。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是世界的本质!

TOP
109#

“和”的理念源远流长,且不同于其现代的意义,比其现代的意义更为宽广、深刻。在《辞源》里就有等多重释义,可见在传统思维中却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为人所忽视的范畴。

学院:传媒学院     专业:新闻学(国际文化贸易)   学号:201005002922  
TOP
110#

1.“对人的作用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事情,要走过不同的阶段。一个人能成就一番事业,必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我们自身的一些好的道德品质。在诸多的道德品质中,我比较看好,这里的完全可以理解为和气或者和睦。


《礼记·大学》中有这么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见,人一生最高的理想和境界就是平天下。但是这是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

“和”在‘正心’这一环节中的作用就是培养一个人开阔的胸襟,遇人遇事能够豁达大度;在‘修身’这一环节中的作用是调和自己的心境,以便融入到群众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齐家’这一环节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家和万事兴”这句话,由此可以看出“和”对‘齐家’的重要性;在‘治国’这一环节中也无非是处理好同僚、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招揽人才和用人之际,一定要和气,要用一颗谦卑的心去对待别人,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总之,“和”在这诸多环节中的作用最后都落到了‘平天下’上。奠定了这些基础,我相信一个人的一生至少成功了一半
TOP
111#

[原创]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也有人说,“家和万事兴”。


和,这是近些年一直热门的话题。在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大的“和”字被以各种形式展现。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中国乃至当今全世界追求的目标。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总是会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这就需要“和”来发挥作用了。


我们大多都认为和是儒家的代表思想之一,其实墨子的思想主张里也体现着和的思想。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之实质,"是一种柔性管理,它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破坏性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的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兼爱中》云:"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其意即"兼相爱交相利"如何做呢?那就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好象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别人的家族就象看自己的家族,看别人的身体就象看自己的身体一样。墨子在此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换位原则,"视人若己",就是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误解、消除冲突。实现"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诸侯相爱则下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兼爱中》)就是说,诸侯因相爱不再恶战了,家主因为相爱不再相篡夺,人人相爱不再相残害;君臣因相爱而仁惠忠诚,父子因相爱而慈爱孝顺,兄弟因相爱而和谐协调。大下人都相爱,强者就不会控制弱者,人众就不会掠夺人少的,富裕的就不会欺侮贫



  穷的,尊贵的就不会傲视低贱的,狡诈的就不会欺骗愚昧的。天一所有的祸害、篡夺、埋怨、愤恨等可以使其不再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出现了,因此仁人之士赞誉它。



  可见,只有"兼爱交利",社会上的一切祸患之源才得以消除;只有"兼爱交利",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协调的群体组织。中国人注重维持和谐的局面,维护整体的利益,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墨子晚一百年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也是强调了民本与人



  和的重要性,无疑也体现了墨子思想的影响。"交相利"就是互相给予对方利益,就是利他人、为他人。在墨子那里,"''为人''是''人为''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人为''所考虑的角度、所瞄准的方向、所遵循的规范。"其深刻含义就是人的行为要利于人民、利于国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8 22:28:49编辑过]

TOP
112#

一个人,一件事物,不管是大,还是小,也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聪明,还是愚昧,这些外在的形式毫无影响,他们一律都是和谐的。未知数是大是小,并不知道,但是,它必须是和谐的,才能列出方程。和谐是和外在形式无关的,所有事物的本质。它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必须遵守。
TOP
113#

《寻找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便是不和谐中的完美。
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谐的微笑。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怎样的世界才算和谐,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离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谐。
TOP
114#

《寻找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便是不和谐中的完美。
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谐的微笑。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怎样的世界才算和谐,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离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谐。
TOP
115#

还清晰的记得在北京奥运会上张导创意的以活字印刷的效果展现的字,这是用中国人的方式诠释了中国人的思想。我们的文化向来推崇,一家之中要和,和睦相处;一个民族要和,民族团结统一;我们的国家也要和,和谐社会。中国以其博大的胸怀包容、整合着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的经济、文化。中国还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影响、推动着世界的和平、发展。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更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的传承与发扬,摒弃斗争与对立,抛开矛盾与偏见,寻找共同点,实现你我各自的完善和发展。

TOP
116#

“和”是否要包括自然,社会,历史呢!自然的和谐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和谐主要是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而历史的和则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过去。有人说人总是不断的犯错,是的,历史上充斥着人类错误。但人不是因为犯错而为人,而是改错而成人。一个孩子成长是他的力量。如今人们不敢去面对过去,遮起了历史,我们如何成长呢。人生路上,若御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TOP
117#

今非昔者能及,实乃吾由心而感,况省于人事,非隐忍之士皆会因物而喜,因物而悲。古语有云:“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如歌如泣,如慕如诉,此言得乎?
    有朝行暮归者,历天时,沐心得乎?时过境迁,事同人非,尔能为之泣?如是何止?事在人为,身体力行而不至,倾力焉。
    心随思而止,不求悦人悦己,只为余每思能省自而已矣。终天下能大隐,是吾以为“大和”。
TOP
118#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波

学号:10311020

时间:2011年3月13日

电话:13648877255

卷十:和                                          

一、      社会和谐

儒家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贵和持中,和谐中庸,避免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为此提出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应遵守的价值原则。首先是“贵和”。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认为人和与否是胜负的决定因素。中国人把“贵和”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其次,“仁爱”。孟子讲“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孔子讲:“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它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和基础。这种超阶级的仁爱观在阶级社会里是不现实的,常被统治者用来缓解阶级矛盾,具有一定的虚伪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风气不断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感情淡漠就更应该讲仁爱,改良社会风气、增进和谐氛围。儒家思想中也包含“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的价值取向,把普天之下的和谐友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恕道。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已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行忠恕之道,就是要推已及人,由已心推知人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许多社会矛盾就不会发生,即使有了矛盾也会很快的解决。第四,宽厚。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待人接物方面要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不刻薄,能容人。《坤彖传》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宏光大。品物咸亨”;“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第五。礼让。这里的“礼”既是指人们行为的规范、法则、仪式,又指札貌、礼节、礼仪等,“让”是指不争,儒家认为只有以礼待人,才能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孟子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现代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一系列社会秩序作保证,而较强的社会凝聚力,对于维持各种社会关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儒家这种重群体,重情谊重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理念对克服现代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恢复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稳定具有现实意义。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出现,人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化,若能科学合理吸收和有取舍地对待儒家文化中“和”的规范关系就能很好地整合人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就会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发扬,而且能使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风尚更加和谐,社会风气更加文明。

TOP
119#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这些成语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重要性。中国人做事讲求和谐、和美、和气,道家也提倡天人合一,即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命,就能做到和,如果这样理解,做事顺应规律,就会避免许多不顺畅的事发生,也就是和的状态,那么,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都能做到了解交往对象的性格与脾气,并在交往过程中去努力适应他这种脾性,那么,我们就能减少人际交往中的不少冲突,也就能和睦相处。

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处理外交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完满解决了当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也成了现在各国处理外交关系的总原则,中国以和为贵、和平相处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也为国际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看得出来,和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远不止中国,还波及世界范围,为当今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供了思想基础。

TOP
120#

古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而“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相处怀有着一颗宽容之心,谦让之心;国家之间坚持平等互利;而自然提供人类物资,人类也尽心保护自然。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我们就能建立一个初步和谐的社会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