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也有人说,“家和万事兴”。
和,这是近些年一直热门的话题。在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大的“和”字被以各种形式展现。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中国乃至当今全世界追求的目标。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总是会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这就需要“和”来发挥作用了。
我们大多都认为和是儒家的代表思想之一,其实墨子的思想主张里也体现着和的思想。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之实质,"是一种柔性管理,它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破坏性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的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兼爱中》云:"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其意即"兼相爱交相利"如何做呢?那就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好象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别人的家族就象看自己的家族,看别人的身体就象看自己的身体一样。墨子在此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换位原则,"视人若己",就是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误解、消除冲突。实现"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诸侯相爱则下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兼爱中》)就是说,诸侯因相爱不再恶战了,家主因为相爱不再相篡夺,人人相爱不再相残害;君臣因相爱而仁惠忠诚,父子因相爱而慈爱孝顺,兄弟因相爱而和谐协调。大下人都相爱,强者就不会控制弱者,人众就不会掠夺人少的,富裕的就不会欺侮贫
穷的,尊贵的就不会傲视低贱的,狡诈的就不会欺骗愚昧的。天一所有的祸害、篡夺、埋怨、愤恨等可以使其不再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出现了,因此仁人之士赞誉它。
可见,只有"兼爱交利",社会上的一切祸患之源才得以消除;只有"兼爱交利",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协调的群体组织。中国人注重维持和谐的局面,维护整体的利益,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墨子晚一百年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也是强调了民本与人
和的重要性,无疑也体现了墨子思想的影响。"交相利"就是互相给予对方利益,就是利他人、为他人。在墨子那里,"''为人''是''人为''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人为''所考虑的角度、所瞄准的方向、所遵循的规范。"其深刻含义就是人的行为要利于人民、利于国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8 22:28: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