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和谐原理 [复制链接]

376#

关于“和”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陈老师所说的第五点,“和而不同”,不管是在学术讨论还是在生活中经常会和朋友有不同的观点,为了不让人觉得自己咄咄逼人所以经常保留自己的意见。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和”,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具有很多异质性,因此才能百花齐放;若是每个人都被同质化了,那样对于思想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TOP
377#

“佛性是什么”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佛性顾名思义就是佛的本性,是佛之所以成为佛的根据。佛是觉悟,佛性就是觉悟的本性,觉悟就是指人从迷误之中顿悟,达到明了清醒的状态。觉悟了的人会知道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假象,可以做到去假存真。慧能认为佛性是无二之性,所谓无二之性是指佛性和佛性所指示的事物的存在是一致的,它超出了一般的二元对立,是一并且是唯一。佛性作为人的自性是永远存在的,不存在从有到无或者从无到有的过程,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在这种意义上,佛性是无常无不常。人们一般会把迷误混沌的状态比作黑暗,把觉悟清醒的状态比作光明。当人们将佛性理解为光明的时候,其实就设定了与其相对的黑暗,光明是无界限的,那么黑暗也是无界限的。但在慧能这里,佛性是超越光明和黑暗的对立的,当人们还没有发觉自己的佛性的时候就是黑暗,当人们发觉自己的佛性并且觉悟之后,就是光明。
TOP
378#

做事情要懂得分寸,要认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能贪图一时口头之快,逞口舌之利而让他人产生误解,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去描述信息,减少他人的误解,毕竟没有人喜欢和一个说大话的人交朋友,而更愿意与真诚的人交朋友,过分的抬高自己,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之外,并不能起到其他的作用。
TOP
37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常说“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和为美的文化理念。和谐即和睦协调,这是美的最高境界,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TOP
380#

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和谐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
在我看来,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是对和谐原理最好的实践。我们要明确环境治理,不专门是联合国的事情,也不专门是环境整治机构的事情。环境就在我们身边,环境的破坏是受影响的是生活在环境中的我们每一个公民。正如中国古人所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我们与环境、与其他动植物本为一体。
如今经济飞速发展,而发展的代价则是牺牲环境,大气、河流日渐被污染,气候、森林逐渐被破坏,违背了生态和谐原理,而我们却乐在其中,后知后觉。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非常惊醒人心,当我们开始拍卖世界上唯一一罐清新的空气时,空气变为了无价之宝。所以,现在沉迷于经济利益的我们实则是因小失大,本未倒置。其次,目前社会中竟流行虐杀动物事件,网络上不断爆料的虐猫虐狗事件着实让人胆战心惊,活熊取胆事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若我们向动物伸出虐杀之手时能够感同身受地想象他们的疼痛,他们死亡前的无助,那么我们一定会珍爱环境,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我们作为生态环境中生活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该为环境的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遵守和谐发展规律,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做到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植树造林,改善自然气候环境,保护动物,拒绝虐杀。
TOP
381#


先秦儒家以实践哲学的进路,以实现“成德之教”,揭示其对个人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和谐建构。所展现出的和谐世界图景以道德主体自觉的内省修德贯穿于道德人格的臻于完善,强调个体精神生命“内圣”之道的同时,更加注重“外王”之道的开出。在此过程中将道德视为国家存亡、家族兴衰的决定因素和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并将真实的道德生命与天道的超越感融通。以此不断向内探求和向外追索,将家与国、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紧密联系一起,于“克己复礼”、“践仁成圣”、“敬天爱民”的道德实践中构建和谐的伦理关系。
TOP
382#

在人与人交往之中,和谐并不仅仅意味着“和气”,如果是为了表面上的平静,选择内心的“自欺”,强行掩饰,将与平常不同的自己,与独处时的自己相异的一面展示着,难道不就是虚伪吗。 通过这样种种努力赢得的人际关系,能够称作是可以真正地对自己满意的吗? 若这是伪装出来的, 总有一天会破裂的吧,若在本质上变化了那就不是原来的自己 ,所以和谐不但要追求表面上的礼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自然和真实
TOP
383#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正是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牺牲环境来发展生产力,导致环境质量严重下降,起初许多人以为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但是空气、水、土壤……这些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被污染,我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怡然自得。
TOP
384#

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和谐,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换句话说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TOP
385#

和首先从个体上出发,人若是要保持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状态,那边要在自身内部保持一种和谐。那如何保持自己内部的一种和谐,那便是要有清楚明确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使命,了解自己的定位并且会为了达成更好的自我而不断的努力,并且在这一个过程之中也帮助他人找到自己,认知自己,这样之后,才能脱离混乱的状态,才能达到本质上的和谐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和谐状态,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有明确的可以努力的目标,有自己的任务才能达到和;人便是一次次解决问题中找到自己的,也正是在这个的过程中一步步达成和的状态,促成个人的圆满,结束混乱,只有个体上的问题结束之后,我们才能够拥有精力去达成整个社会的一种和谐。社会由人所构成,因此社会的和谐需要人的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达成的和谐状态,也是自己个人内部的和谐,自己内部的和谐状态是我们促成和谐的一切基础,只有人自身的和谐达成,我们才能够最后达成和谐的社会
TOP
38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内容,对于整个民族来说,只有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共同推动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和谐的实现。对于个人而言,“以己量人之谓恕”,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别人时常怀有一颗宽恕之心,不仅能够推动人际关系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不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的索取,人与万物的和谐到最后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TOP
387#

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有相同的爱好;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建交,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朋友之间友情破裂,国家之间发生冲突,是因为彼此之间不能相互包容彼此的不同特点,但其实古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求同存异,彼此包容才能使关系和谐。交往中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明白“相反相仇则恶,和而解则爱。”,不论是朋友之间的相互仇视,还是国家间的相互敌对,最后都是两败俱伤,倒不如以和为贵,携手共创未来。
TOP
388#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我国古代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和谐”、“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集众”;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和而不同”。
TOP
389#

“和”是世界生存与发展的原理。自古以来,“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中最为重要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曾主张“去同取和”,他认为,无论是在君臣关系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应当以和为贵。当今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世界多元化、多样化越来越明显,面对如此多的“差异”,我们必须要知道“和”即是“生”,也必须认识到世界不可能“以同裨同”,而是需要相辅相成。相济相生,正如习总书记曾提到的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世界之间的国家和人民之间要“求同存异”、“以和为贵”,这就是中华文化中“和”的思想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意义。
TOP
390#

“和”的内涵可以分为两个,第一个“和”是指心和、人和、天人合一的包容万物的和谐状态,心和便是调和自己的内心,人和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天人合一便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关系。第二个“和”是指处理矛盾的办法,即“和中”的中庸之道,无论是待人还是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生活中不偏听偏信,待人不厚此彼薄,遇事避免过犹而不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